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几次出使高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10:24:19
明朝有几次出使高丽?
明朝有几次出使高丽?
明朝有几次出使高丽?
妈祖简介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称林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妈祖,海神,又名天后圣母,天王母后,盘古长女,夫为三清之一(?,也是玉帝,天公),继承之帝位让于第二代天帝,弟玄武大帝,有十女:观音、大世至(雅典娜)、文殊(大日)、西王母、珠娘、白娘、青娘、碧霞元君、仙女圣母及九天玄女.
道教封号:辅兜昭孝纯正灵应孚济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编辑本段]妈祖生平 妈祖 湄洲祖庙妈祖像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五个女儿,十分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可是这一胎又是一个女婴,父母大失所望.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
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与世长辞之日.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传说,他们看见湄峰山上有朵彩云冉冉升起,又恍惚听见空中有一阵阵悦耳的音乐…….
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
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 历代对妈祖的赐封根据史料,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
妈祖逝世时乡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祖庙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扩建,日臻雄伟.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旨来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至清康熙时,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可惜,原有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已废圯,现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父母祠”,规模较小.近年来,湄洲祖庙进行了大量的复原修建工作,另投资1亿多元兴建了妈祖新殿,新殿宏伟壮观,被世人誉为“海上布达拉宫”.如今台湾及东南亚各地的众多妈祖庙都由莆田湄州及泉州天后宫等“分神”而立.莆田湄洲岛的上妈祖庙,泉州天后宫,天津的天后宫,澳门的妈祖阁,台湾北港的朝天宫和鹿港妈祖庙为我国天后宫有名的大庙. [编辑本段]妈祖升天成神 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后屡显灵应于海上,渡海者皆祷之,被尊为“通灵神女”,庙宇遍海甸.妈祖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一千多年,作为民间信仰,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其他民间崇拜所不曾有过的.历代皇帝的崇拜和褒封,使妈祖由民间神提升为官方的航海保护神,而且神格越来越高,传播的面越来越广.由莆邑一带走向五湖四海,达到无人不知,无神能替代的程度.
宋代以前提到妈祖的显圣,始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路允迪出使高丽,“感神功,奏上.立庙江口祀之,(徽宗)赐顺济庙额.”其后宋·妈祖的加封原因皆为“神雾神济兴、泉饥”,“以神助火焚强寇”(《湄洲屿志略·卷二·封号》).
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起至清朝,历代皇帝先后36次册封,封号由2字累至64字.爵位由“夫人”、“妃”,明·永乐封“天妃”,立庙京师,而至清·康熙二十三年(1648年)封“天后”. 并列入国家祀典,进行春秋祭祀.因而民间对妈祖的信仰愈加固定,“海神”的地位愈加牢固.
千年来,在莆田民间保留了不少有关妈祖的民俗,反映了妈祖信仰的具体特点.其信奉礼俗及妈祖的言行、品性等逐渐被民间吸收,形成许多俗例. [编辑本段]妈祖的历史地位 妈祖 湄洲祖庙在宋,元,明,清受到的国家祀典就达36次,其最长封号“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后来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时,“经礼部核议,以为封号字号过多,转不足以昭郑重,只加上‘嘉佑’二字.”
澳门的英文Macau就是妈祖的简称.
台湾的妈祖信仰十分普遍,台胞三分之一以上信仰妈祖,台湾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510座,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它们的名字很多,有的叫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有的叫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也有的叫文元堂、朝天宫、双慈亭、安澜厅、中兴公厝、纷阳殿、提标馆等. 福建、台湾、广东及东南亚的林氏宗亲都称妈祖为:“姑婆”、“姑婆祖”、“天后圣姑”、“天上圣母姑婆”等.据统计妈祖为世界三大宗教信仰之一. [编辑本段]妈祖信仰的传播 妈祖,作为民间神祈,护航海神,自宋经元、明、清等几代传播迄今已历千年以上.奉祀妈祖的宫庙,在我国沿海各省、市,以及内地除青海、新疆、西藏等3省、区以外的其他省份,都有妈祖庙.《妈祖宫集成》乃汇集全国30个省、市(包括港澳地区)500多县、市有关节妈祖宫庙的记载而成.随着元明清之间航泫交通的日益发达,也随着华人足迹遍及全球,其中包括日本、东南亚、加拿大、美国乃至法国巴黎等.
妈祖信仰在琉球、日本
古琉球天后宫.据文献记载,传入琉球的时间是在14世纪的明洪武年间(1368~1398).琉球的妈祖庙有久米村的上天妃宫、那霸的下天妃宫和久米岛天后宫等3处.
海神天后的东渡日本.我国与日本来往极早.
日本长崎市内的有三大唐寺——南京寺、漳州寺和福州寺.日本长崎的妈祖堂的最大特点是由商人“商会”先建妈祖堂,然后把它拓建为佛祖和妈祖合祀的寺庙,把妈祖奉祀在寺庙中.而其目的在于祈求生意兴隆、海上平安.同时,利用神祈的节日活动加强与日本团结,对日本的民俗起着深远的影响.后来日本商船上也安放了中国妈祖的神龛,作为海上航行的护船神.
妈祖信仰在东南亚
妈祖的信仰,也随着华侨的南渡遍布于南洋各地.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地,都建有供奉妈祖的庙宇.其中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比较典型.例如,在马来西亚马六甲的青云亭、宝山亭,槟榔屿的观音亭(广福寺)都有奉祀妈祖.在新加坡的天福宫,林厝港亚妈宫、林氏九龙堂等,也都供奉妈祖.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各地的地缘协会馆内也都兼祀妈祖.
妈祖信仰在台港澳
台湾、香港、澳门的民间信仰大部份是从我国东南沿海,特别是福建一带传去的.如关帝圣君、观音菩萨、清水落石出祖师、保生大师、妈祖娘娘等到.妈祖娘娘一直被台、港、澳渔民和航海者奉为海上保护神,为其在台湾同胞心目中占着重要不得地位,影响也最为深刻.一千多年来,特别是自宋徽宗以后历代帝王对妈祖的确良褒封,加上朝的护国庇民、元朝的漕运保泰、明代郑和与王景弘下西洋及清代施琅平定台湾等,使妈祖信仰在台、港、澳的传播更加广泛.
台湾的妈祖庙.据统计,至1930年末,台湾妈祖庙有335座;1954年增至384座;据《台湾地区神明的由来》一书说,目前台湾民间祀奉天上圣母为神的寺庙,已经超过900座之多.妈祖庙宇名称不一,有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文元堂、朝天宫、镇澜宫、安澜厅、双慈亭、中兴宫厝等;奉祀的妈祖,因来自大陆不同的地方而有不同的称呼,如来自兴化军称“兴化妈”,来自泉州的称温陵(泉州旧称)妈祖,来自龙溪的称“清溪妈”,来自同安的称“银同妈”等. 在台湾的妈祖庙中,以台南64座为最,高雄60座次之,再次为屏东及台中各49座,云林县48座,彰化县42座.可见,台湾妈祖庙自清代以后勤部不断增加,且几经修建,规模日益壮观.
现澎湖马公镇的“提标馆”是所有台湾妈祖庙中最早的一座.澎湖妈祖庙创建年代虽未记载,但据日本学者的研究,均创建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并且当时还在庙前开了一个墟市叫“妈祖宫市”.
台湾较早的妈祖庙,其大多数是由湄洲祖庙分灵至台.自清嘉庆到清光绪年(1796~1908)间,台湾海上贸易兴旺,经济发达,涌现出许许多多规模更大诸如台南大天后宫,近年竹南天后宫又建起露天妈祖祖象.截至目前,台湾共有大型妈祖庙510座.在妈祖庙中有镇殿妈、二妈、副二妈、副三妈、四妈,又有三郊妈、斑鸠妈,还有温陵妈、银同妈、湄洲妈.除镇殿妈外,其他妈祖像可供每年轮流诞辰出巡之用.特别是早期的妈祖庙,在例定诞辰日有“遥拜”仪式,即在行“三跪九叩”礼节时,一律面向莆田湄洲祖庙施行.这一俗例充分说明台湾同胞永远怀念大陆的深远意
高丽,在明朝早期的时候就已经歇菜了
当时的大将李成桂搞了个政变,搞定了原来高丽政权
建立了新的政权,经大明永乐帝册封,改名为朝鲜,
此后的朝鲜进入李氏朝鲜阶段,它们的史书也叫《李朝实录》嘛
太多太多了
朝鲜当时建了一座专门迎接中国使节的“迎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