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思想启蒙家卢梭为何要抛弃自己孩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6 19:45:45
法国思想启蒙家卢梭为何要抛弃自己孩子?
法国思想启蒙家卢梭为何要抛弃自己孩子?
法国思想启蒙家卢梭为何要抛弃自己孩子?
手里的这本《忏悔录》借自于朋友,装帧简朴,但书的分量很重.这本字数达440万、厚600多页的名著,我前后看了两遍.每次看,都心情愉悦且激动,为卢梭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美妙的文笔而感动.他的书平实质朴,却直抵人心深处,我相信它甚至可以拨动世界上任何一颗最冷漠残酷的心灵.\x0d卢梭出身寒微,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完全是自学成才.他从小酷爱读书,涉猎广泛,对各类学科都有浓厚兴趣.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渴望自由的心,这让他的思想也变得更加无拘无束,他在一生中都崇尚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后来,他不仅成了文学家、教育家,而且更是当时18世纪法国重要的思想家,承担了思想启蒙的重要作用.而他自己始终对音乐怀着浓厚的兴趣,喜欢歌剧创作.\x0d由于卢梭的思想和观念与当时的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他不断遭到政坛和学术圈的排挤,为上流社会所不容,因此他后来始终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一生贫困潦倒.虽然在感情上,他自己也算是风流才子,与多位贵妇或姑娘有过难忘的一段往事,但他一直没有自己可以真正托付的女人,直到后来他遇到了一位目不识丁、善良淳朴的缝衣女工泰蕾兹.她甘愿与卢梭过着艰苦流浪、淡泊名利的苦日子,在凄风苦雨中慰藉着卢梭那颗冰冷而孤独的心.在相濡以沫25年之后,卢梭才与她结婚.\x0d在书中,卢梭并没有隐瞒自己把他与泰蕾兹所生孩子送到孤儿院的事情.而这件事也成为他备受别人诟病和谴责的典型事件.卢梭的辩解是:他自己一直过着流浪、隐居的穷困生活,因此无法负担抚养孩子的责任.他不想孩子将来步他后尘,成为流浪儿,宁愿把他们送到孤儿院里寄养.就这件事情来说,卢梭没有抚养自己孩子,显然并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但如果站在他的立场来看,他的考虑也有他的理由.卢梭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人,他的思想和所作所为因此也很难被当时社会所接受.\x0d卢梭厌倦了所谓的上流社会的各种应酬和宴会,厌倦了他们之间的尔虞我诈,最后归隐山林,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山水和乡下.这颇类似于中国古代那些不得志的士大夫,也会逐渐抛弃功名,寄情乡野.但卢梭的情况显然更糟,他不停地遭到当局驱逐和侮辱,被迫很狼狈地四处躲藏.而且,他自幼多病,贫苦的生活加上一直颠沛流离,使得他身体忍受着诸多病痛.但我猜想,尽管物质上贫乏,身体上痛苦,但在精神上,卢梭始终都是愉悦的,因为他得到了他一直想要的自由.他可以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写作(尽管他的著作也遭到了当局的查封),自由地行走(后来被驱逐时已经失去了这个自由).\x0d他拒绝与当时的主流社会同流合污,人们以为他只是喜欢标新立异,喜欢以另类引人注意,几乎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思想,认同他的行为.因此他注定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艰苦.但他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单就他的这份勇气和坚持独立思考的执着,就足以让后人尊敬.\x0d也许,卢梭崇尚的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对我来说太过崇高、伟大,距离太遥远.但是他的传奇一生,却让我触摸到了一个真实的卢梭,一个有着伟大人格力量的思想启蒙家,一个敢于解剖自己的勇士.\x0d卢梭的一生告诉我,一个人能够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度过一生,将是多么幸福和快乐的事情啊!而最近与两位好友相聚,老六说起他最近看的一本书《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时,里面给他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也类似于我的上述感慨.不同朝代起起落落,你来我往,悲剧喜剧不断上演,最后,每个人都不过是历史中的一个瞬间而已.人生苦短,转瞬即逝,如果能够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度过一生,又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