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意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23:04:22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意识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意识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意识琼海市加积二中何秋瑾摘要: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惨剧正是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生命意识的教育迫在眉睫.一是引导学生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意识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意识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意识
琼海市加积二中 何秋瑾
摘 要: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惨剧正是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生命意识的教育迫在眉睫.一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进而重视、珍惜生命;二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死亡,培养健康理性的死亡态度和有效行为;三是探讨生命的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健全人格.语文教学在此层面上挖掘自身的学科优势,加强生命意识的渗透,让学生树立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生命意识 审美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其中包含着对人的生存状态(形式)、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思索与理解,拓宽了对生命的人文体验与教育.具体阐释为三个层面:一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进而重视、珍惜生命;二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死亡,培养健康理性的死亡态度和有效行为;三是探讨生命的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健全人格.关于生命教育或者类似于此类道德人文层面的理念为何近几年来频频提出?原因在于,消费商品社会的诱惑力导致青少年思想错杂,未能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加之社会的进步带给人的压力逐渐加大,因此,青少年承受能力减弱,稍微一点挫折,他们都倾向于极端的暴力发泄甚至结束生命.这些事例每天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学校上演,屡屡见于报端.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惨剧正是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生命教育迫在眉睫.作为本身富有丰富内涵人文特性和审美特性的语文学科,在生命意识的培育中肩负着神圣并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首先树立生命教育理念,做好身教典范,其次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各种有利因素,加强生命意识的渗透,使学生以前贤为镜照亮自己,从作品的感悟中获得做人的榜样和规范,树立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一、导入语的设计.
魏书生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1].于漪也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之所以把导入语作为渗入生命意识的重要环节,其一是导入语作为课堂的开头本身所具有的导向作用,其二是导入语它的语言精炼,基本上概括了教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并同时折射出教师自身的经历感悟.因此,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语,往往可以让学生在十分清醒良好的状态下进入生命的思索阶段,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比如,在我教学铁凝的《哦,香雪》这一篇小说时(小说讲述的是大山里的香雪和火车的故事),针对大山和火车形象,围绕我自身的经历设计了一段导入语:有一个女孩儿,她从小生活在洞庭湖畔,小时候,她总牵着妹妹的手从家门前那条小路去外婆家,日子长了,走多了就厌烦了,因为风景一览无余,她倒很向往小路尽头大山的世界,大山于她,是神秘,陌生的.高中毕业之后,她不顾家人反对,来到了座落在湘西边陲的一所大学,那儿是沈从文笔下《边城》的世界.四年的大学,她踏遍了沈从文笔下的每一寸土地,感受这饱含历史印记的民俗风情,当然,她更感叹着在那片土地千百年始终背着小背篓一步步向前走的朴素山里人的坚韧而有不得已而卑微的表情.身处大山中,她突然觉得,原来山比她想象中意味深长地多,有了让她难以理解的困惑.她想,她该回去了,回到她的家乡,那烟波浩淼,俗称鱼米之乡的洞庭湖畔.可是,也许是山的情结未能解开,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她离开了沈从文笔下的大山,却又来到了粤北的山区,成为了一个教导一群淳朴的山里孩子的山区教师,她再一次走进了大山,却告诉她的学生们要走出大山.同学们,我就是这位山区教师.毕业工作几年来,这是我在课堂上第一次面对着山外孩子的眼睛,我从山中来,也带了一个关于大山,关于山村女孩的故事.不知道对于从小生活在大都市,沐浴着现代化气息长大的孩子,你们,是否有兴趣了解这个故事呢?
这段导入语重点是提炼出来每个人在路上的追求和梦想,无论我们身处大山还是在钢筋混凝土的世界,我们都应该时刻保持在路上的昂扬生命状态,并对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事物保持爱和珍惜.我有意避开了小说中表达的大山是落后象征这一意义,而是把大山和我们的生命历程贴在一起.大山就是我们每个人在生命历程中最坚实的力量,它让我们充满勇气和自信.很多学生听到这一段导入语后,会让自己沉浸在追逐的回忆中,并升起对生命的热爱之前.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并不一定要处于轰轰烈烈的某一刻的实践行为中,更多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现在的生命和人生就是最美好的,自己拥有的就是最可贵的,让学生在回忆和现实的满足中获得美好的情愫.融合生命意识的导入语设计可以是采用音乐,可以是以故事入门,可以名人名言,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应该饱含深刻的人生经历、乐观的生活态度、独特的生命感悟等等,一个人的经历对于外界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会在自己的独一无二中获得最本质的生命成就感.
二、作家与我.
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和很多作家对话,学生表面上接受的是他们的文字,但作品是作家一辈子风格和风骨的凝结,品读文字就是品味作家的人生.我的概念不单单指一个人,比如学生和教师,它也指在某个特定时刻因为在接受作家的作品而怀有独特情感的人或一个群体.作家和我互相交融至于人生体验升华.因此,作家与我在语文教学中有着良好的互动性,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沟通产生对话.诸子百家,秦汉游说家,魏晋风骨者,唐宋诗人词人,元明清的戏曲小说家,现代鲁迅、冰心、朱自清等等五四创世纪的先锋人士,当代追随时代进步的品味作家等等,所有浸染在时间和时代的熔炉中成长的勇士,他们创作的作品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沉淀着历史漂泊后的生命悲壮感,学生每天沐浴在如此的氛围中,无疑不接受着人生的洗礼,并一次又一次从作品的字里行间读懂什么叫生命.作为一名教师,他(她)所倡导的原则不是把文本照本宣科,而是在作品之外讲述更多的作家故事.他们创作的背景,创作的心理,创作的过程等,让学生亲近作家,作家并不遥远,他们也曾和我们一样在偌大的生存空间中有过迷茫,有过悲痛,但是对于生命,他们有着自己坚贞的信仰.老子的道家、孔子的儒家、庄子的逍遥思想,古代的生命哲学繁衍千秋万代,学生可以知晓生命隽永的深刻涵义.同样,现代的鲁迅会教会学生什么叫人道主义、什么叫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冰心会教会学生什么叫妈妈与儿女的绵延漫长、什么叫生命的清新和坚韧,朱自清会教会学生读懂当长辈转身时他们那佝偻的背影.当然更能体会到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铁凝还在告诉他们人的梦想和责任,史铁生还在告诉他们在某个纷扰的时刻静下心来去看看身边的地坛,地坛就是一种天赐的平静,余秋雨同样还在告诉他们当找不到方向时,心应该靠近历史和文明.我和作家一次次对话,我在作家的世界里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三、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以美的对象、美的存在形式为内容的教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现实生活中美的存在形式包括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席勒认为,当代社会的主要现象是几乎所有人都在颓废和堕落,这是由于人性的分裂造成的.因此,强化崇高审美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蔡元培基于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反思,也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说.《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总之,在人的成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中,尤其是在学生的生命教育中,崇高审美教育具有极大的作用.语文学科怎样利用审美教育来宣扬崇高的生命意识呢?这主要的渠道和方式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陈述与诉说,具体是针对所看所感所悟自然美和社会美后的心情表达;二是教学辅助工具的应用,比如在课堂上放映来自改编文学作品的电影,让学生鉴赏不同于文学的艺术美.
陈述与述说,最具体的形式方式就是利用讨论时间或语文选读时间,学生畅所欲言.对于生活中所遭遇的一切美的事物都可以用来作为素材,讨论美的形式、美的意义和美的功能,学生超越本身已有的视线范围,挖掘发现美的潜力,表达对美的感悟.对于艺术的欣赏,在目前和语文联系最紧密的样式就是影视作品.影视以其强烈的视觉效果活跃着学生的思维,而且在视觉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影视总是捕捉这个社会最前沿的文化景观,欣赏影视就是欣赏社会的空间,因此,语文更应该让影视走进学生的课堂.中国电影就如古典文学一样,重视意境,当我们情不自禁融入《城南旧事》的唯美伤感的记忆中时,从电影中我们却能感受到真正的诗意情怀、真实的场景和流淌的风景;张艺谋、陈凯歌的在红黄炫丽的颜色中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原始勃发力;还有记录青春梦想的第六代导演作品,他们不仅展示了生命的颓废时刻,更彰显着生命在绝望中的心心相惜和厚积薄发.除此之外,我们还能通过灾难片、战争片、科幻片,在极致的恶劣环境中或无限遐想的空间中懂得生命的伟大.影视作品仅仅只是在教学课堂上一种辅助工具,它不能完全转移学生的视线,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利用影视直视生命有着更为直接的触动和震撼作用.
此外,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阅读、写作、教学评价各个环节渗透生命意识,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赋予生命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生命对人生的理解,反过来也提升了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和内涵程度,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参考文献:[1]魏书生,张彬福.魏书生中学语文教改实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2]黄莹萍.让审美情趣在语文课堂洋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3).
[3]王鑫.让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4).[4]喻寓广.对语文新课程内容的生命意识的再整合与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