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怎样搞好班子团结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5 02:29:16
领导干部怎样搞好班子团结领导干部怎样搞好班子团结领导干部怎样搞好班子团结特别是现在又处在新的内外矛盾碰撞期,决定着目前的“平衡”仍属于一种“脆弱的平衡”.读了杨文,就勾起了我到光大后的长期所思所想.古

领导干部怎样搞好班子团结
领导干部怎样搞好班子团结

领导干部怎样搞好班子团结
特别是现在又处在新的内外矛盾碰撞期,决定着目前的“平衡”仍属于一种“脆弱的平衡”.读了杨文,就勾起了我到光大后的长期所思所想.古人讲清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与人能团结合作,我觉得首先要清心修身,故对凯生所讲再补充几点.因为我也没能都做到,所以与同志们共勉. 一是尽量实事求是.人们天天讲实事求是,实际能做到的不多,能完全做到更难.因为信息不对称,因为有时候看问题角度不同,所以我只能说“尽量实事求是”.而尽量实事求是很重要的一条是换位思考.人有时都觉得自己对,但换位一下就会发现有时别人也有道理.如果凡事都看作自己对,别人不对,那叫主观主义,就不是实事求是,就没法一起共事.谁都不是完人,谁都有长处,谁也都有短处.连毛主席都讲自己“三七开”;连小平同志都讲他是维吾尔族姑娘,辫子一抓一大把;连马克思的手稿都是改了又改,哪有完全正确、永远正确的呢?所以我们要做到实事求是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正面、反面、侧面;学会长远地考虑问题,昨天、今天、明天.再有,在实事求是问题上最简单的,恐怕就是实话实说了.现在说假话者为数不少,但谁都不傻,谁心里都有杆秤,反不如去弯取直、实话实说更可信,也更有威信.胡耀邦为什么口碑好,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说实话.他女儿回忆,他当团中央第一书记时,到国家游泳队训练场,看到训练场上挂的大标语是“突出无产阶级政治”,他就说“游泳突出什么政治?游泳要突出鼻子……” 二是懂得矛盾依存.矛盾双方各以对方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条件.一方心中有事、疑心,对方必然也有事、疑心;一方不当回事儿,时间长了,对方必然也不当回事儿.你心地光明了,别人心地也光明了.你心地“黑暗”,难免别人也心地“黑暗”.春节晚会有个小品就讲人的心地要光明一点儿.古时也有个“齐人失斧”的故事,是说齐国有个人斧头不见了,怀疑是邻居偷的,于是怎么看怎么觉得邻居鬼鬼祟祟,形迹可疑;后来,斧子在自家院子里找到了,再看邻居的一举一动,就不可疑了.我们现实生活中这种“齐人失斧”的事不算少.心地不光明,天天疑神疑鬼,就没法合作共事. 三是懂得矛盾主次.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但是如果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情况的话,必有一个是主要矛盾,决定着问题的性质;在一对矛盾中,也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抗日战争中,反抗日本侵略是主要矛盾,所以国共要合作;解放战争中,夺取政权是主要矛盾,所以全党高度团结;文革后,实现现代化是主要矛盾,所以中央提出要“团结一致向前看”;现在,就人类来讲,人与自然的矛盾已经是主要矛盾.近年来全世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像印度洋大海啸,美国新奥尔良飓风,汶川、海地、智利大地震等等.所以,人类应该停止内斗,共同对付自然灾害;就中国来讲,建设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应是主要矛盾.所以,要提倡科学发展、公平正义;就光大来讲,当前通过改革重组实现稳健发展是主要矛盾.所以,大家都要围绕这个大目标团结合作,开展工作. 四是懂得矛盾转化.矛盾是可以转化的,“矛盾的双方无不依据一定的条件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今天坐台上,明天坐台下,这是一种转化;今天说上句,明天说下句,这也是一种转化.再比如谁是谁的人问题,这个也可以转化,只要公正,不是你的人也会转化成你的人;不公正,是你的人也会转化成不是你的人.许世友当年是谁的人?张国焘的人;后来变成谁的人?毛主席的人.《潜伏》中的余则成是谁的人?军统的人;后来变成谁的人?共产党的人.还有个姚登山,当年中国驻印尼的代办,1966年印尼排华时表现得非常英勇,成了英雄.回来后毛主席接见,抬得太高了,就把握不住自己了,飘飘然了,结果走向了反面.矛盾转化,难到极处就是易,易到极处也会出现难.黎明前最黑暗,过去就是曙光.物极必反嘛.所以,我们平时说话也不要说满,做事也不要做满,要留有余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水满则溢,八九分满最好.我在一篇文章中讲到美国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表面看是创新过度、消费过度、监管不力,本质是二百多年“太顺”,13个州迅速扩大到50个州,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又那么优越,体制也相对合理,所以它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受益.二战后,它又主导以资讯业为主的第三次产业革命;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国力大增又成为单边霸主,等等.这些,就决定了它要忘乎所以,所以战后就发动数次局部战争,比如朝战、越战、两次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等.但是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这种客观规律就决定要进行调整.所以就出现20世纪30年代的危机、朝越战的失败、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危机乃至9.11事件、拉美后院起火等等.“9.11”就是一种反作用力的调整,人家明的不行就来暗的.这次金融危机从根本上说实际也是如此.一般人可能还看不到这一步,还只停留在“形而下”的层面.如果站在“形而上”的层面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早晚要来的”.“满招损、谦受益”嘛.既然矛盾转化,心态也要跟着转化.我来光大两年多了,老实说,当时我是不愿意来的,但中央决定了,我只能服从.这也是转化,是工作性质的转化.大家还记得我刚来时看望王光英先生,给他说的那副对联,“在机关,昂首挺胸当公仆,否则没有权威;到企业,猫腰低头做主人,不然哪来钱赚”.我那时是调侃,也是“知易”,实际并没有完全适应这个“转化”,现在我已经逐渐“行易”了,逐渐适应这个“转化”了. 五是大智若愚.有个“吕端大事不糊涂”的故事,是说宋太宗病危,宦官、太后等串通一气,企图废太子而另立新君.当李皇后命宦官王继恩传话召宰相吕端入朝时,吕端料知有变,便强行将王继恩锁在自己家中,命人看管,之后急入宫拥立太子即位,就是宋真宗.然后进见皇后,造成既成事实;随即又将这些奸党相继贬谪流放,从而避免了一场动乱.当初宋太宗拟任吕端为宰相时,有人非议说“端为人糊涂”,太宗却答道“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大事清楚,小事“糊涂”,这是真正的政治家.如果天天陷在具体矛盾事物中,什么事都“清楚”,什么事都想一下子解决,就没法生存,就什么也解决不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与人相处也如此,有些事要看得见,有些事就要“看不见”.这样才能搞好团结. 六是心胸豁达.茫茫宇宙,小小寰球如一粒微尘,何况人乎?人要心胸豁达,宰相肚里能撑船,才能共事.比如三国时的曹操,曹操不如袁绍有庞大的家庭世系供支撑;不如刘备有绵远悠长的帝王谱系可利用;不如孙权有父兄创下的一片基业供享受.曹操只有依靠其乱世英雄的才能,自打江山,自创伟业.而心胸,是他的一大法宝.陈琳,这位三国时期著名的刀笔吏,当年替袁绍捉刀,一封讨曹檄文,传遍大江南北,不仅把曹操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而且将其祖宗八代一网打尽,极尽冷嘲恶讽之能事.而曹操捉住陈琳,居然轻描淡写责备道,你小子也真是,给袁本初干事,骂我几句就是了,干吗把我祖宗都带上?后来,陈琳仍被曹操用其所长,安排做刀笔吏.还有官渡之战后,袁绍仓皇溃退,曹操兵士从袁绍帐里搜出大量书简,其中不乏曹操手下之人与袁绍暗通消息的信函.当有人建议追查时,曹操却大手一挥,说道:当时,我都自身难保,有人希望日后有个生路,这也是人之常情,免了免了,统统烧掉.这一烧不要紧,你知道转化了多少矛盾,稳定了多少人心,团结了多少干部,又有多少人反过来为他拼死疆场?在中共召开“七大”之前,进行了延安整风,整风的重点就是反对教条主义.教条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王明.整风以后召开“七大”进行选举,毛主席力主将王明选为中央委员.薄一波同志回忆,选举之后,毛主席不放心,就在旁边看计票,直到王明的选票过了半数才出去抽烟去了.当然,后来王明性质变化了,那是另一回事.但当时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这反映了毛主席在用人问题上的心胸.老一代人经常教导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包括反对过自己并被实践证明反对错了的人.这些话我们今天还能倒背如流,三、四十岁走上领导岗位的同志可能都不知道这些话了.不管后来人们做得怎么样,这个思想是至理名言. 七是认识“零平衡定律”.这是我反复思考出来的.我认为世界上最终什么都是平衡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平衡的,质子和电子是平衡的,权力利益同责任困难也是平衡的.总统权力是正十,操心度是负十;退休老头权利是零,操心度也是零,都是平衡的.部门也一样.有的部门权力大,办事容易,说上句,能请出来吃顿饭都是面子;但责任也大,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文山会海,忙一辈子退休后可能还一事无成.加上现在社会矛盾这么突出,资讯网络这么发达,稍有差池就挨批挨骂.有的部门清水衙门,无权无势,但也省心省力,虽没人理可也没人骂,还可静下心来思考点问题,没准儿还能给后人留点精神食粮.不是讲幸福指数吗?加权平均汇总下来都差不多.“地球是一个圆形,终点就是起点”.同样站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上,有人往西看,哀叹旧的一天就要过去;有人往东看,欢呼新的一天就要来临.就看你自己怎么看.一切过不去都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自己过不去,什么都过不去;自己过得去,什么都过得去.即便有人一时真和你过不去,你也要明白,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八是学会等待(忍耐).毛主席说过,胜利“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记得我在一次会议上也讲过,光大现在最需要“韧性”.勾践曾卧薪尝胆,食吴王粪便,为夫差驾车,用“忍”实现了“三千越甲可吞吴”;文革中“四人帮”捣乱,叶剑英曾说过“投鼠忌器”的话,就是要“忍耐”;彭真受迫害被关押,1975年允许家属探望,他在家属手心上写了一个字,也是“忍”.人说“忍”是心字上面一把刀,能放住这把刀,才能成事.中国没有一说就成的事,中国也没有绝对办不成的事,办成事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你能不能忍耐. 九是顺其自然.中国文化的优势是儒道互补.孔子是境界大师,老子是智慧大师.无儒无境界,无道无智慧.老子终其一生就写了一篇《道德经》,但二千多年不朽,其核心就是“道法自然”、“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可以分为“积极顺其自然”和“消极顺其自然”.我把“积极顺其自然”的要义概括为八个字“顺应、度势、量力、主动”.“顺应”是前提.黄河东流去,人类必须顺应这个大前提.黄河东流既给人类以舟楫灌溉之利,也给人类以滔天灭顶之灾.对其为害人类的一面,应该予以治理.这叫“度势”,形势比人强,形势需要治理.如果没有为害人类的一面,也就不需要治理了,这也是“度势”.治理要“量力”,比如鲧与禹的“堵”与“疏”,就是量力与不量力之别.当然还有智慧在里边.量力也是智慧.再比如李冰父子的“淘滩作堰”(当然他们父子治的是都江堰).否则,一如当年“牛田洋”,硬是用躯体去抗击,其志固然可嘉,其法实不可取.按禹之法,即为“积极顺其自然”;反之,任凭黄泛,无能为力,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则为“消极顺其自然”.“积极顺其自然”运用到人类社会,人类社会要发展,人类也必须“顺应”发展这个自然.文革十年浩劫过去后,人心思治,中央在思想理论上倡导开展真理标准讨论,政治上实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组织上平反冤假错案,经济上改革开放,这些即为“度势”.经济上的改革开放,农村先行,后及城市;先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再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为“量力”.如一开始即提出“市场经济”,则为“不量力”,因为大家不会即刻接受.“积极顺其自然”,需要“主动”.“主动”有四个层次,一为“胜人”;二为“胜己”;三为“无己”;四为“善人”,不展开多讲了.既然“顺其自然”,就要明白“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乃大勇也”的道理;天天匿名信满天飞,实乃大“怯”也!光大的这种文化实在不好(当年我一上任一天就收到几十封匿名信,这两年好点了).当然这件事也要讲两点论,一方面写匿名信的人心地要光明一些,即便真实反映问题,可以直接找我、找上级.我是不主张写匿名信的,尤其坚决反对诬告,对严重者我甚至提出要依法追究.但另一方面,我们各级干部也要扪心自问,是什么原因把人家逼到写匿名信的份上?要学会宽以待人,学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即便真的违规了该处罚,也要好好谈一谈,让人心服口服. 十是知足常乐.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八九.有一幅画,是一个骑驴者,看见坐车者,同人家比,就心情不好;后来看见一个步行者,心情就好了.同社会其他群体比,我们是比上“小不足”,比下“大有余”,同下岗工人比,同你的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同学比,难道不应“知足”吗?我们已是如意事十八九啦,不“知足”弄得自己心情不好,身体不好,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 十一是多点爱好.我有个体会,比如多读点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马上可生调整情绪之功效.人的物质生命总是要结束的,活100岁最后也得结束,但精神生命是可以“万岁”的,如李白,如杜甫,如苏东坡.所以,多点爱好,特别是积累些精神生命,可使物质生命更快活. 十二是司职补台.班子成员要各自定好自己的位,既各司其职,又相互补台.作为一把手,特别要做到“六事”,即“谋事、任事、担事、容事、处事、息事”.谋事就是抓方向,谋大事;任事就是敢断事,包括会用人.电视剧《贞观长歌》有个房玄龄,有个杜如晦,一个能谋,一个善断,房谋杜断,传为佳话;担事就是敢担当,勇于负责;容事就是要有度量,这个前边说了,再说两句.人家有点意见,就让人家说,“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不让人家说,人家可能就会通过别的形式说.有点小震不要紧,正好释放能量.如果小的能量不让释放,积攒到一起,就会大地震;处事就是在复杂环境下,能够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息事就是能够化解各种矛盾,不要把小事搞大,把简单问题搞复杂;要把大事搞小,把复杂问题搞简单.有人爱吃大蒜.一头大蒜,最有用的是蒜瓣,供人食用;最没有用的是蒜柱,不能食用.但没有“蒜柱”,就凝聚不了“蒜瓣”.“蒜柱”又是管方向的,它向上长,“蒜瓣”跟着长.一把手一定意义上就是“蒜柱”. 十三是顾全大局.光大的特点是规模小、企业多、功能全,要扬长避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同舟共济.不同舟共济就会翻船,对谁都不利.我调到光大时就倡导要弘扬“周恩来精神”.与毛泽东思想相辅相成还有一个“周恩来精神”.这是我的一个党史观点.“周恩来精神”博大精深,具体包括哪些内容,这是党史党建领域需要研究的课题,不在此赘述,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光大目前特别需要这种精神. 十四是和而不同.由于角度不同,工作中产生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什么都一致反而不正常.工作意见不一致并不等于不团结、不和睦.有些人喜欢投领导所好,喜欢传闲话,但领导自己要神闲气定,心中有数,不为传言所惑.有个“曾参杀人”的故事,是说孔子的学生曾参曾子从前住在山东费县,当时费县有个和他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便告诉曾子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曾子的母亲说:“我儿子不会杀人的”,若无其事地继续织布.过了不久,又有人说:“曾参杀了人”,曾子的母亲还是若无其事地织布.不久,又一个人告诉她说:“曾参杀了人.”这回曾子的母亲就害怕了.流言能够动摇一位母亲对自己贤德儿子的信任,足见其可怕之处;反过来,吸取教训,领导干部也就最需要在流言面前“神闲气定”;而传闲话的人也要明白,“会当媳妇两头瞒,不会当媳妇两头传”.这是我们东北的俚语.这个“两头”,一头是娘家,一头是婆家. 十五是学会“妥协哲学”.过去常讲“斗争哲学”,讲“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这在阶级斗争年代有道理,但也有片面性.当今时代,“妥协哲学”应是主要存在形态,“斗争哲学”应是辅助存在形态.当然“妥协”不是不讲原则,对于“非对抗性矛盾”,各让一点才会把事办成,才能团结和睦.现在国际上奉行的是丛林法则.巴以问题打了几十年了,本来是一个祖先,伯拉罕也就是《古兰经》中的易卜拉欣,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现在却打得头破血流.那边拉宾好一点,又出沙龙;巴拉克好一点,又出内塔尼亚胡;这边法塔赫好一点,又出哈马斯.冤冤相报何时了?受苦的还是老百姓.我去过安徽桐城,有一条宽六尺、长约百米的小巷,称“六尺巷”.相传康熙年间,一叶姓人家与当朝宰相张英家因宅基地问题发生争执官司打到县衙.张家管家函告张英,希望相爷能关照一下.谁知张英看信后,却批了一首诗寄回,诗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看信罢,立即吩咐让出三尺.叶家见张家让出三尺,遂也让出三尺.于是留下了今天的“六尺巷”.这里,“让他三尺”就是“妥协”.这一妥协不仅使张英的这首诗传为佳话,还为后人留下一条名街“六尺巷”.所以,我体会有时“让就是得”.1985年我在建行辽宁省分行当办公室主任,那时我刚大学毕业二年多,有的老同志心里就不服,就给出难题,有些难题你还真解决不了,怎么办?比如一次一个年纪大资格老的同志就找我,说上班路上把公文包丢了,是因公丢失,要补偿.那时不像现在,丢了就买一个,没法买,没处下账.但找上来了不解决也不行.后来,我就把自己的公文包给他,我说你把我的拿走吧.这个老同志一看,就不好意思了. 十六是“德法并重”.孔子讲,“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即制度再严厉也管不住心,教化可以管住心.这是有道理的.我赞同加强制度建设,但制度建设再加强也有漏洞.我说过治理金融企业关键是五个字,“叶、枝、干、根、土”.业务是叶,管理是枝,体制是干,文化是根,宏观环境是土壤.这五个字中,“土”我们不能完全左右(可以左右一点儿),我们能左右的是叶,是枝,是干,但最根本的还是“根”.所以,我认为治国治企都要德法并重,在依法治企的同时,还要以德治企,根本还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绝大多数人来讲,还是“团结-批评-团结”的模式好,还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好.不知者不怪,非主观故意的,不能不教而诛,不能一棍子打死,要“给出路”,要人性化管理,这样大家才能心平气顺,才能团结和睦.一千多年前诸葛亮尚能对孟获七擒七纵,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我昨天看了一篇《毛泽东特赦女匪首》的文章,讲的是1953年毛主席在听取李达的汇报时,指示释放落网的贵州惠水县布依族女匪首程莲珍一事.本来“罪该万死”的程莲珍怎么也没有想到共产党会放她,发誓要报答毛主席的救命之恩.被放了没几天,她就到为匪时经常活动的惠水、长顺交界一带,找到那些没有投案的土匪及家属,讲自己的亲身经历,还钻进土匪藏匿的山洞,面对面劝降.结果不到总之,以上信笔涂来,有感而发,早就想写,特别是最近因工作上的事曾经心情“有点烦”(说明自己也没修炼好),春节看了几本书,静心思考了一下,快到耳顺之年了,又看了凯生同志的文章,借题发挥,一发即不可收.以上这“十六条”的核心还是要增强修养.前边说了,我也是“说得好听”,许多也没做到.知易行难,谁也不可能完全做到,但做得多一些是可能的.如果这样,我想班子就没有不团结不和谐的.以上不吐不快,供同志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