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5:29:28
如何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如何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如何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一、紧扣教材,理清教学内容.
紧扣教材,要明确教材写了什么内容,也就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脱离教材,我们的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读教材,要做到六个字——通读、精读、熟读.通读把握教材中单元、课、框、目之间的内在关系.精读——研读教材,把握本内容的重难点.熟读——准确而熟练地教学内容.这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确定教学目标,一要注重重点.一篇课文,可教的东西很多,以前的我为了达到课标要求和应付考试就一味求全,惟恐遗漏了其中之一,好像只有讲到了才放心,我觉得这大可不必,我们应该以是否正确理解和领悟课文的关键作为取舍教学重点的标准.二要注重难点.所谓“难点”,就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实.三是要注重内容,所谓“注重内容”是指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只有正确的理解和领悟了课文的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驾驭语文的能力.注重教学内容不仅注重课文内容,更注重拓展阅读内容.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当注重对内容的理解,让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为达到这一最终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比如《清贫》教材分析:本文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在狱中写下的.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俘后国民党士兵搜身时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的革命情操.内容浅显,写法突出.文章通过对国民党兵士的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了国民党兵士的贪婪;通过国民党兵士和方志敏的对比,衬托了方志敏的清贫.第九段是补叙,补充叙述了方志敏的清贫.所以本着“用教材教”的原则,本文除了通过品析文章的语言文字,体会方志敏的崇高品质,还要渗透人物的细节描写、对比、补叙等写法.文章中方志敏和国民党兵士的对话是训练朗读的很好的素材.所以教学目标确定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方志敏同志的高尚品质.2、初步领会文章运用多种手法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二、结合课标,明确教学的范围和程度.
《语文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最高理想和终点站,而教学目标是实现最高理想过程中的共同理想和驿站.我们要充分解读课标,从而明确所讲内容要达到的范围和程度,否则,我们教学时要么信马由缰,要么钻进死胡同,要么浅尝辄止,要么深不符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要抓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学会交流,即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比如,《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是作家冯骥才借用“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样一个题目,向我们展示了维也纳的森林这样的一个异域风情.课文选自冯骥才的游记散文《维也纳情感》.同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约翰•施特劳斯用优美的乐曲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挚爱,冯骥才则以包含深情的文字抒写自己对异域风情的赞美.全文共9个自然段,通过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了维也纳森林景色美,面积广,作用大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第5条要求是:“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根据课标要求确定为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初步知道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五种表达方式,知道什么是描写,初步了解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三、深入学生,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认知水平,考虑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适应性,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制定出详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最佳发展的教学条件.同时,教师要经常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认真听取他们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教学目标制定的更具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比如《清贫》一课,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是小学的高段学生,要和初中接轨,不能只像低、中年级的学生说说、读读;应该有学法和写法方面的指导.但是必定是小学,还和初中有区别,所以目标定位“初步领会”.
语文教学的内涵非常丰富,有待于我们去研究、探索的问题还很多,本文只是从确定教学目标这一角度略陈己见,权作抛砖之玉,向各位同行们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