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课堂应教给孩子们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6 09:27:53
阅读教学课堂应教给孩子们什么阅读教学课堂应教给孩子们什么阅读教学课堂应教给孩子们什么——《理想的风筝》教学思考兴隆镇中心校谢建慧尽管语文老师都认同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但是不可否认,“教课文

阅读教学课堂应教给孩子们什么
阅读教学课堂应教给孩子们什么

阅读教学课堂应教给孩子们什么
——《理想的风筝》教学思考
兴隆镇中心校 谢建慧
尽管语文老师都认同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但是不可否认,“教课文”却是当下语文课堂中的一种常态.我认为课文只是我们教孩子们学语文的“例子”,我们应该以“例子”教会学生识字、写字、积累语言,教会学生阅读,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爱阅读、会阅读、终身阅读,启发学生习作.但是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往往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课文思想内容的解读上,我认为这也是造成语文课堂效率不高的原因吧!
《理想是风筝》是选自S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课文通过回忆腿有残疾的刘老师四件典型的描写,来表现了刘老师乐观向上,对生活有着美好理想追求的精神品质.课文开头借助对景物的描写引起作者对刘老师的深深思念之情,与文章结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增强了课文的感染力.这是一篇典型的回忆性写人的文章,也是学生在小学高段在写作中运用的一种写法.结合单元目标,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热爱事业、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三是学习通过典型事例体会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一、篇章结构
首先全文是采用倒叙的方式,写每年春天一到,看见天空中的风筝就会想起刘老师,想起刘老师放飞在天空中的风筝,接着回忆了刘老师工作中的三件事和生活中的一件典型事例,最后抒发了对刘老师深深地思念之情.首尾呼应,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我认为要让学生感悟这种写作方法,以学促写.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从文章的景物描写入手,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让学生读,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文章不直接写人,要写这段景物描写呢?让学生懂得在写人的文章中往往都会采用这种睹物思人、由景生情的写法写文章开头.最后教授完本课后,再次回顾全文看作者是怎样来写刘老师的,把握作者篇章结构的安排,让学生进行仿写:在我们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老师,他(她)有什么特点呢?可以用哪些事例来写他(她)呢?这样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其次,文章中运用了过渡句,第七自然段用“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进行过渡,让学生明白过渡段的作用,能承上启下,会使文章更加紧密.
第三,体会边叙事边议论的写法.在描写典型事例的教学中,作者在边叙事的过程中,边写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明白这种写法叫边叙事边议论,能使文章更具感染力,更能体会人物的特点.
二、语言表达
第一、揣摩语言,感悟表达方法.
在写刘老师的典型事例时,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让我们看见了一个对生活充满了爱与追求的人物形象,教学中我着力引导学生独立阅读、简要批注、生生交流,真正与文本对话,通过抓关键词语、句子指导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揣摩表达方法.例如:在引导学生“笑谈残腿”这件事中,我让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的描写,感悟到刘老师的乐观向上;在“倾听发言”中抓住人物神态、语言的描写感悟刘老师关爱每一个学生,在放追风筝中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感悟刘老师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人物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表达.
第二、感悟作者的用词准确.
在文章中,有许多处用词很经典的地方,例如:第二自然段,“柳枝染上了嫩绿”中的“染”让我们感觉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的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中的“泛”让我们感受学生心里的变化等等.
当然,文章中值得挖掘的地方很多,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实际进行选择.语文课不应该追求教过,而是应该追求教会.交给学生终生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总之,好的教学是“润物无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