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有谁知道《乐记·乐本篇》的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8 12:39:44
英语翻译有谁知道《乐记·乐本篇》的翻译.英语翻译有谁知道《乐记·乐本篇》的翻译.英语翻译有谁知道《乐记·乐本篇》的翻译.但凡音的起始,是由人心产生的.而人心的变动,是外物造成的.内心感应外物而触动,就

英语翻译有谁知道《乐记·乐本篇》的翻译.
英语翻译
有谁知道《乐记·乐本篇》的翻译.

英语翻译有谁知道《乐记·乐本篇》的翻译.
但凡音的起始,是由人心产生的.而人心的变动,是外物造成的.内心感应外物而触动,就由声体现出来;声与声相应和,才发生变化;变化而有节奏,就叫做音;按照音的节奏用乐器演奏之,再以干戚羽旄等作为道具进行舞蹈,就叫做乐了.
所以说乐是由音产生的,而其根本是人心感应外物造成的.因此,受到外物的感应心生哀痛时,其声焦虑而肃杀;心生欢乐时,其声舒慢而宽缓;心生喜悦时,其声发扬而且轻散;心生愤怒时,其声粗暴而严厉;心生敬意时,其声正直而清亮;心生仁爱时,其声温和而柔顺.以上六种情况,非关本性,是内心感应外物而发生的变化,所以先王都谨慎对待能使内心受到感应的外物.
因此说礼用以引导人的意志,乐用以调和人的声音,政用来统一人的行动,刑用来防止奸乱.礼乐刑政,其终极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齐同民心而使出现天下大治的世道啊.
但凡音,都是在人心中生成的.情感触动于内心,体现出来就是声;声形成文理,就称之为音.
所以世道太平时,音里充满安适与欢乐,其政治必定平和;国家动荡混乱是,音里充满了怨恨与愤怒,其政治必然乖张;国家濒临灭亡时,音里充满哀和愁思,百姓困苦无望.声、音的道理,是与政治相通的.
宫调代表君主,商调代表大臣,角调代表人民,徵调代表事务,羽调代表物资.五音不乱,就不会有混乱、失和的音声.宫调混乱代表荒费,说明君主骄奢;商调混乱代表倾颓,说明大臣败坏;角混调乱代表忧虑,说明人民怨恨;徵调混乱代表哀伤,说明事务繁重;羽调混乱代表危险,说明物资匮乏.五音都混乱,交相侵凌,就称之为“慢音”.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离国家灭亡之期不远了.
郑国、卫国的音声,是乱世之音,可与慢音相比拟;而桑间濮上传出的音声,是亡国之音,其国的政治放散,百姓流荡,在下位者不尊长上,徇私舞弊之风流行而不可制止.
但凡音,是在人心中产生的;乐,是与伦理相通的.所以知声而不知音的,是禽兽;知音而不知乐的,是普通百姓;唯有君子才懂得乐.所以详细审察声以了解音,审察音以了解乐,审察乐以了解政治,治理天下的法则也就完备了.因此不懂得声的不必和他谈论音,不懂得音的就不必和他谈论乐,懂得乐就近于明礼了.礼都能懂得,称为有德,德就是得的意思.所以说乐的隆重,不在于音的动听;飨礼的隆盛,不在于肴馔的美味.演奏《清庙》所用的瑟,朱弦音色低沉,还在瑟低穿了孔;表演时一人演唱三人附和,这才会了有上古遗音.大飨的礼仪中崇尚名为玄酒的清水,以生鱼为俎实,大羹是不加调味料的肉汤,这才有了上古的遗传下来的口味.所以说先王制定礼乐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口腹耳目的欲求,而是要以此教导百姓调整好恶之心而归于人道的正路.
人生来好静,是天性使然;感知外物以后情感受到触动,是人性中欲求的作用.与外物接触而感知知识,好恶就随之表现出来了.好恶在心中无所节制,感知被外物所诱,加之人们不懂得自我反省,天性就要泯灭了.外物给人的感知是没有穷尽的,如果人的好恶再没有节制,人就被外物转化了.人被外物转化,就会泯灭天理而穷尽人欲.于是才有了悖逆、欺诈的心思,有淫佚作乱的事情.因此,强者胁迫弱者,势众的压制力寡的,狡猾者欺骗迟钝的,勇悍的逼迫怯懦者,疾病者得不到疗养,老人、幼童、孤儿、寡母不得安乐,这些是天下大乱的根源.所以,先王制礼作乐,人的欲求得以节制;确定衰麻哭泣丧礼,用来节制丧葬;确定钟鼓干戚等乐制,用来调和安乐;确定婚姻冠笄的制度,用来区别男女大防;确定射乡食飨等礼仪,用来端正人际交往.用礼来节制民心,用乐来调和民声,通过政治加以推行,利用刑罚加以防范.礼乐刑政四者都能发挥效用而不相违背,圣王之道也就完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