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介绍,完整一定要超过3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02:10:10
鸦片战争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介绍,完整一定要超过300字
鸦片战争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介绍,完整
一定要超过300字
鸦片战争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介绍,完整一定要超过300字
第一章 第一节 鸦片战争
引言分析
本章引言分为四段:
第一段指出从17世纪开始,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第二段指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性质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英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殖民主义的本质在于侵略和掠夺.这句话揭示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这场战争的性质.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中国由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第三段指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被鸦片战争惊醒了的先进的中国人,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再一个是鸦片战争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终于酿成了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反侵略”这点,是鸦片战争以后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的新内容和新意义.
第四段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及其影响.“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两国又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句话不仅概括了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而且揭示了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内在联系.俄国趁火打劫,蚕食鲸吞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第一节 鸦片战争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严重危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和对外扩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其严重危害;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侵占广东香港岛;中国爱国军民奋起抵抗侵略者;清政府屈服,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这正如当时的马克思所说:西方的原始积累“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等等中,继续发生作用.”(《资本论》第一卷)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次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教育学生:奋发图强,振兴中华,努力争取提前实现中国共产党为全国人民规划的21世纪中期宏伟建设蓝图,是每个青年的历史重任.
3.“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鸦片战争中,中国爱国军民继承了这一历史光荣传统,奋起抵抗,涌现出众多的民族英雄.他们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光辉业迹,开启了近代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压迫、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而不断斗争的新篇章.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辉传统,仍是今天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的讲授,启发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鸦片战争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1.危机四伏的清朝封建统治
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和扩张
二、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1.猖獗的英国对华鸦片走私
2.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三、鸦片战争的经过(1840年—1842年)
1.英国发动和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2.中国爱国军民的英勇抵抗
3.清政府的屈服求和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节课的重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本节课的难点:通过鸦片战争的史实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二、在简要介绍本章教材的引言以后,教师讲授本节课时,要注意和学生在初中时所学鸦片战争史的联系与区别.初中教材内容多形象具体,高中教材理论分析要求较高.因此,我们在授课时对一些基本史实(如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经过等),尽量启发学生回忆过去所学内容,不占过多的时间,在巩固的基础上,主要抓教材中出现的有关基本理论的理解、文献资料的诠释和运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重点问题(如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战败的原因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一目,教材从三个方面作了说明:
1.关于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教材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说明了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已经处于危机四伏的封建社会末期,这两个方面又都各以四项史实作为论据.讲授时,教师可以一边联系学生在初中所学过的内容,一边加以整理和深化,指出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呈现出封建末世的衰败象征.
2.关于鸦片战争前夕的世界,教材也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讲授时,教师可一方面启发学生回忆在初中世界近代现代史学习过的有关知识加以归纳;另一方面要讲明西方列强的对外侵略扩张,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决定的.列宁所著《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文中有个深刻的分析:“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漩涡之中,它就不能存在和发展.”19世纪上半期,我国周边的一些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或列强的势力范围,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缓冲地带越来越少了,它们必然要把古老而又落后的中国当作下一个掠夺对象.
3.面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教材明确地指出:“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皇帝和多数大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这里已预示了落后就要挨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腐朽的清政府既不“知彼”,也不“知己”,而要去领导一场反侵略战争,焉有不败之理?我们在这里要作简要的解释,为以后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作准备.
四、“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一目,需要讲明四个问题:
1.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教材中的小字作了具体事例介绍,可指导学生阅读.
2.英国无耻地用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手段,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这绝不是正当的商务,而是贩毒和掠夺.
3.鸦片输入,既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也造成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4.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维护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理所当然的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解放后,虎门销烟的雕像成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巨型浮雕的第一幅,是当之无愧的.
五、“鸦片战争的经过”一目,需要讲明以下三个问题:
1.英国政府发动这次侵略战争是蓄谋已久的,以大炮保护鸦片走私,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教材中的一段小字所举的事例,便是确凿的史实.马克思曾经指出:这是英国“旨在维护鸦片贸易而发动和进行的对华战争.”(《鸦片贸易史》)在这里,很清楚的表明:英国用武力来保护肮脏的鸦片贸易,是这次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也表明这次战争的性质对英国来说,完全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中国被迫进行的则是反侵略的自卫战争.
2.按教材中的鸦片战争形势图,使学生明确并能简要复述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即:①1840年,英军侵入广东海面后,继而沿海北犯,到达天津海口.②1841年,英军扩大侵略,在侵占香港岛后,又攻占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③1842年,英军闯入长江,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服求和.
3.对在反侵略战争中涌现的爱国军民英勇斗争的事迹,可启发学生忆述初中所学内容,并根据高中教材作简要的补充.
六、全课结束后,在小结的基础上,教师可启发学生回答:鸦片战争是怎样发生的?如何理解这次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又为学生答好课后练习提供参考.
〔附一〕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C.
二、1.不对.2.①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他们的炮舰和走私船不断出现在中国东南海域,进行骚扰和侵略,鸦片战争的爆发正是这些侵略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和必然结果.②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居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掠夺财富,进而发动了对中国的武装进攻.因此,这场战争,绝不是为了“维护”什么“商务”而引起的,完全是一场英国侵略中国的战争.
三、1.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处于入超地位.
2.英国的鸦片走私改变了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出超的地位,致使中国严重入超,白银大量外流.英国资产阶级靠走私鸦片,发了横财.英国也在中英贸易中成了出超国家.
〔附二〕本节参考书目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册胡绳著人民出版社
《近代中国八十年》陈旭麓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鸦片战争》牟安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修订本中华书局
(北京教育学院西城分院高级教师 郑树民)
资料和注释
嘉庆帝
嘉庆帝(1760—1820),即爱新觉罗·琰(yóng yǎn).乾隆帝第15子.年号嘉庆.庙号仁宗.刚即位时,大政均由其父太上皇帝(即乾隆帝)决定.1799年亲政后五天即宣布权臣和20大罪状,责令其自杀,抄没家产.在位期间,政治腐败,贪污成风,土地高度集中,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1796年爆发了川楚一带的白莲教起义.1813年爆发了鲁豫一带的天理教起义.京附近的天理教起义军在林清等人领导下向清朝皇宫发动了进攻.起义军和清军曾在隆宗门一带展开激烈战斗.上述这些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统治,说明清朝国势开始衰落.
林清
林清,清代宛平县宋家庄人.1806年,他加入天理教.天理教,又名八卦教,是民间秘密流传的反清组织白莲教的一支.1808年,教徒推举林清掌管八卦教的一支坎卦.林清提倡互相帮助,令教徒交纳“根基钱”,每人100文,用来救济穷苦百姓,深受广大贫苦农民的拥护.1812年,晋、冀、鲁、豫等省八卦教首领在河南滑县聚会,推举林清为天王,冯克善为地王,李文成为人王.大家商议把八卦教分为两支;北支以京师附近的黄村为中心,由林清指挥;南支以河南滑县为中心,由李文成指挥;定于嘉庆十八年(1813)九月十五日南北两支同时举旗起义,北支直捣皇帝的老巢——紫禁城,南支北上援助.不料,南支义军因打造兵刃,走漏风声,李文成被捕入狱.当地教徒被迫提前起义,劫牢反狱,救出李文成,占据道口镇.清政府急忙调集大军围剿.林清没有得到南支义军提前行动的消息,指挥北支义军按原计划起义.林清将北支义军分成两路:一路由陈爽率领攻东华门,另一路由陈文魁率领攻西华门.九月十五日清晨,起义军分头潜入北京城.正午时刻,聚集在东、西华门外边的起义军,突然打出“大明天顺”的旗号,手执兵刃,呐喊着冲向东、西华门.东路军遭到皇宫禁卫军阻挡,没有冲入东华门就失败了.西路军在宫中太监高广幅、张太接应下,攻入西华门.义军反手关闭宫门,抵抗来援的清军,然后杀奔隆宗门.这时,隆宗门已关闭,皇子绵宁率太监把守.冲在前面的义军战士架起人梯,想翻墙而过,刚一露头,就被绵宁用鸟枪击中跌落.陈文魁下令火烧隆宗门.义军刚刚点火,清朝京师留守大臣率禁军由神武门赶来.起义军腹背受敌,苦战不敌,不是被杀,就是被俘,全军覆没.两天以后,林清被捕.清政府在中南海瀛台北门审讯林清.林清沉默不语,最后惨遭杀害.
马戛尔尼
马戛尔尼(1737—1806)是英国外交官.1793年,他奉英国政府之命,以庆贺乾隆帝80寿辰为名,来到中国,要求清政府增开通商口岸,减低税率,给予租界,允许英国派遣公使长驻北京,听任英人传教.乾隆帝以其不识天朝体制,妄行乞请,而严加拒绝.在赐马戛尔尼筵宴,优加赏赉后,让其回国.
福康安
福康安(?—1796),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字瑶林,大学士傅恒之子.乾隆时,他因勋戚关系,入选三等侍卫,不到十年就擢升为将军.他历任云南、贵州、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晋封贝子.
道光帝
道光帝(1782—1850),即爱新觉罗·(mín)宁,嘉庆帝的次子(1820—1850年在位).年号道光,庙号宣宗.在位时政治腐败,经济凋蔽,人民不断起义反抗.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中国走私鸦片.由于鸦片大量输入和白银不断外流引起统治危机,他于1838年接受了林则徐等的禁烟主张,并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8月,英船到达白河口,道光帝惊惶失措,将林则徐等革职,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同英军谈判.1842年,道光帝接受英国侵略者提出的条件,批准耆英等人在中英《南京条约》上签字.1844年又批准耆英先后在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上签字.从此,中国开始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0年病死.
鸦片战争前在中国对外贸易里,英国居首位
1689年,英国与中国在广州正式通商.鸦片战争前,在对华贸易的各国中,英国的对华贸易居于首位.其比重列表于下:
价值单位:银两
年度
1765—1769每年平均数
1795—1799
1830—1833
欧美海上输华总值(=100%)
1 774 815
5 908 937
9 192 608
英输华值
1 192 915
5 373 015
7 335 023
占欧美各国输华总值%
67.2
90.9
79.8
向欧美各国输出总值(=100%)
4 177 909
7 937 254
13 443 641
输英总值
2 190 619
5 719 972
9 950 286
占中国输出总值%
52.4
72.1
74.0
中英贸易中国出入超情况:出超(+)入超(-)
(+)997 704
(+)346 957
(+)2 615 263
见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4—5页.
鸦片
鸦片俗名大烟,由罂粟果内乳汁经干燥制成,为棕色至黑色的干膏状块,有特殊气味,药用鸦片为粉末状.鸦片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后传到印度、阿拉伯和东南亚等地.在七八世纪时,罂粟由阿拉伯商人带入中国,到公元10世纪已有关于罂粟子作药材的记载,但尚不知吸食.十七八世纪时,葡萄牙人和荷兰人把鸦片的吸食方法传入中国,后葡萄牙人又把外国鸦片作为嗜好品运入中国,数量不多.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中国原来把它作为安神止痛的药材使用,称为洋药.但鸦片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而且吸上了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精力消耗,意志萎靡,以致丧失生命.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鸦片贸易,1799年向中国走私鸦片四千多箱(每箱重约五十公斤或一百公斤)到1 835年猛增至35 445箱.1835年,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大约有二百万以上,说明鸦片的流毒已经很广了.
鸦片输入引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的情况
根据黄爵滋的奏疏:“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1823—1831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道光十一年至十四年(1831—1834年),岁漏银二千余万两.自十四年至今(编者注:即1838年),渐漏至三千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江浙、山东、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数千余万两.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一)第485页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晚号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11年考取进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江宁布政使、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职.131年任河东河道总督时曾修治黄河.1832年任江苏巡抚,疏陈连年钱漕之累、小民之苦,坚请缓征,并修白茆、浏河等水利.1838年,林则徐在湖广总督任上,颁布了六条禁烟章程,实行禁烟,取得一定效果.他从烟毒泛滥中预见到“贫民”、“弱种”的深远后患和“兵弱银涸”的政治危机,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之害,主张严禁鸦片.12月,道光帝召林则徐到北京,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他与两广总督邓廷桢等采取措施,坚决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二万零二百余箱,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与此同时,他积极筹备海防,修建炮台,于海口设置木排铁链,添置大炮,整顿水陆军,组织水勇,并发出告示:“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因而多次打败英军的武装挑衅.他还积极了解外国情况,“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以便“知其虚实”,“定控制之方”,并亲自主持编译《四洲志》.1840年1月,林则徐任两广总督.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战备认真,防守严密,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清政府把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10月,林则徐被革职.1841年,林则徐被派赴浙江筹划海防.不久被发配新疆,在新疆垦辟屯田.1845年,署理陕甘总督.1846年,任陕西巡抚.1847年授云贵总督,奏请准许招商集股,开发矿产.1849年,因病返籍.1850年,清政府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广西巡抚,前往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他在赴任途中,病死于广东潮州,终年66岁.著作辑为《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等.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黄爵滋
黄爵滋(1793—1853)清末江西宜黄人.字德成,号树斋.他是道光年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鸿胪寺卿、礼部侍郎、刑部侍郎,以敢于直谏而负时望.道光十八年(1838)上《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力陈鸦片之害,创议严禁.1840年,他奉命赴闽、浙查办禁烟,筹划海防,奏报厦门抗英战况,力主抗英.黄爵滋有《黄少司寇奏疏》、《仙屏书屋诗录》和《仙屏书屋文录》传世.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指出弛禁鸦片的危害(节录)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徙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夫财者,亿兆养命之原,自当为亿兆惜之.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漏向外洋,岂宜借寇资盗,不亟为计”?
摘自《林则徐集》奏稿中,第601页
虎门销烟的具体方法
在虎门海滩高地挖掘两个纵横各15丈的大池,池底平铺石板,由沟道放水入池,然后撒入盐卤,投入切开的烟土浸泡半日,再投入生石灰,池内立即沸腾、翻滚,烟土变成滓沫,不能再收合成膏.待海水退潮,启放涵洞,使销毁的鸦片随潮入海.
义律
义律(1801—1875),出身于英国贵族.1815年,他参加海军,在印度和牙麦加服役.1834年随英国首任驻华商务监督来中国,任秘书.1836年,他接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1839年,他极力抗拒和破坏中国禁烟运动,并主张武力侵华.1840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他为侵华副全权代表.1841年1月,他强迫琦善割让香港;5月,又迫使奕山订立《广州和约》.1841年夏,英国政府改派璞鼎查接替其职务.
义律致英国外相巴麦尊机密信(节录)
我以最最忠诚的心情献议陛下政府,立刻用武力占领舟山岛,严密封锁广州、宁波两港,以及从海口直到运河口的扬子江江面.陛下政府将从此获取最最适意的满足.
然后,我建议,应该经过白河口向朝廷致送通牒,提出要求:林、邓两人撤职惩办;就那些对女王多次失敬的行为提供适当的道歉;对于暴行所造成的沉重损失,给予一定的金钱赔偿;正式把舟山岛割让给英王陛下;并以充分而毫无保留的上谕,明令准许帝国人民在那些岛上和一切沿海港口和我们做生意;等整个赔款付清,一切其他条款都忠实履行了以后,然后才解除封锁.
(1839年4月3日广州发)
琦善
琦善(1790?—1854),字静安,满洲正黄旗人,姓博尔济吉特,袭一等侯爵.他早年任河南按察使时,镇压过白莲教起义.1836年任直隶总督.1840年8月,英军北犯大沽口,道光帝派琦善为代表与英国侵略者谈判.琦善向敌人献媚求和,并保证要重治林则徐,“代伸冤抑”,后受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议和.11月到达广州后,一反林则徐所为,压制广东人民对侵略者的抵抗,裁撤军备.1841年1月6日,英军向虎门口的沙角、大角两炮台发动进攻.琦善惊慌失措,表示英国可以在九龙尖沙嘴和香港岛的西南隅两处“择一地方寄寓泊船”,但要奏明道光帝批准.英国侵略者未等道光帝批准,就擅自派兵强行占领了香港岛.琦善的阵前妥协,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不久,广东巡抚怡良、两江总督裕谦揭发了琦善的妥协行径.2月,道光帝下令将琦善革职拿办.但时隔不久,琦善就得到赦免.1843年,他任驻藏大臣,后任四川总督.1853年被派为钦差大臣,率军镇压太平军,建立江北大营,在扬州屡战屡败.1854年秋病死于军中.
陈连升
陈连升(?—1841)湖北鹤峰人.他出身于行伍,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累擢曾山营参将.1839年在回击英国侵略军制造的官涌武装挑衅中,因功擢三江口副将,调守沙角炮台.1841年1月7日,英军猛攻沙角炮台.他镇定自若,指挥守军多次击退敌人进攻.英军闯入炮台后,他身先士卒,奋勇抵抗,不幸中弹扑地,英勇捐躯.
关天培
关天培(1780—1841),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行伍出身.平时勇于任事,治学练兵注重实效,被称作“干济之才”.1833年署江南提督,1834年任广东水师提督.1839年坚决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措施,训练水师,修筑炮台,加强战备,曾多次击退英军的进犯.1841年2月25日,英舰18艘向虎门发动进攻,关天培与游击麦廷章在靖远炮台率将士奋勇抵抗.26日下午英军再度发动猛攻,琦善拒发援兵,关天培孤军奋战,受伤数十处,仍亲燃大炮杀敌.最后与守炮台将士四百多人壮烈牺牲.著有《筹海初集》.
定海三总兵
葛云飞(1789—1841),字雨田,又字鹏起,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领导定海保卫战的主要爱国将领.1838年任定海镇总兵.1839年因父死回家守丧.1841年初,英军从定海撤退后,葛云飞奉命进驻定海.安徽寿春镇总兵王锡朋、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也同时奉调率兵进驻定海,与葛云飞协力防守.1841年9月下旬,英军再次进攻定海.葛云飞对所部坚定地说:“贼不足畏,可尽灭也!万一不利,某身为大将,奉天子命镇守斯土,城亡与亡,大义也!当死在此地,不离定海寸步!”9月26日,敌军进攻定海竹山门,葛云飞下令开炮,击断敌船桅,敌军仓皇退去.27日,英军向土城开炮,葛云飞指挥各营开炮猛烈还击,敌人慌忙败退.28日至30日,侵略军向定海竹山门、五奎山进攻,企图登陆,都被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击退.于是敌人调集兵力,集中进攻定海,定海守军一共只有四千多人,且武器弹药不足,处境危急,因此,三总兵联名飞书向镇海大营告急.但大营不发救兵.10月1日,英军从小路攻上定海北面的晓峰岭.王锡朋壮烈牺牲.接着英军进攻竹山门,郑国鸿率军誓死抵抗,亲手挥刀杀死侵略军多人后,也英勇牺牲.葛云飞据守在最危险的定海城南土城.王、郑牺牲后,敌人向葛云飞阵地压来.他手执大刀,率二百多名士兵,大呼杀入敌阵,劈死敌军多人.葛云飞全身受伤四十余处,但他仍忍痛奋力砍杀.最后,一颗炮弹击中他的胸部,英勇殉难,二百多名士兵也全部壮烈牺牲.葛云飞、王锡朋和郑国鸿一起被称为“定海三总兵”.葛云飞著有《名将录》、《浙海险要图说》及许多诗文.
裕谦
裕谦(约1795—1841),字鲁山,号舒亭,蒙古镶黄旗人.1817年,他考中进士,1826年任湖北荆州知府.1841年2月,清政府命他为钦差大臣,赴浙江,筹划海防.他支持林则徐抗英,反对伊里布、琦善的投降卖国活动.他揭发伊里布私受英军礼品的劣迹.清政府将伊里布调京审讯,命裕谦为两江总督,仍为钦差大臣,督办江浙军务.10月10日,英军进攻镇江.他率兵英勇抵抗,力战不支,投水自尽,遗著有《裕靖节公遗书》.
陈化成
陈化成(1776—1842),字莲峰,福建同安人.行伍出身,历任水师把总、参将、副将、总兵等职.1830年任福建水师提督.1840年6月,英国侵犯福建,陈化成和闽浙总督邓廷桢一起进行抵抗,击退英军.不久,调任江南提督.他在两江总督裕谦支持下,积极备战.他对部下诸将说:“武臣死于疆场,幸也.汝曹勉之!”1842年6月,英舰驶近吴淞口,两江总督牛鉴欲向英军求和,陈化成坚决反对.16日拂晓,英舰逼近,攻打吴淞口,陈化成坚守西炮台,指挥守军发炮还击,激战两个多小时,击毁击伤敌舰数艘,击毙击伤侵略军多人,使英军不敢正面登陆.这时,守在宝山的两江总督牛鉴,听说陈化成击毁了英舰,以为取胜的机会来了,竟然大摆其总督仪仗,大摇大摆地出来督战.敌人发现后,发炮轰击.牛鉴一听到炮声,吓得面无人色,赶快从轿子里钻出来,丢帽弃靴,混在士兵中乱窜逃命,致使全军溃败.东炮台守将余步云丢弃炮台逃走.敌人乘机集中兵力围攻西炮台,从正面登陆.陈化成腹背受敌,参将周世荣劝陈化成退却.陈化成怒斥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