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晦堂记全文 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12:44:11
养晦堂记全文 翻译
养晦堂记全文 翻译
养晦堂记全文 翻译
养晦堂记
曾国藩
凡民有血气之性,则翘然而思有以上人.恶卑而就高,恶贫而觊富,恶寂寂而思赫赫之名.此世人之恒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率常终身幽默,暗然退藏.彼岂与人异性?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盖《论语》载,齐景公有马平驷,曾不得与首阳饿莩挈论短长矣.余尝即其说推之,自秦汉以来,迄于今日,达官贵人,何可胜数?当其高据势要,雍容进止,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无以异也.而其间又有功业文学猎取浮名者,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亦无以甚异也.然则今日之处高位而获浮名者,自谓辞晦而居显,泰然自处于高明.曾不知其与眼前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之营营者行将同归于澌尽,而毫毛无以少异.岂不哀哉!吾友刘君孟容,湛默而严恭,好道而寡欲.自其壮岁,则已泊然而外富贵矣.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于是名其所居日“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昔周之本世,庄生闹天下之士湛于势利,泥于毁誉,故为书戒人以暗默自藏,如所称董梧、宜僚、壶子之伦,三致意焉.‘而场雄亦称;‘’炎炎者灭,隆隆者绝.高明之家,鬼瞰其室.”君子之道,自得手中,而外无所求.饥冻不足于事畜而无怨;举世不见是而无闷.自以为晦,天下之至光明也.若夫奔命于(火亘)赫之途,一旦势尽意索,求如寻常穷约之人而不可得,乌睹所谓(火昆)耀者哉?余为备陈所以,盖坚盘容之志,后之君子,亦现省焉.
译文
平凡的人有血气方刚的本性,那么高昂的志气使得想超过他人.厌恶身份低微就想升高,厌恶贫困就希望富裕,厌恶默默无闻就想赫赫有名.这是世人的人之常情.然而平凡的人之众有为人清廉的人,一般常一生深静,忧虑地隐藏自己.那难道和其他人不同的性格吗?(君子们)确实是见到了那最重大的,并知道一般人所争夺的是不值得过多计较的.
《论语》记载齐国景公有千匹骏马,竟然不能和武王伐纣就评论好坏.我曾经极力推荐《论语》所说,自从秦汉以来,到现在为止,达官贵人,怎么能数得清?正当他们高傲拥有势力,雍容举止,自以为物质谋略加人很多.并且没以自身去观察,那与当日的芸芸众生的服务役的、操贱业的、行为卑污,进商而生,操心而死,没有什么不同.而其间又用功劳业绩文学获取虚有的名位的人,自以为物质谋略加人很多.并且没以自身去观察,那与当日的芸芸众生的服务役的、操贱业的、行为卑污,进商而生,操心而死,更没有什么不同了.那么如今正处于高位并获取虚有的名位的人,自称离开寂静而显然居住,自然自己处于高而明亮.(他们)竟不知道他们和眼前的芸芸众生的服务役的、操贱业的、行为卑污的及商人们即将一同消尽,且丝毫没有什么稍稍的不同.难道不可悲吗?
13论文偶记
写文章的方法,以精神为主,以气韵补充.曹丕、苏辙品评文章,以气韵为主,是这样的.但是气韵随着精神变换,精神浑厚则气韵充盈,精神悠远则气韵飘逸,精神雄伟则气韵高洁,精神变幻则气韵奇异,精神深沉则气韵平静,所以精神是气韵的主导.写专门的论文以讲道理为主,则不能全部展现文章的奥妙.如果人不熟读经书洞彻道理,则写出来的文章就浅陋空荡.人如果没有组织文字的才能,则文字纵然再多,都不适用.所以道理、书籍、组织文字的能力,是写文章的要素,如果写文章又是另外一回事.比如好的工匠手持工具,没有土木、材料,纵然又优美的风格高超的本领,从何下手呢?但是如果有土木、材料,而不善于处理它们的人很多,终究成不了好的工匠.所以文人,就是好的工匠.精神、气韵、声音、节奏,就是工匠的本领,道理、书籍、组织文字的能力,就是工匠的材料.
这里“精神”应该指文章的主旨,“气韵”应指文章的节奏.
平凡的人只要还有血气的本性,就会意气饱满地想要有所作为超过他人。厌恶身份低微就会想升高,厌恶贫困就会希望富裕,厌恶默默无闻就会想赫赫有名。这是世人的常情。然而平凡人中有为人清廉的人,(他们)大都一生深静不显,暗暗地隐藏自己。难道他们的本心和其他人不同吗?(君子们)确实是见到了那重大的,并且知道一般人所争的是不值得过多计较的。
《论语》记载齐景公(虽然)有四千匹骏马,还是不能和首阳山饿...
全部展开
平凡的人只要还有血气的本性,就会意气饱满地想要有所作为超过他人。厌恶身份低微就会想升高,厌恶贫困就会希望富裕,厌恶默默无闻就会想赫赫有名。这是世人的常情。然而平凡人中有为人清廉的人,(他们)大都一生深静不显,暗暗地隐藏自己。难道他们的本心和其他人不同吗?(君子们)确实是见到了那重大的,并且知道一般人所争的是不值得过多计较的。
《论语》记载齐景公(虽然)有四千匹骏马,还是不能和首阳山饿死的人评论长短(意思不能相提并论,比不上首阳山饿死的人)。我曾经对这个说法推论,自从秦汉以来,到现在为止,达官贵人,怎么能数得清?正当他们占据高高的地位,雍容行动时,自以为资质和智慧远远超过别人。等到那些人身死之后再去看他们,他们与当日的追名逐利而生、忧思劳神而死的奴仆、差役、贪(坏)官、奸商等,没有什么不同。而这中间又有用功劳业绩文学获取虚名的,自以为资质和智慧远远超过别人。等到他们身死之后去看,他们与当日的蝇营狗苟而生、草草而死的奴仆、差役、贪官、奸商等,没有什么不同。既然这样,那么如今正处于高位并且获取虚名的人,自称离开沉静而处于显扬,自己内心安然地处于高而明亮的位置。(他们)竟不知道自己与眼前蝇营狗苟的奴仆、差役、贪官、奸商即将一同消尽,且没有丝毫的差别。难道不可悲吗?
我的朋友刘孟容,深沉静默而严肃谦逊,喜爱道学而淡泊少欲,从他壮年时就已经恬淡无欲而把富贵置之度外,随后,体察外物观察世事变故,又能把名誉置之度外。于是把他的居所命名为“养晦堂”,写信送给我,让我给它作记。
过去周代末年,庄生怜恤天下的士人深陷于势力,被毁谤和荣誉所扰乱,所以告诫人们隐晦、沉默,藏起锋芒,如所称许的董梧、宜僚、壶子这些人,多次表达这个意思。而扬雄也说道:“旺盛的火必灭,隆隆雷声终究消失。富贵的人,鬼神窥探他的盛衰。”君子的原则是,在心里自得,而对外物没有什么要求。饥饿寒冻不足够仰事父母,俯蓄妻儿,却没有怨言。不被整个世上的人了解却不愁闷。自己认为晦暗是世上最光亮的。像那些在辉耀的人生旅途中奔命的人,有朝一日事情了结、意兴阑珊,追求像寻常贫贱的人的生活却不能得到,哪里能看到值得称作辉煌的呢?我替他详备地陈述晦暗的原因,希望让孟容的志向坚定;后世的君子,也能从中观察世相、反省自己。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