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导学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5 01:41:27
什么是导学案
什么是导学案
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需要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并且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导学案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一、“导学案”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一)课时化原则 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按课时内容确定导学案的内容编写.这样,有利于调控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计划性、针对性、时效性,构建高效课堂. (二)问题化原则 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德育点隐入创设的一个个具体的材料情景(生活场景)或课堂活动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的设置,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学科信息要准确,问题的针对性要强.设置的问题既有利于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有利于加强知识的拓展,强化与生活的联系,具有较强的思考性.从而有效地把学生引入课本,把生活纳入课堂,激发自主学习,引导交流讨论又学会看书. (三)方法化原则 在学生读书、思考、解答问题等环节的学习中,教师都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便能够及时适时的点拨学生应该如何去做.学案中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 (四)层次化、递进行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二、导学案备课模式(一)使用“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1、提前备课: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2、集体研讨: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召集全体组员就教学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3、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4、课后备课: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二)具体要求导学案不同于教师的备课,它只是教师备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不能单纯地把导学案当成备课,而应对导学案进行个性化修改,融进自己的创意.教师可在导学案上进行创意备课,只是备课的形式灵活多样.导学案要有教师圈点勾画和补充填写的痕迹,并且具有实效性、实用性.如导学案不符合自己的教学要求,可在后面另加附页,写进自己需求的教案和学案,并粘贴在后面.(三)对学生的要求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2、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3、每隔一周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四)对教师的要求1、一般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2、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3、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1)预习交流(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2)预习疑难反馈、课文重点讲解(可学生解答或教师解答);(3)师分题(如重点词组或句型练习),分组合作(小组成员板演,小组长领导本组学生把自己分的题全部讲会,让全部组员掌握);(4)展示提升(各组派代表讲清本组的题目,其它小组同学提出疑问及不足);(5)达标测评,拓展延伸.4、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五)其他使用要求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老师,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严禁组织学生代替教师的批阅.2、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要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4、定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六)有关保障措施:1、实施“导学案”后,可合理选用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等教辅材料,不得随意另外印制试卷;传统意义的备课模式停止;严格按课程标准开足课程,并按标准课时安排学科教学时间.2、实施“导学案”后为确保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善,班主任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实“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倡导课前真预习、课上乐学习、课后善整理的学习风气.3、合理安排学生座位.班主任要协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合理安排学生座位,以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充分发挥“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功能,同时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学习过程的组织.4、对实施“导学案”学科教师的课堂评价标准是:①看学生的学习气氛是否浓厚;②看学生的参与面是否广,参与人次是否多;③看学生各环节占用的时间多少;④看老师采取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是否好;⑤看学生的学习效果;⑥看教师的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