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怎样上好一节品德与社会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3 04:37:09
谁知道怎样上好一节品德与社会课
谁知道怎样上好一节品德与社会课
谁知道怎样上好一节品德与社会课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教学仍然处在僵化教学模式上.上课交待知识点;复习背诵要点;考试答要点.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他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怪有许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喊出了“思想品德课没法上了”的哀叹.那么,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呢?1、选择教学方式 这是跟学生不同学习爱好而定,因而老师只能看菜吃饭,选择自己教学方式.也就是哲学中所说一切从实际出发,教学方式也称之为学习方式,与教学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方式是一堂课中的整体的模式.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手段,若干个方法,支撑着方式.教学方式是贯彻教学理念,落实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对一节课教学成功与否起着决定作用.据笔者所知,很多教师在课改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活动模式.2、教师角色转换 教师角色转换,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由过去教师是知识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这种转变是质的变化.在讲授式的教学时代,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在教学中是自编、自导、自演.课改要求教师作为引领者,首先在意识上要低下头,弯下腰来和学生说话.在教学活动中是引领者,学习者,是学生的朋友.在和同学们一样参与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真诚,要向学生敞开心扉,坦诚地和学生交流,是就是,非就是非,对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不需要遮遮掩掩.某老师在教学《我爱温馨的家》时,有一个教学环节:“说说家庭大事记”,他和同学一起向全班公布自己家里生活中的一些故事,并对一些细节进行说明与讲述.激起学生极大兴趣,同学们纷纷提问,表达共鸣.课堂教学氛围即真实又热烈.3、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避免两种现象:第一,评价就是表扬.很多老师的评价语言单一,用“太好了”、“真了不起”评价学生,或者对同学们说:“你真聪明,大家一起表扬他.”于是同学们就一起拍着整齐的“啪啪,啪啪啪.”的掌声.通过观察,我们看到,这种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口头惯用语言在低年级学生还能够起一些作用,到了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因此而提高.第二,对学生的错误不做出准确的判断.为了激励学生,教师不敢轻易说学生错了.学生错误回答,教师只是含糊其辞地让学生坐了下来,没有通过让学生自主探讨或者教师指导的方式让学生知道答案.还有老师简单地说一句“好”,就让学生坐下来.回答到底正确与否,有些学生到下课时仍不清楚.我认为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导向性.教师的评价应该在正确处激发潜力,在错误处激发信心,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4、精心策划教学秩序 课堂教学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气氛,但如何使课堂“活而不乱”,确保良好的秩序而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却不是一件好办的事,往往是教师煞费苦心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可学生一参与,就争着要表现,吵作一团.这时教师基本是两种态度:其一,教师不管,结果讨论式成为“放羊式”;其二,老师板起了面孔维持秩序,结果好不容易活跃起来的课堂气氛又凉了.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课堂教学秩序建立与维护,关键是教学的精心调控问题,怎么调?其一,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连续性.每个环节该做什么,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引导行动;其二,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开展活动的办法;其三,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渗透“规则教育”、“理解他人的教育”、“善于倾听,接纳他人意见的教育”;其四,教师要掌握调控课堂教学秩序的技巧,如:眼神、手势、声调等等一些技巧.都是调控教学不可或缺的.5、真实地选择教学内容 新的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以学生为本”.什么是“以学生为本?”恐怕更重要的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贴近学生的感受,选择真实的教学内容,用真实的情感,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触动、感动、激动、行动)目前课堂虚假成份很大,表现在:“学生主体虚假化,”、“课堂讨论空泛化”、“教学手段形式化”、“课堂教学表演化”,这些不良风气造成目前教育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假话多,真话少”、“假情多,真情少”、“说的多,做的少”结果是:武装嘴巴,脱离行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知行脱节,心口不一.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人格塑造.这些现象实际上是我们教学中不真实选择内容和方法所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教师逼着学生在课堂上说假话.6、设计开放式实践活动 《课标》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优化思品课堂教学,就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作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提高思品教育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