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高中文言文句式.(最好有课本上的例子!)特别是宾语前置啊,后置啊,介词啊,之类的老记不住,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记住。高中就只有这么少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2/03 04:28:55
急求!高中文言文句式.(最好有课本上的例子!)特别是宾语前置啊,后置啊,介词啊,之类的老记不住,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记住。高中就只有这么少吗?
急求!高中文言文句式.(最好有课本上的例子!)
特别是宾语前置啊,后置啊,介词啊,之类的老记不住,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记住。
高中就只有这么少吗?
急求!高中文言文句式.(最好有课本上的例子!)特别是宾语前置啊,后置啊,介词啊,之类的老记不住,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记住。高中就只有这么少吗?
1.判断句
标志
1是/非:问今世何世(《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2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3即、乃、皆、亦(不易举例)
4者……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⒉被动句
标志:
1于:而君幸于赵王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见:欲与秦,秦城恐怖不可的,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受:受制于人
4为:生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5为……所、被
3.倒装句
⑴宾语前置
1否定句宾语前置,宾语为代词: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2疑问句宾语前置,宾语为疑问代词:沛公安在(《鸿门宴》)
3介词宾语前置:何以战(《曹刿论战》)
4陈述句宾语前置,标志:之、是: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唯命是从
⑵状语后置
1带“于”结构后置: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将有事于西畴(《归去来兮辞》)
2带“以”结构后置: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⑶定语后置
1“之”为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2“者”为标志: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
3数量词后置: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4.省略句(大多文言文都有省略,此句式不举例)
1.判断句
标志
1是/非:问今世何世(《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2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3即、乃、皆、亦(不易举例)
4者……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⒉被动句
标志:
1于:而君幸于赵王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见:欲与秦,秦城恐...
全部展开
1.判断句
标志
1是/非:问今世何世(《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2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3即、乃、皆、亦(不易举例)
4者……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⒉被动句
标志:
1于:而君幸于赵王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见:欲与秦,秦城恐怖不可的,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受:受制于人
4为:生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5为……所、被
这里主要看句子的主语是主动做某事还是被动。
3.倒装句
⑴宾语前置
1否定句宾语前置,宾语为代词: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2疑问句宾语前置,宾语为疑问代词:沛公安在(《鸿门宴》)
3介词宾语前置:何以战(《曹刿论战》)
4陈述句宾语前置,标志:之、是: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唯命是从
记住什么样的句式是宾语前置要先学会看正常句子的主谓宾的排列顺序,然后将古文按原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就能看出来了,比如“未之有也”,正常语序应为“未有之也”(这个凭语感,你觉得怎样念着舒服!),“之”在这里做宾语,所以句式为宾语前置。
⑵状语后置
1带“于”结构后置: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
这句可翻译为“得于此复见将军”
2带“以”结构后置: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⑶定语后置
1“之”为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翻译为“蚓无之利爪牙”
2“者”为标志: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
3数量词后置: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介词结构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为“青,从蓝中取出,而比蓝青”)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