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16:33:14
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有哪些
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有哪些
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有哪些
《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我把心献给孩子》
《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育的艺术》
.
.
.
.
.
.
.
.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B·A·Cyxomjnhcknn,1918-1970),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一、生平及主要教育活动
1918年,苏霍姆林斯基诞生在乌克兰基洛沃格勒一个贫民家庭.
1926年,入一所7年制的农村学校.1933年毕业,翌年入短期师资训练班,1935年结业后便开始当小学教师.
1939年,在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接受函授教育,取得了中学教师的合格证书,并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后,他立即奔赴前线,受过重伤.伤愈后不能重上战场,被委任为一所中学的校长.家乡解放后回到当地,任区教育局长.
1947年,主动申请调回学校工作.1948年开始担任帕夫雷什农村中学校长.直到1970年逝世,享年52岁.
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动中,他一边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一生写下了41本教育专著,600多篇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和1200多篇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其中较著名的有:《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给教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等.
他生前是乌克兰共和国的功勋教师、原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曾获得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二、主要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别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爱孩子’”.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他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于智育.他认为智育就其本质与任务来说,包括给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世界、发展智力等方面.智育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传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并发展他们的智力.他是知识与智力的统一论者,提出学生的知识要建立在广阔的“智力背景”上,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其中包括:给儿童上思维课;开展课外读书;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课外小组活动等.在帕夫雷什中学,所有学生整个下午都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小组多达到一百多个.
关于体育.他说:“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并响亮地喊出了“健康、健康,再一个还是健康”的口号.他不允许低年级儿童在室内进行三小时以上的脑力劳动,反对让12~15岁的少年每天花费四、五个小时去做家庭作业.他带领师生在校园内外种植大量植物,为孩子们建立天然的“氧气厂”.在教室内,注意合理采光,定期检查课桌椅与学生身高之间的适合程度,注意学生合理的营养等.他钻研了15年之久,为帕夫雷什中学制定了新作息制度,保证劳动和休息、活动与睡眠的恰当交替.
关于美育.他指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建全的有力源泉”,在青少年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抓紧美育的实施.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和塑造他们美的心灵,并提出了进行美育的多种多样的途径和手段,如通过观赏大自然感受美,通过文学艺术作品鉴赏美,通过动手劳动创造美等,甚至要求儿童重视衣着美和仪表美.总之,在整个美育过程中,美育应随时、随处进行.
关于劳动教育.他明确指:“劳动以外的教育和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他认为,如果一个学生进行十年制教育,仅仅教给他科学基础知识,从不让他接受劳动训练,而在他毕业时把一把铲子交给他开始劳动,那么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悲剧”.因为他在十年过程中脱离了劳动,脱离了生活,精神生活是空虚的,没有劳动技能,没有做好生活准备,特别是没有劳动情感,这无论从社会对青年一代的期望来说,还是对青少年的个性发展来说是一种失败.因此,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一向重视劳动教育的实施.
总之,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论述,既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的,又提出了具体的五育任务.在论述五育时,既强调了各育的“相对独立职能”,又明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二)论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既有关于教学基本理论的论述,又有各个教学环节的体经验介绍和建议,基本上构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教学论.他从智育的基本任务出发,要求正确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两对矛盾,即教学—教育、教学—发展,要求在促进矛盾的辩证统一过程中,完成目的,实现和谐发展的总任务.关于教学—教育的统一.他提出了教育性教学(或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指出这一原则不仅要求世界观教育、道德教育也必须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来进行.反对把教育看成与学习和教养相隔绝的东西,他说:“训练和教养能够形成各种世界观吗?考虑一个人在教学过程所见到、所理解、所思考的东西,能够对他的心灵实施教育吗?”可见,他是教学、教育和教养的统一论著.
关于教学—发展的统一.首先他强调师生通过教学有效地传授和获取知识认为只有掌握知识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其次,他坚决反对那种只给知识,不重视发展智力的教学.他说:“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种种原理、结论和推理一古脑塞进儿童的脑子,往往不让儿童有可能哪怕接触一下思维和活的言语的源泉,这就捆住了他们的幻想、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翅膀.孩子时常有富有朝气的、积极的、活跃的人变成了仿佛专门用于背诵的机器.”因此,他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讲课力求生动、形象、有趣、反对“满堂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并用分数去鼓励他们,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取得成绩的快乐.
关于“两套教学大纲”的论述.在他看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忠实执行国家制订的教学大纲,但不能过于机械,心目中同时装有“第二大纲”,借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开阔视野,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他要求教师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吃透教材,并指出:一位优秀教师懂得东西应比“大纲”规定的内容多许多倍,课程对他来说只不过是这门学科的起码知识.教师高深的学识是吸引学生热爱学习,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
此外,他还阐述了诸如教学任务、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问题.
(三)论学校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自1948至1970年一直担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积累了丰富的学校管理工作经验,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他认为校长不能陷入事务的漩涡,也不能官腔官调的行政命令来领导.他说“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他指出,一个好校长必先是一个好教师.因此,他本人始终兼教一门语文课,常年做班主任工作,并天天坚持听其他教师的课.他说:“如果我每天不听两节,就算我这一天什么也没做.”“如果今天去区里开会,明天就得补上,听四节课……如果我在一年中没有听过一位教师的至少15至20节课,我就会对他毫无了解.”他把听课和分析课当作校长的重要工作和滋养自己思想的源泉.他十分重视学校的思想教育.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他带动和组织教师全面了解研究儿童,定期举办了研讨会,就某个学生的情况实行教育会诊.他本人亲自搞调查,作记录,深入研究了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曲折成长的过程试办了一个6岁入学的预备班“快乐学校”,从预备班到一年级,再连续跟到十年级,一直担任该班的班主任,跟踪观察和研究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措施.
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抓住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个“主要杠杆”,认为这是一非常实际又迫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他和他的同事们花了十几年的时间,结合语文教学,模索出一套符合教学过程逻辑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基本技能体系”听、说、读、写12项基本功.
关于教师管理.他认为,要办好一所学校,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不行的.作为学校领导,应该关心爱护教师,尽量减轻教师的负担.他说:“教师要精力充沛地工作,就需要休息;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有自由时间,以供读书和研究.自由支配时间是根,它滋润着教育艺术的枝和叶.”他对学校里的每一名教师都了如指掌,做到知人善任,用其所长.要求教师努力提高教育素养,包括: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内容;懂得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法等教育科学知识有较高的培养和工作激情.三者不可偏废.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因此,被人尊称为“教师的教师”是当之无愧的.
关于学年总结.他把总结工作这件人们习以为常的事当作把握教育规律的一个要环节.反对校长自己不动手而分派别人东拼西凑,然后加以“剪辑”的做法,也反对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到年末临时搞突击的做法.提倡校长亲自动手,每天每周都要记事,及时整理,不断分析研究,直到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并征求大家的建议或意见.他认为,总结不应刻板公式化,年复一年一个模式,好的总结应该既是全体教师一年创造性劳动的概括,又是下一年工作的方向和借鉴.
三、简要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经验与理论著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在他一生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既当校长,又当普通教师;既教课,又当班主任;既做具体工作,又搞科学研究.他是一位勤奋务实,笔耕不辍的杰出人物.这就使得他能从学校工作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面地观察、了解研究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避免理论与实践中的片面性,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将其提升到理性的高度,逐步形成自己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著作是近几十年来罕见的先进教育经验宝库.
苏霍姆林斯是具有执著的教育信念和顽强的工作作风.自从1948年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后,他的教育才华就愈益明显地展示出来.到50年代中期以后,他已成为一名成熟的教育家,活跃在原苏联教育界.他的工作富有鲜明的独创性和革新精神,从不拘泥于传统的陋习,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博,如他敢公开指出:30年代苏共中央发动的对“儿童学的批判有过火之处,批判的结果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了”,从而导致原苏联30至40年代直至凯洛夫教育学的严重错误,又如,1955年以前的一段时间内,原苏联普通学校一度完全取消了劳动课,而他主持的帕夫雷什中学却从未间断过.不仅如此,学生毕业时,既领取毕业证书,还领取职业证书.
苏霍姆林斯基伟大、光辉的一生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应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做深入细致研究工作际教育工作者除了搞好日常工作之外,也时刻不应忘记肩负的理研究的使命.真正的教育家是教育理论家与教育实践家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