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求宋璟 那几段的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2 05:29:21
英语翻译求宋璟 那几段的翻译
英语翻译
求宋璟 那几段的翻译
英语翻译求宋璟 那几段的翻译
唐书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四十九
姚宋列传
姚崇
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父亲姚懿,字善懿,贞观年间任嶲州都督,死后追赠幽州大都督.谥号叫文献.
姚崇少年时豪爽,崇尚气节,长大以后便喜好学习.出仕任孝敬皇帝挽郎,考丅中下笔成章科,授任濮州司仓参军.五次升任为夏官郎中,契丹骚扰河北,军事文书大量送到,姚崇处理奏报快得像流水,武后认为他贤能,立即授任他为侍郎.武后曾对左右说:“过去周兴、来俊臣等人多次处理诏狱,朝臣们相继被牵连逮捕,他们都承认谋反.朕猜想有冤枉,又派近臣去审问,得到的都是说不冤枉的亲笔文书,朕於是不再怀疑,就批准了那些奏章.可是自从来俊臣等被杀后,便没有谋反的了,这样看来从前处死罪的能没有受冤枉的吗?”姚崇说:“自从垂拱以后,被告者大都是被迫认罪.在当时,以告密为有功,因此天下称作‘罗织’,比汉代的钩党还要厉害.尽管陛下派近臣复审,他们本身还不能自保,又怎敢一摇手去触犯酷吏的旨意呢?而且被审问不承认,就要倍受酷刑,如张虔勗、李安静等都是如此.现在全靠上天有灵,感悟陛下,凶竖歼灭,朝廷安定,臣愿以一门百口来担保内外官员不再有谋反的口陛下把控告的状牒搁起来不用推问,以后如有谋反确有来由,臣情愿获知情不告的罪.”武后高兴地说:“以前的宰相一味顺从,使我成了滥用刑罚之主,听了你的话,才符合朕的心意.”赏赐姚崇白银千两.圣历三年,姚崇进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升任凤阁侍郎.不久兼任相王府长史,他因母亲年老交卸政事归家侍养,便下诏让他带着相王府长史的职务侍奉母亲.一个多月后,姚崇又兼任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姚崇建议说:“臣侍奉相王,而夏官掌握兵马,臣不是怕死,惟恐不利於相王.”於是下诏改任春官.张易之因私事有求於姚崇,姚崇不答应,张易之在武后面前谐毁姚崇,姚崇被降为司仆卿,仍同凤合鸾台三品.出任灵武道大总管.
张柬之等谋划诛杀二张,姚崇正好从驻守的地方回来,就参与计议.因功封梁县侯,实封二百户.武后迁居上阳宫,中宗率领百官问候太后起居,王公们都争相庆贺,惟独姚崇流泪哭泣.张柬之等说:“今天怎能是哭泣的时候?恐怕你的灾祸要由此开始.”姚崇说:“刚才参与讨逆,不足以论功.但我侍奉天后日子很久,离开旧主而悲泣,是人臣的终节,由此获罪我也心甘情愿.”不久出任亳州刺史.后来五王被害,惟独姚崇得免.他历任宋、常、越、许四州刺史.睿宗即位,授任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升中书令.
玄宗在东宫时,太平公主干预朝政,宋王李成器等分别掌管闲厩、禁兵.姚崇与宋璟建议请太平公主居住东都,派诸王出任刺史,以稳定人心.皇上把这意思告诉太平公主,公主大怒.太子害怕,上疏说姚崇等人离间王室,因此请求予以治罪,姚崇被贬为申州刺史.调任徐、潞二州,升任扬州长史.姚崇政务简明严肃,人们为他立碑记德.改任同州刺史.
先天二年,玄宗在新丰演习武事,按照旧例,天子出行,在三百里以内的郡守,要前去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谒见.当时皇帝也私下召见姚崇,姚崇来到,皇帝正在渭滨游猎,立即召见,皇帝说:“公熟悉打猎吗?”回答说:“年轻时擅长.臣二十岁时,住在广成泽,以呼鹰逐兽为乐.张憬藏说臣应当位居宰相,不要自弃,臣因此克制自己读书,於是力不胜任地做了将相.然而年轻时是猎手,老了仍然能行.”皇帝很高兴,与他一起驱马追逐,或缓或急他都按照旨令,皇帝十分欢喜.狩猎结束之后,皇帝就向姚崇询问天下事.很长时间不知疲倦.皇帝说:“卿应当进位而辅佐朕.”姚崇知道皇帝豁达大度,锐意治理,便先设法以坚定皇帝意志,於是没有谢恩的表示,皇帝感到奇怪.姚崇便跪拜上奏说:“臣愿意报告十件事,陛下如果觉得不可实行,臣就冒昧辞官.”皇帝说:“试为朕说来.”姚崇说:“垂拱以来,以严酷之法约束臣下,臣希望先施行仁恕的政治,可以吗?朝廷出兵青海而大败,没有幡然改悔之意,臣希望不要侥幸求取开边立功,可以吗?近来奸佞冒犯法纪,都能因受宠而使自己解脱,臣希望行使法令从亲近者开始,可以吗?皇后临朝,朝命的颁示出於宦官之口,臣希望宦官不要干涉朝政,可以吗?外戚之家贡献财物用来取媚於皇上,公卿方镇也渐渐效仿;臣希望租赋以外的进贡一概拒绝,可以吗?外戚公主相继专权,朝官芜杂,臣请求不许外戚亲属在台省任官,可以吗?先朝亲近宠幸大臣,损毁君臣之间的尊严,臣希望陛下对大臣以礼相待,可以吗?燕钦融、韦月将因为忠诚获罪,从此正直之臣沮丧,臣希望群臣都能不顾忌天子的尊严,直言不讳,可以吗?武后造福先寺,上皇造金仙、玉真二观,耗费百万,臣请求杜绝为道佛营造,可以吗?汉因吕禄、王莽、阎显、梁冀而祸乱天下,我朝更为严重,臣希望将此鉴戒作为万代之法,可以吗?”皇帝说:“朕能实行.”姚崇於是叩头谢恩.第二天,姚崇拜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梁国公.升任紫微令.他坚决不接受实封,於是停止旧封,赐给新封一百户.
中宗时,近戚奏请度人为僧尼,富裕人家的强壮男子藉此逃避赋役.到此时,姚崇建议说:“崇信佛祖不在於外表,而在於心中的觉悟.做事的利益,要使百姓平安,这就是佛理.怎能用奸人以扰乱真教?”皇帝赞赏,诏天下裁汰伪冒冗滥的僧人,还俗而务农的有一万二干余人.姚崇曾在皇帝面前排定要进用的郎官,皇帝左右观看,不理会他的话.姚崇害怕,再三陈述,皇帝始终不回答,姚崇急忙退出.内侍高力士说:“陛下新近即位.应当与大臣裁定行或不行.如今姚崇多次进言,陛下不予回答,就不是一个能虚心接受进谏的君主了.”皇帝说:“我将政事交给姚崇,大事我应当参与决断,至於任用郎官,姚崇难道不能作主而再来烦劳我吗?”姚崇听说后才放心.从此进用贤能斥退不才天下得到治理.
开元四年,山东发生大蝗灾,民众祭拜,眼看着蝗虫吞吃青苗而不敢捕杀.姚崇上奏:“《诗》说:‘抓住那些害虫,投入烈火当中.’汉光武下诏说:‘努力理顺时政,督察劝勉农桑,驱除那些蝗蜮,以及所有的害虫.’这是灭除蝗害的道理.而且蝗虫怕人容易驱赶,另外田地都有主人,使他们救护自己的田地,他们一定不辞勤劳.请求夜间燃火,在火旁挖坑,边烧边埋,蝗虫便可以除尽丁.自古有讨除蝗虫不能成功的,只是人不服从命令罢了.”於是派出御史任捕蝗使,分道消灭蝗虫.汴州刺史倪若水上奏说:“消除天灾应当用德,从前刘聪除灭蝗虫没有成功反而为害更深.”抗拒御史不听从命令.姚崇写信责备他说:“刘聪是伪主,德行不能胜过妖妄,如今妖妄不能胜过德行.古代的贤良太守,蝗虫曾躲避不进入他的辖境,说修养德行可以避免蝗虫,那你岂不是没有德行而招致了虫害吗?如今坐视蝗虫吃食青苗,能忍心不救,因此而遭受荒年,还叫什麽刺史?”倪若水害怕,便大肆捕杀,获蝗虫十四万石.当时议论者纷纷提出异议,皇帝疑惑,又以此事询问姚崇,姚崇回答说:“庸儒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事情原本就有违背经义而合乎道理的,有违反道理而适应权变的.从前曹魏时期山东发生蝗灾,稍有容忍,以致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后秦有蝗灾,草木都被吃光,牛马竟然相互撕咬鬃毛.如今蝗虫遍布各处,成倍繁殖生息.而且河南、河北的百姓家裏没有隔夜的粮食,一旦没有收获人们就会流离失所,此事关系国家安危.况且即使讨蝗不能除尽,难道不比喂养它们而留下祸患强得多吗?”皇帝认为很对.黄门监卢怀慎说:“凡是天灾怎能以人力去制止呢!况且大量杀虫,必定会伤害和气.希望公对此考虑.”姚崇说:“从前楚王吞吃蚂蟥而治愈疾病,孙叔敖斩杀双头蛇而招来福分.如今蝗虫幸而还可以驱除,如果放纵不管,粮食将被吃光,百姓该怎麽办?杀虫救人,灾祸归於姚崇,我不会因此推卸责任於公!”蝗害最终平息.
此时,皇帝刚刚即位处理政事,朝夕询问,其他宰相害怕皇帝威严果断,都谦卑畏惧,惟独姚崇能够辅佐裁决,因此得以掌握大权.姚崇宅第偏远,因此他就近住在客馆.适逢卢怀慎去世,姚崇因患病致书请假,凡有重大政事,皇帝必定命令源乾曜前往咨询.源乾曜的奏议完善,皇帝则说:“这一定是姚崇谋划的.”如果有不恰当之处,皇帝则说:“怎麽不去询问姚崇?”源乾曜谢罪说没有,这才作罢.皇帝想让姚崇住得离自己再近一些,下诏让他移住到四方馆,每日派人间候饮食起居,高医、尚食接踵而来.姚崇由於馆局豪华宽大,不敢居住.皇帝派人告诉姚崇说:“恨不得让你住在宫中,此处还有什麽可回避的?”过了很久,紫微史赵诲接受夷人贿赂,应判死罪.姚崇平时亲近倚重赵诲,上奏营救想为他减罪,皇帝不高兴.当时因特殊情况而赦免京师罪犯,只有赵诲不被宽免.姚崇惶恐,辞去宰相,推荐宋璟取代自己,於是以开府仪同三司罢丅免政事.
皇帝将要出发去东都时,太庙房屋自行毁坏,皇帝询问宰相,宋璟、苏頲一同回答说:“陛下三年的服丧期还没有结束,不可以出行.崩坏的发生,是上天表示的训诚,陛下应当停止东巡,修养德行以答谢上天的谴责.”皇上以此询问姚崇,他回答说:“臣听说隋取苻坚旧殿以营造太庙,而唐沿用丁隋的太庙.再说即使高山如果土石腐壤也会崩毁,何况木材的年代久了更是会被蠹烂的.这只是太庙毁坏的时间偶然与陛下的出行日期相合罢了,不是因为行幸而塌坏.况且陛下因为关中遭遇荒年,转运粮饷又要增加劳役和运费,因此出行东都,目的是为民不是为自己.百官已经做好准备,所需物品也已齐全,请求皇帝如期出行.旧庙难以重新修复,为何不将神主供奉到太极殿?另外建造新庙,以表达虔诚敬奉,这是大孝之德啊.”皇帝说:“卿的话正符合朕的心意.”赐绢二百匹,下诏主管部门遵照姚崇所说的做,天子於是东行.因此诏令姚崇五天参见皇帝一次,并入合供奉.
八年,授任姚崇太子少保,他因病没有接受.第二年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追赠扬州大都督,谥号叫文献.十七年,追赠太子太保.
姚崇分配家产,使每个儿子都有自己的一份.他撰写遗令说:
时常看到达官贵人的后代大多贫困,以至於为了一铢一尺相互争夺,不论是非曲直,都被人们耻笑.田宅水碾本来为众人共有,然而相互推诿依赖以致荒废.陆贾、石苞,是古代的通达之士,他们也是预先分配家产以防止子孙相争.从前杨震、赵咨、卢植、张奂都实行薄葬,知道魂魄离开身体,贵在快点腐朽.大凡厚葬人家都是流於世俗,以奢侈浪费作为孝顺,以致使死者遭受戮尸暴骸,能不痛心吗!死者没有知觉,自然如同粪土,何必烦劳厚葬;即使死者有知觉,而灵魂不在棺柩,又何须破费财产以显示奢侈呢?我死后,以日常服装入殓,四季衣裳各备一套.我生性不喜欢在官时的礼服,不要带入棺墓.紫衣玉带,对我已经足够.现在的佛经,是鸠摩罗什所译的,姚兴与他对译,而姚兴寿命并不长久,国家也随之灭亡.梁武帝身为寺奴,北齐胡太后将六宫开为道场,他们都亡国破家.近年孝和皇帝派使者赎生,太平公主、武三思等超度僧人营造寺院,他们都身遭杀戮,被天下耻笑.五帝时期,父辈不丧亡儿子,兄长不哭吊弟弟,以致安宁长寿,没有凶祸短命.下至三王时期,国运长久,他的大臣如彭祖、老聃都得以长寿,那时没有佛教,难道是抄经铸像的效力吗?因为死亡而建造经像,作为追福.死亡是生命的常事,自古不能避免,那些经像又为谁施舍呢?你们儿辈千万不能这样做!
姚崇特别擅长为政之道,处理政务决断毫不迟疑.三次担任宰相,长期兼任兵部长官,因此对於屯守之地边境哨所,兵马武器储备,无不熟悉.玄宗刚即位时,对大臣故老以礼相待,特别敬重姚崇,每次在便殿见他,一定要起身相迎,离去时往往扶栏相送,其他宰相不能相比.当时正是权贵干预朝政之后,法纪废弛,先天末年,宰相达十七人,台省要官不计其数.姚崇常常让主管部门将罢丅免冗官放在首位,修整制度,选择百官各称其职,请求不要增加佛道之徒,不要频繁调动官吏.由此天子可以督责完成於下,权力归结於上.
然而姚崇天资机巧诡诈.如在他任同州刺史时,张说因为平时与他有怨恨,指使赵彦昭弹劾姚崇.姚崇任宰相以后,张说害怕,暗中到岐王那裏与他交好.有一天姚崇在朝会时,众官急步退出,姚崇拖着脚后跟作出脚有病的样子,皇帝召问他,他回答说:“臣的脚受伤了.”皇帝说:“不太痛吗?”他回答说:“臣心中有忧,痛不在脚上.”皇帝问他缘故,他说:“岐王是陛下的爱弟,张说是宰相,却秘密乘车出入岐王家,臣恐怕被他们所妨害,因此担忧.”皇帝於是贬张说为相州刺史.魏知古,为姚崇所推荐,等到同在朝班时,姚崇渐渐轻视他,贬他为代理吏部尚书,主持东都选官事务,魏知古不满.当时姚崇的两个儿子在洛阳,通过宾客送礼贿赂,依靠往日的交情相请托.魏知古返回朝廷,将这些都报告给皇上.另一天,皇帝召见姚崇说:“卿的儿子才能如何,都在哪裏?”姚崇揣测到皇帝的意思,说:“臣的两个儿子在东都任职,他们为人欲望多而不够谨慎,因此一定是曾经因事有求於魏知古.”皇帝起初以为姚崇偏爱自己的儿子,或许要为他们隐瞒,便稍微地用言语来打动他.等到听了姚崇的话,便大为欢喜,问:“你从哪裏得知?”回答说:“魏知古,是臣所推荐的,臣的儿子必然认为他感恩戴德因而对他有所请托.”皇帝於是喜爱姚崇没有私心而鄙薄魏知古,想要斥逐他.姚崇说:“臣的儿子品行不端,扰乱陛下法度,却斥逐魏知古,外面必然说陛下偏向臣.”於是停止,但最终魏知古被免去宰相任工部尚书.
姚崇起初名叫元崇,因与突厥叱剌同名,武后时他以字为名;到开元朝,避皇帝的年号,改用今名.
姚崇有三个儿子:姚彝、姚异、姚弈,官职者6做到卿、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