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农民身上有哪些封建思想,这些思想的体现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00:57:55
旧中国农民身上有哪些封建思想,这些思想的体现是什么旧中国农民身上有哪些封建思想,这些思想的体现是什么旧中国农民身上有哪些封建思想,这些思想的体现是什么一般是指维护封建统治的旧道德、旧礼教所形成的思想观

旧中国农民身上有哪些封建思想,这些思想的体现是什么
旧中国农民身上有哪些封建思想,这些思想的体现是什么

旧中国农民身上有哪些封建思想,这些思想的体现是什么
一般是指维护封建统治的旧道德、旧礼教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的泛称,大多是儒家思想和行为的延伸表现.
中华文化君、臣、父、子,看似经纬万端无非就是一个“德”字,而这种“德”就始自于宗法制.宗法制习惯依托于道德去组织和管理族群,因为他们发现在对族群的管理中法律显然过于迂腐和呆板,但往往在道德的干预下,许多事情的处理不但能变得高效,而且更灵活且具备相当的延续性.因此社会成本最低的“道德”成为了宗族制度的首选管理方式.现代社会我们观察生活,依然不难找到这种道德标志和体系,“尊老爱幼”,看似民族美德,其实与“君臣父子”并无二致,而“君臣”与“尊老”也并无二致.现代社会虽然已经废除了帝制,上下级之间的尊卑关系也不是那么的牢靠,但父子与尊老的道德关系依然牢固,这种看似天经地义的道德价值,其实其内在逻辑与君臣之尊卑无异.
所谓“三纲五常”是指:“三纲”指“君臣义、父子亲、夫妻顺”;“五常”指“仁、义、理、智、信”.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宗接代思想.见父母过错谏,是一孝.供养父母,乃二孝.娶妻生子,为三孝.断绝香火乃封建社会最忌之事,故为大.
所谓“礼”,是指源于氏族社会具有宗教意义的习惯和礼仪.在封建国家产生以后,具有原始习惯意义的礼经过统治阶级的改造和完善,成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法律的性质和效力.但是,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它的原始性、混溶性、道德性和人情性依然存在,它的伦理道德和文化价值意蕴依然如故;礼的宗法社会性也仍然得以保留,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规范体系.“礼”成为介乎“法”与“俗”之间的一种过渡性行为规范.
封建礼教是封建社会中等级秩序的标志、人际关系的准则,是封建统治者用来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关系、束缚人民大众,以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对社会有着极为深刻、广连的规范控制功能.《旧唐书·礼仪志》云:“故肆觐之礼立,则朝庭尊;郊庙之礼立,则心情肃;冠婚之礼立,则长幼序;丧祭之礼立,则孝慈著;搜狩之礼立,则军旅振;享宴之礼立,则君臣笃.”它几乎涵盖了封建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是巩固封建君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有力工具.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它基本上仍是社会最根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这种控制的实现,主要是通过道德说教和礼仪规则二种途径.
道德的经典条律是三纲五常,即关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各自名分与相互关系的规定.君臣关系的准则是君仁臣忍,这个准则也适用于其它所有尊卑、上下之间的名分与关系.在朋友之间,要讲信义,这个准则也适用于其它平等的关系之间. “信”这一道德规范在法律监督和保证的合同契约关系尚未充分发展的当时,对于维护许多行业的职业道德和人际往来关系中的信用与秩序起了重要的作用.“义”被定义在个人善行范围之内,以无害且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的准绳,遂使时人大多修身心,安名分,严尊卑,序贵贱,守上下,发挥了深刻广泛的控制功能.
礼仪规则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具体的、细致的行为规则,是统治者在全社会贯彻推行这种观念和规范、直接约束人们行为的手段.它们补充和强化了说教.中国历代统治者很重视礼仪规则的制订和推行.清朝政府一直保持着礼部的设置,主要执掌礼仪规则之事.国有《大清通礼》,部分家庭有家礼.《大清通礼》包括了政府郊天、参圣、祈年、营造、征战等活动及人们祭祀、婚丧、饮宴、庆贺等活动的礼仪规则,此外还包括了人们在其它日常社会活动与交往中的礼仪(如君臣礼仪、师生礼仪、朋友礼仪等)的规则;就连不同等级、不同身分的人在各种礼仪场合的服饰等细节,也有明确规定.这种由国家制订的礼仪规则,对士大夫阶层有较大约束力.统治者最上层也不能随意违礼,确实有教化作用,某些部分也贯彻到了社会下层,如丁忧(遭父母之丧)服丧之礼等.
孔子的儒家思想讲究仁爱、伦理、修己、道义、理性、中和、学习、重教育,这些都与“礼”息息相关.孔子极重视礼教,认为人应当严格遵守礼数,统治者若“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被统治者“不学礼,以无立”.他用仁爱伦理的态度来看待音乐,评价六代乐舞中的《大武》为“尽美矣,未尽善矣”,对其中充斥的暴力内容给予否定.只有尽善的音乐才能挖掘出尽美,而尽善则要靠礼来修养.孔子的“重教育”将其礼乐思想教授于人然后保留延续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