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舞蹈 英文简介跪求傣族舞蹈的英文简介,比如孔雀舞联系泼水节,2分钟左右,演讲用.~~~先谢谢各位高手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0 01:41:38
傣族舞蹈英文简介跪求傣族舞蹈的英文简介,比如孔雀舞联系泼水节,2分钟左右,演讲用.~~~先谢谢各位高手了傣族舞蹈英文简介跪求傣族舞蹈的英文简介,比如孔雀舞联系泼水节,2分钟左右,演讲用.~~~先谢谢各

傣族舞蹈 英文简介跪求傣族舞蹈的英文简介,比如孔雀舞联系泼水节,2分钟左右,演讲用.~~~先谢谢各位高手了
傣族舞蹈 英文简介
跪求傣族舞蹈的英文简介,比如孔雀舞联系泼水节,2分钟左右,演讲用.~~~先谢谢各位高手了

傣族舞蹈 英文简介跪求傣族舞蹈的英文简介,比如孔雀舞联系泼水节,2分钟左右,演讲用.~~~先谢谢各位高手了
傣放禁忌很多.客人、长辈、男子居下时,妇女不和早楼.男人所用衣物和工具,妇女不得过.媳妇不能与公公、叔伯直接传递东西,必须传递时,媳妇要把传递的物品放在桌上或适当的地方,再请公公、叔伯去取.男女相遇,女的让路于下方.路遇公婆,媳妇要把裙子拉紧躬身让路.祭龙时,外族人不能参加祭典;参加祭典者不能抽烟,不得讲外族话,不得作农活,不得带一枝一叶进村寨.住房正中的柱子不能靠.勐拉普洱上、中、下三寨,入佛寺时须脱鞋,不许摸小和尚的头.客人上竹楼禁坐火塘上方及跨火塘,不能入主人卧室.
  341
  回答者:热心网友 | 回答时间:2010-3-16 21:25 | 我来评论
  相关内容
  2011-3-1傣族的风俗习惯简介100字内快~~~~~ 13
  2010-6-5傣族的风俗习惯简介 108
  2010-3-28傣族的风俗习惯的作文 149
  2010-4-14应该如何尊重傣族的风俗习惯
  2010-4-12如何写傣族的风俗习惯
  更多关于傣族的风俗习惯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风俗习惯 傣族
  等待您来回答
  0回答乡愁这首诗什么意思
  1回答20谁知道盗墓笔记最新章节.谢谢了
  1回答求《虐妃》全文及番外 帮发到45455082邮箱、谢谢
  1回答10谁有盗墓笔记全部已经写完的部分啊、发到我的邮箱嘛[email protected] ...
  0回答诛仙怎么进组
  0回答5求助于各位喜欢耽美的亲们cell
  4回答70我在起点写了一篇小说,刚三万字了,不知道有没有可能被编辑看到并签约?
  0回答腰椎骨质增生
  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
  其他回答 共7条
  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其余散居在新平、元江等三十余县.人口102. 5万多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1953年1月24日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后又相继成立了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53年7月24日)、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954年6月16日)、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955年10月16日)、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80年11月22日)、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980年11月25日).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汉代称“滇越”、“掸”,唐、宋称“金齿”、“黑齿”、“白衣”,元、明、清则称作“白夷”、“摆夷”、“百夷”.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通常人们把内地和边疆的傣族分别称为“旱傣”和“水傣”.前者因接近汉族,吸收汉文化较多,称为汉傣,讹传为“旱傣”,保持民族特点较多的西双版纳、孟连、瑞丽等地傣族称为“水傣”.傣族自称“傣仂”、“傣雅”、“傣那”、“傣绷”等.
  傣族龙舟比赛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现通行的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系拼音文字,由印度南部巴利文演化而来.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傣历年为阳历年,而月为阴历月,一年分寒、热、雨三季,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傣医和蒙、藏、维一起,成为中国最为著名的四大民族医药体系.傣族地区流传着许多叙事长诗,如《召树屯与南木诺娜》、《兰戛西贺》、《阿銮的故事》等.傣剧有100多年历史.傣族大都信仰小乘佛教.
  傣族地区的西双版纳橡胶增产显著,“普洱茶”驰名中外,地方和乡镇企业发展很快,有采矿、机械、电力、化学、陶瓷、皮革、造纸等厂矿企业.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
  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日常食俗 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鱼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其制法是把青菜晒干,再用水煮,加入木瓜浊,使味变酸,然后晒干储藏.吃时放少许煮菜或放在汤内.这种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几乎每天都吃.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吕有助于消化.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选春季江水里岩石上的苔藓,以深绿色为佳,捞取后撕成薄片,晒干,用竹篾穿起来待用.做菜时,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后揉碎入碗,再将滚油倒上,然后加盐搅拌,用糯米团或腊肉蘸食,其味美无比.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料央而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由于长期嚼食唇齿皆黑,口液如血,人以为美.烧陶业较发达,大部分饮餐用具多由妇女烧制.
  人们庆祝傣历1367年泼水节
  节庆、礼仪、祭祀食俗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泼水节期间,除酒、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如有一种糍粑是用糯米饭舂成团,包苏子糖馅做成的圆饼,用抹上腊油的芭蕉叶包好,食时可用火烘软或炸后蘸蜂蜜吃.粑丝是用水把米粉搅成颗粒,蒸熟后舂成团,擀成薄而大的圆饼,冷后叠成叠,食时烫软入碗,撒各种调料.泼水糍粑是用糯米粉和成团,包红糖蒸熟,再裹上一层炒香的碗豆面,用芭蕉叶包好可作待客点心.还有把糯米饭泥炸后做成的麻脆等.较重要的节日还有关门节(傣历7月15日)、开门节(傣历12月15日),均为小乘佛教节日.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内容与活动大体与当地汉族一样,较典型的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傣族的节日
  在西双版纳傣族中,一家盖房,全寨都要来帮助,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上众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的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再如“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元江大平乡新娘过门后要与新郎端坐在长凳上,吃四个鸡蛋拌的糯米饭,并喝两杯酒;元江江边的傣族新娘过门,由男方分给每个送亲者肉4片、排骨4根、丸子4个、酥肉4块,然后方可吃正餐.
  傣族葫芦丝
  傣族还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族称“去拉曼”,也称“披曼”,是保护神,每年要祭祀两次,栽秧前为祈求丰收,秋收后为谢恩,要集体杀牛或猪一头,各家备贡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内,待念完祭词后,大家共食.新加入社的成员,要用鸡、酒和腊肉条供奉社神.在勐海等地屠宰祭牲仍保留着剽牛和鱼食牛皮的风俗.西双版一次部落神,祭品有的须是黑牛、白猪.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龙树、龙神,元江江边傣族每年农历三月祭龙树时,全村要杀红牛,杀前在红牛身上用白灰画成花纹,还要在牛身上披红绿布.同月还要杀猪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在傣族民间,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在炊事上仍然有一些禁忌,如:烧柴要先从根部烧起;不得从火塘上跨过;不能随便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等等.
  典型食品 傣族风味凉、热腌菜都有典型菜肴和小吃.如:椰子砂锅鸡、油炸麻酥、牛撒皮、酸肉、火烧鱼、腌牛头等.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7390185.html?fr=ala0
  回答者: 412596296 | 二级 | 2010-3-17 20:50
  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其余散居在新平、元江等三十余县.人口102. 5万多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1953年1月24日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后又相继成立了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53年7月24日)、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954年6月16日)、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955年10月16日)、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80年11月22日)、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980年11月25日).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汉代称“滇越”、“掸”,唐、宋称“金齿”、“黑齿”、“白衣”,元、明、清则称作“白夷”、“摆夷”、“百夷”.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通常人们把内地和边疆的傣族分别称为“旱傣”和“水傣”.前者因接近汉族,吸收汉文化较多,称为汉傣,讹传为“旱傣”,保持民族特点较多的西双版纳、孟连、瑞丽等地傣族称为“水傣”.傣族自称“傣仂”、“傣雅”、“傣那”、“傣绷”等.
  傣族龙舟比赛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现通行的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系拼音文字,由印度南部巴利文演化而来.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傣历年为阳历年,而月为阴历月,一年分寒、热、雨三季,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傣医和蒙、藏、维一起,成为中国最为著名的四大民族医药体系.傣族地区流传着许多叙事长诗,如《召树屯与南木诺娜》、《兰戛西贺》、《阿銮的故事》等.傣剧有100多年历史.傣族大都信仰小乘佛教.
  傣族地区的西双版纳橡胶增产显著,“普洱茶”驰名中外,地方和乡镇企业发展很快,有采矿、机械、电力、化学、陶瓷、皮革、造纸等厂矿企业.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
  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日常食俗 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鱼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其制法是把青菜晒干,再用水煮,加入木瓜浊,使味变酸,然后晒干储藏.吃时放少许煮菜或放在汤内.这种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几乎每天都吃.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吕有助于消化.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选春季江水里岩石上的苔藓,以深绿色为佳,捞取后撕成薄片,晒干,用竹篾穿起来待用.做菜时,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后揉碎入碗,再将滚油倒上,然后加盐搅拌,用糯米团或腊肉蘸食,其味美无比.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料央而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由于长期嚼食唇齿皆黑,口液如血,人以为美.烧陶业较发达,大部分饮餐用具多由妇女烧制.
  人们庆祝傣历1367年泼水节
  节庆、礼仪、祭祀食俗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泼水节期间,除酒、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如有一种糍粑是用糯米饭舂成团,包苏子糖馅做成的圆饼,用抹上腊油的芭蕉叶包好,食时可用火烘软或炸后蘸蜂蜜吃.粑丝是用水把米粉搅成颗粒,蒸熟后舂成团,擀成薄而大的圆饼,冷后叠成叠,食时烫软入碗,撒各种调料.泼水糍粑是用糯米粉和成团,包红糖蒸熟,再裹上一层炒香的碗豆面,用芭蕉叶包好可作待客点心.还有把糯米饭泥炸后做成的麻脆等.较重要的节日还有关门节(傣历7月15日)、开门节(傣历12月15日),均为小乘佛教节日.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内容与活动大体与当地汉族一样,较典型的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傣族的节日
  在西双版纳傣族中,一家盖房,全寨都要来帮助,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上众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的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再如“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元江大平乡新娘过门后要与新郎端坐在长凳上,吃四个鸡蛋拌的糯米饭,并喝两杯酒;元江江边的傣族新娘过门,由男方分给每个送亲者肉4片、排骨4根、丸子4个、酥肉4块,然后方可吃正餐.
  傣族葫芦丝
  傣族还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族称“去拉曼”,也称“披曼”,是保护神,每年要祭祀两次,栽秧前为祈求丰收,秋收后为谢恩,要集体杀牛或猪一头,各家备贡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内,待念完祭词后,大家共食.新加入社的成员,要用鸡、酒和腊肉条供奉社神.在勐海等地屠宰祭牲仍保留着剽牛和鱼食牛皮的风俗.西双版一次部落神,祭品有的须是黑牛、白猪.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龙树、龙神,元江江边傣族每年农历三月祭龙树时,全村要杀红牛,杀前在红牛身上用白灰画成花纹,还要在牛身上披红绿布.同月还要杀猪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在傣族民间,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在炊事上仍然有一些禁忌,如:烧柴要先从根部烧起;不得从火塘上跨过;不能随便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等等.
  回答者: oosoosoo | 二级 | 2010-3-21 14:23
  妇女不许犁田,否则要遭雷劈;盖房时,女子不许站在高处;女子不得跨过男子的头;筒裙不能往高处晒;妇女进佛寺只可到规定可去之处,忌任意起动;经、产期妇女,不得入佛寺;妇女不得参加集会跳舞,不能打击乐器;在公共场合,男人说话,妇女(老妇例外)不能插嘴;家有客人,妇女不能同桌共餐.
  进傣家时,忌到楼口不脱鞋;进屋后,忌用脚跺地板.忌倚靠室内中柱上,亦忌挂物于中柱上.傣家火炕旁一般是家长的床铺,禁忌随便乱坐,也不可乱动床边的"圣水瓶".思茅等到地傣族居处中厅所设的床,禁忌悬挂蚊帐.忌在家中剪指甲、吹口哨和玩响乐器,以为口哨及乐器声可唤鬼入室.忌在整齐的旱地、菜园里大小便.衣服破了,忌用裤子补,认为会受穷;反之,被破可和衣补.衣服不可用作枕头;枕头不可坐.佩挂刀时,忌刀口向内,否则,认为居心不良,是"刺客".傣族每月属牛日禁忌使役牛,属马日禁忌使役马.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由于长期嚼食唇齿皆黑,口液如血,人以为美.烧陶业较发达,大部分饮餐用具多由妇女烧制.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0-3-21 22:27
  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其余散居在新平、元江等三十余县.人口102. 5万多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1953年1月24日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后又相继成立了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53年7月24日)、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954年6月16日)、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955年10月16日)、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80年11月22日)、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980年11月25日).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汉代称“滇越”、“掸”,唐、宋称“金齿”、“黑齿”、“白衣”,元、明、清则称作“白夷”、“摆夷”、“百夷”.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通常人们把内地和边疆的傣族分别称为“旱傣”和“水傣”.前者因接近汉族,吸收汉文化较多,称为汉傣,讹传为“旱傣”,保持民族特点较多的西双版纳、孟连、瑞丽等地傣族称为“水傣”.傣族自称“傣仂”、“傣雅”、“傣那”、“傣绷”等.
  傣族龙舟比赛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现通行的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系拼音文字,由印度南部巴利文演化而来.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傣历年为阳历年,而月为阴历月,一年分寒、热、雨三季,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傣医和蒙、藏、维一起,成为中国最为著名的四大民族医药体系.傣族地区流传着许多叙事长诗,如《召树屯与南木诺娜》、《兰戛西贺》、《阿銮的故事》等.傣剧有100多年历史.傣族大都信仰小乘佛教.
  傣族地区的西双版纳橡胶增产显著,“普洱茶”驰名中外,地方和乡镇企业发展很快,有采矿、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