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赎鲁人的典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7 05:23:04
子贡赎鲁人的典故
子贡赎鲁人的典故
子贡赎鲁人的典故
时间:春秋(不是战国) 地点:鲁国 人物:孔子和子贡
事件:子贡赎人 出典:《吕氏春秋·察微》
经过:
当时鲁王下令:鲁国人在外国为奴的,公民可以花钱赎回,到政府报销.
子贡在外发现了一个沦为奴隶发鲁国人,把他赎了回来,回国后却没去找政府报销.孔子却说:“端木赐,这是你的过失.从今往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同胞赎身了.”我去报销吧,那么我的品行人们会质疑;不报销吧,那么以后就没有人会去赎人了.
人们在赎不赎、报不报销的问题上有了疑虑,在外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也就不能回国,国家政策就会被破坏了.这里强调了“法”的重要性.
原文如下: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贡赎鲁人於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於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贡赎人
编辑词条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目录
1 出处
2 原文
3 翻译<...
全部展开
子贡赎人
编辑词条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目录
1 出处
2 原文
3 翻译
4 释义
1 出处编辑本段
《子贡赎人》,出自《吕氏春秋·察微篇》。
2 原文编辑本段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3 翻译编辑本段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4 释义编辑本段
鲁国有一道律法——凡是有见到鲁国人在他国沦为奴隶者,自己垫钱将其赎回,可从鲁国领取赏金报酬。
很多被人当做牛马使唤的鲁国人奴隶因此而获救。
子贡也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却不去接受赏金,鲁国上下听说这件事后纷纷称赞他重义轻财。子贡也觉做了善事而不求财物回报是更高的善举,因此十分得意。
他的老师孔子听说了这个消息,却十分生气,对子贡说:“你作这件事实在愚蠢啊!”子贡既委屈又疑惑,不懂孔子为何骂他。孔子说:“你仍然不明白道理啊。你只看到了现在,却看不到未来。只看到了眼前方寸,却看不清大局整体。让我来告诉你失误之处吧。鲁国人被人赎回,赎人者领取应得的酬报,这是平衡的规矩道理。奴隶获救,救人者也被人称赞,也能得到应得的酬劳。现在你把它打破了,日后人们赎回奴隶,若领取赏金,可能会受到别人的嘲笑,被当做贪财之人。若不领取赏金,虽然会得到称赞,但却会白白蒙受金钱损失,鲁国富翁少,平民多,许多平民是难以承担这些损失的。这么一来,救了奴隶后,要么被人嘲笑,要么自己蒙受损失。长此下去,大家恐怕都会故意对受苦的奴隶视而不见,谁愿意再去救人呢?
子贡听完,羞愧不已。
子路又救了一个溺水的人,被救的人很感激,要送一头牛给他,子子路收下了。
孔子听说之后,非常高兴,说道:“从此之后,再见到溺水的人,必定人人奋力相救。”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