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中是否必须采用电教手段?为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10:44:21
教学过程中是否必须采用电教手段?为什么?
教学过程中是否必须采用电教手段?为什么?
教学过程中是否必须采用电教手段?为什么?
答:首先我们要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电教手段,为什么要使用电教手段?
(一)正确认识电教手段
要真正发挥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使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中发挥其功效,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整合性原则.所谓整合性,简而言之是学科之间课程教学相互渗透,互相补充.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不可能完全独立于其它学科的,学科也不例外.电教手段技术与学科必须进行有机整合,才能使学科教学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才有利于学生更大限度地获取新的知识,使教学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电教手段技术的特点和优势,让二者有机、融洽地整合.
2 .服务性原则.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使用势在必行,但并不是说教学就完全可以由电教手段代替.在当前条件下,电教手段技术有其致命的缺陷:缺乏人文性、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明显不如传统教学…….因此,电教手段技术的使用必须完全服务于教学,根据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设计相应的电教手段课件,绝不能因为电教手段使用而改变教学常规,否则,就是本末倒置,无法实现学科功能.
3 .工具性原则.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其中包括了对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删改和编辑等能力,在这些能力的培养中,电教手段技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电教手段作为一种知识、信息传递的载体,在教学中如能得到合理的使用,就能更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使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
4 .合作性原则.电教手段技术的使用形成了新的课堂模式——人机对话.这种人机对话直接明了,但缺乏情感交流,因此,在课件制作时,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让学生认识到在电教手段教学中,他们不仅是接受者,还是制作者,参与者.
5 .探究性原则.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信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把与课程有关的信息和知识存入资源库,让学生带着问题到资源库进行查阅,并在教师设置的留言板上留下自己相关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意见.这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
(二)、正确使用电教手段
如何才叫 正确使用电教手段呢?哪就是该用则用,恰当而无效的使用.
1.适时播放
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要适时.“时”即时机.如何把握好课件的播放时间,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这好比是厨师烧菜必须掌握火候一般,火候没掌握好,配料再齐,菜质再鲜嫩也烧不出美味佳肴来.
2 .适量运用
电教手段教学的运用要注意“量”的问题.电教手段运用太多了会导致教师为完成预设好的教学环节疲于奔命,整堂课教师只能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匆匆跑过场,根本无暇顾及学生尚未解决的问题,学生也犹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对该掌握的知识没时间细细咀嚼、品味,最终落得“食而不化”.
有位老师在上《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课时,只用了一张朋友们聚集在福楼拜家高谈阔论的图片及几框写有阅读要求的文字幻灯片,让学生讨论,指出图片中每个人物的姓名,并用文中的语句概括人物的性格.结果整堂课学生学得趣味盎然.
3 .适合教材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适合”二字呢?关键在于你对教材的处理,一切对课堂教学无多大效果,甚至影响学生文本阅读的电教手段运用都应避免.
4 .音量适“档”
播放音乐或声育、音量要适“档”.过小,听不清.过大,造成干扰.
前面,我们分析了电教手段使用中的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下面,我们就运用相关知识,来看看《春》的教学过程中是否必须采用电教手段.
《春》一文,由于它是以近似散文诗的形式出现的,语言凝练,清新优雅,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文中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主要还应让学生通过品读来体会.
甲老师在教学时的设计是:让学生以四人小组形式进行试读或表演读,同时屏幕上投放多幅春的图片,或宁静的、或喧腾的、或是俯视拍摄的、或是平视拍摄的,并且在这一组组画面上依次飞出《春天在哪里》的歌词.
而乙老师却没有运用任何电教手段手段,而是告诉学生课上要组织一次以四人小组为形式的诗歌朗诵比赛,问学生准备用什么形式去参赛,然后让学生准备几分钟后上台比赛.结果发现,后者课堂气氛的浓烈程度远远超出前者,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个个跃跃欲试.上台朗读比赛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男女对读的、四人轮读的、一人领读三人合诵的等.学生凭着自己对文字的理解读出了重音和节奏,读出了对春的热爱之情.而甲教师使用的电教手段却并未起到多大作用.因为学生在读课文时眼睛始终盯着书本,根本无暇顾及屏幕上展示的多幅画面,更不用说用心领会图片中所蕴涵的深意了.这样的电教手段教学形同虚设,体现不出它应有的价值,那我们又何乐而不删呢?
能否上好一堂课,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而并不取决有精彩的课件,所以作为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这才是最重要的.对于课件要适量、适时、适度,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垫高学生的起点,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到 “桃子 ”,但是对于一些要学生每个个体独特体验的文章,教师千万不可 “画蛇添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