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 金陵驿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1)这首诗是从哪两个情感角度写景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11:27:14
文天祥金陵驿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1)这首诗是从哪两个情感角度写景的?文天祥金陵驿草合离宫转

文天祥 金陵驿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1)这首诗是从哪两个情感角度写景的?
文天祥 金陵驿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1)这首诗是从哪两个情感角度写景的?颔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2)“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两句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作者是什么样的形象
(3)尾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际.对比
(2)满地芦花,一片萧条,家园破败,人民流离失所的社会现实
(3)别离江南路的悲苦,魂系故土的怀想,国破家亡的愤恨
翻译古诗

文天祥 金陵驿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1)这首诗是从哪两个情感角度写景的?
草合离宫转夕晖: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
  孤云飘泊复何依: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
  山河风景元无异: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 元:同"原".)
  城郭人民半已非:而人民已成了元朝的臣民.
  满地芦花和我老: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
  旧家燕子傍谁飞: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
  从今别却江南路: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
  化作啼鹃带血归: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
  赏析
  本诗写于1279年的深秋,此时,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今南京)亦被军元军攻破四年之多.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政权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 “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爱国者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
  “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山河依旧,可短短的四年间,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见.“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他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尽管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本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四年后,诗人受尽种种折磨和苦难,战胜种种诱惑和威胁,从容就义,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宝库中谱写了一曲永远鼓舞中华儿女的悲壮之歌、正气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