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测图范围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9 01:04:30
什么叫测图范围线
什么叫测图范围线
什么叫测图范围线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测量规范
地形图的规格
1平面坐标系统
平面控制坐标系统的选择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
a).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3度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b)采用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投影面可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
面积小于25k㎡的测区,可不经投影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在平面上直接进行计算.
2高程系统
宜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远离国家水准点时也可采用独立高程系统,但应尽量与国家高程基准联测.
3分幅及编号
采用正方形或矩形,其规格为50cm×50cm或40cm×50cm.
号以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为单位编号,X在前,Y在后,中间用短线连接.
带壮测区或小面积测区,可按测区统一顺进形编号.
4地形类别划分
平 面:地面倾斜角在2度以下的地区;
丘陵地:地面倾斜角在2~6度之间的地区;
山 地:地面倾斜角在6~25度之间的地区;
高山地:地面倾斜角在25度以上的地区.
5基本等高线
根据地形类别和用图的需要按下表规定选用:
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1:5000.51.0(0.5)1.01.01:10000.5(1.0)1.01.02.01:20001.01.0(2.0)2.02.0(2.5)注:括号内的等高距依用图需要选用
6地形图符号及注记
执行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行图图式》的规定.
地形图的精度
2.1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
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平面中误差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地形类别 平地、丘陵地 山地、高山地
中误差 0.6 0.8
注:城建或工矿区内按平地要求
2.2高程注记点的高程中误差
图上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地形类别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中误差(等高距) 1/3 1/2 2/3 1
注:城建区高程注记点的中误差不应超过0.15米
2.3高线的高程中误差
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地形类别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中误差(等高距) 1/2 2/3 1 1
2.4对隐蔽地区用图的精度要求
隐蔽地区的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可放宽1/2.
2.5对专用图的精度要求
对于精度要求较低的专用地形图,其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可放宽1/2,但基本控制的施测精度不变.
2.6最大误差的规定
本规范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中误差的两倍值为最大误差.
3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精度、密度
1基本控制点
基本控制点的平面精度应满足测区最大比例尺测图和一般工程施工放样的需要.平面点位中误差,1:500测图区不得超过5cm,比例尺小于1:500的测图区不得超过10cm.高程中误差相对于邻近水准点不得超过1/20基本等高距.
基本控制点的密度,应保持实地500mm左右的间隔有一个点.当测图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其间隔可放宽至800mm.
3.2图根控制点
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平面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1/10基本等高距.
图根点是供测图用的点,其密度应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原则,在一般地区,1:500测图每幅不少于8个点;1:1000不少于12个点;1:2000不少于15个点.
地形图测量
4.1一般规定
1地形图测量应充分利用区内的三角点、GPS网点、基本控制点和图根点.因地形条件、通视等情况利用图根点设置测站,其密度仍不能满足测图要求时,可按需要增补少量的测站点.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3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1/6基本等高距.
4.1.2对GB/T7929----1995图式没有规定的地形要素符号,可另做补充规定,但应在技术设计书里注明,并在图例中说明.
4.1.3高程注记依据地形类别其密度图上每100㎝²中应有8~20个点.等高距为0.5m时高程注记至厘米,等高距为1米2米时注记至分米.
4.2测绘地形图
地形图内应测绘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地形要素,并对地形要素进行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及数字注记.
1各级测量控制点均应展绘在原图板上并加注记,水准点按地物点精度测定平面位置,图上应表示.
4.2.2测绘居民地和垣栅.居民地按实地轮廓测绘,房屋以墙基为准正确测绘出轮廓线,并注记建材质料和楼房层次,依据不同结构,不同建材质料,不同楼房层次等情况进行分割表示.1:500、1:1000测图房屋一般不宗合,临时性建筑物可舍去;1:2000测图可适当综合取舍,居民区内的次要巷道图上宽度小于0.5mm的可不表示,天井、庭院在图上小于6mm²以下的可综合,房屋层次及建材质料根据需要注出.建筑物、构筑物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5mm时可用直线连接.道路通过散列式居民地不宜中断,按真实位置绘出.
城区街道以路沿线测出街道边缘线,无路沿线的按自然行成的边线表示.街道中的安全岛、绿化带及街心花圆应绘出.
依比例尺表示的垣栅,准确测出基部轮廓并配置相应的符号.不依比例尺的垣栅测绘出定位点、线并配置相应的符号.
街道的中心处、交叉处、转折及地面起伏变化处,重要房屋、建筑物基部转折处,庭院中,各单位的出入口等处择要测注高程点,垣栅的端点及转折处也择要测注高程点.
4.2.3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的测绘包括矿山开采、勘探、工业、农业、科学、文教、卫生、体育设施和公共设施等,地形图上应正确表示.依比例尺表示的应正确测绘出轮廓,配置相应的符号并根据产品的名称或设施的性质加注文字说明;不依比例尺表示的设施应正确测定定位点定位线的位置,并加注文字说明.
凡具有判定方位,确定位置,指示目标的设施应测注高程点,如井口、水塔、烟囱、打谷场、雷达站、水文站、岗亭、记念碑、钟楼、寺庙、地下建注物的出入口处等等.
4.2.4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地形图上应正确反映出道路的类别和等级,水运状况和航行标志.正确处理好道路与道路、道路与河流、道路与附属设施、道路与其他地形要素之间的关系.
1:500、1:1000测图铁路依比例尺表示铁轨轨迹位置,1:2000测图测绘铁路中心位置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电气化铁路应测出电杆(铁塔)的位置.火车站的建筑物按居民地要求测绘并加注名称.车站的附属设施如站台、天桥、地道、信号机、车档、转车盘等均按实际位置测出.
公路按其技术等级分别用高速公路、等级公路(1~4级)、等外公路按实际状况测绘并注记技术等级代码.国家干线还要注记国道线编号.等级公路应注铺面宽和路基宽度.道路稠密地区,小路可以适当取舍.道路在同一水平高度相交时,中段低一级的道路符号,不在同一水平相交的道路交叉处应绘以桥梁或其他相应的地形符号.
道路的附属设施,涵洞、隧道、路堑、路堤、道路标志等均应测绘.
桥梁是联结铁路、公路、河运等交通的主要纽带,正确表示桥梁的性质、类别,按实地状况测绘出桥头、桥身的准确位置,并根据建筑结构、建材质料加注文字说明.
正确表示河流、湖泊、海域的水运情况.码头、渡口、停泊场、航行标志、航行险区均应测绘.
对铁路、公路、大车路等道路图上每隔10cm~15cm及路面坡度变化处应测注高程点.桥面、遂道、涵洞底部、路堑、路堤的顶部要测注高程,路堑、路堤亦要测注比高.当高程注记与比高注记不易区分时,在比高数字前加“+”号.
4.2.5管线及附属设施的测绘.正确测绘管线的实地定位点和走向特征,正确表示管线类别.
永久性的电力线、通信线及其电杆、电线架、铁塔均应实测位置.电力线应区分高压线和低压线.居民地内的电力线、通信线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绘出连线方向.
地面和架空的管道均应表示,并主注记其类别.地下管线根据用图需要决定表示与否,但入口处和检修井需表示.
管道附属设施应实测位置.
4.2.6
水系及附属设施的绘制.海岸、河流、湖泊、水库、运河、池塘、沟渠、泉、井及附属设施等均应测绘.海岸线以平均大潮高潮所形成实际痕迹线为准,河流、湖泊、水库、塘等水涯线一般按测图时的水位为准.高水界按用图需要表示.溪流宽度在图上大于0.5mm的用双线依比例尺表示,小于0.5mm的用单线表示;沟渠宽图上大于1MM(1:200测图大于0.5mm)的用双线依比例尺表示,小于1mm(1:200测图小于0.5MM)的用单线表示.
表示固定水流方向及潮流向.
水深和等深线按用图需要表示.
干出滩按其堆积物和海滨植被实际表示.
水利设施按实地状况、建筑结构、建材质料正确表示.较大的河流、湖、水库,按需要施测水位点高程及注记施测日期.河流交叉处、时令河的河床、渠的底部、堤坝的顶部及坡脚、干出滩、泉、井等要测注高程、瀑布、跌水测注比高.
4.2.7
境界的测绘.正确表示境界的类别、等级及准确位置.行政区划界必须有相应等级政府部门的文件、文本作依据.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应表示,乡(镇)界接用图需要表示.两级以上境界重合时,只绘高级境界符号,但须同时注出各级名称.
自然保护区按实地绘出界线并注记相应名称.
4.2.8
地貌和土质利用等高线,配置地貌符号及高程注记表示.当基本等高线不能正确表示地貌形态时加绘间曲线,不能用等高线表示的天然或人工地貌形态,许配置地貌符号及注记.居民地中可以不绘等高线,但高程注记点应能显示出地面坡度的变化特征.
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o以上时表示为陡坎,在70o以下表示为斜坡.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时亦表示为陡坎并测注比高,当比高小于1/2等高距时,可不表示.梯田坎坡顶及坡脚在图上投影宽度大于2mm以上实测坡脚,小于2mm测注比高,当比高小于1/2等高距时可不表示.梯田坎较密若两坎间距在图上小于10mm时可适当取舍.
4.2.9
植被.应表示出植被的类别和分布范围.地类界按实地分布范围测绘,在保持地类界特征前提下,对凹进和凸出部分图上小于5mm可适当综合,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符号(道路、河流、坡坎等)重合或接近平行且间隔小于2mm时地类界可省略不绘,当与境界、等高线、管线等符号重合时,地类界移位0.2mm绘出.
耕地须区分稻田、旱地、菜地及水生经济作物地.以树种和作物名称区分园地类别并配置相应的符号.林地在图上大于25cm2以上的需注记树名和平均树高,有方位作用和纪念意义的独立树要表示.
田埂宽度在图上大于1mm(1:500测图2mm)以上用双线表示.
在同一地段内生长多种植物时,图上配置符号(包括土质)不超过三种.
四角、田埂、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均须测注高程.
4.2.10
注记.地形图上应对行政区划、居民地、城市、工矿企业、山脉、河流、湖泊、交通等地理名称调查核实,正确注记.
注记使用的简化字应按国务院颁布的有关规定执行.图内使用的地方字应在图外注明其汉语拼音和读音.
注记使用的字体、字级、字向、字序形式接GB/T7929——1995的规定执行.
4.3
图边测绘和接边
4.3.1
地形图应测出图廓线外5mm.
4.3.2
地形图的接边只限于同比例尺同期测绘的地形图.
4.3.3
接边限差不应大于本标准表2、表3、表4规定的平面,高程中误差的2√2倍.接边时线状地物的拼接不得改变其真实形状及相关位置,地貌的拼接不得产生变形.
5.1 成果成图检查验收、上交
5.1.1
成果成图的检查验收按CH 1002—95规定执行.
5.1.2
工作结束后应上交下列资料:
控制测量部分包括控制点展点略图,观测手薄,计算手薄及成果表;
地形测图部分包括原图,地形测量手薄,图历表,图幅接合表;
测区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及检查验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