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筱筱为卿热 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09:22:05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筱筱为卿热 是什么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筱筱为卿热 是什么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筱筱为卿热 是什么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蝶恋花》纳兰性德
若要评出这首《蝶恋花》中最脍炙人口两句,莫过于“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唐圭璋对这两句词作出如此评价:“‘若似’两句,极写浓情,与柳词‘衣带渐宽’同合风骚之旨”.
关于这句词,目前学界不外乎两种解释,其中最盛行的一解便是引三国名士荀粲的典故,典出《世说新语·惑溺》:“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
另一解出自张秉戍《纳兰词笺注》:“意思是不怕严寒为你送去温暖”,未引荀奉倩之典.
其余众多注本大多沿用以上两解,尤以第一种最为广泛接受,看来此解确有说服力.不但因为纳兰容若曾在其另一首悼亡词《眼儿媚·中元夜有感》中以荀奉倩自比,更因为在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中,男主人公所秉持的那种自我牺牲精神与纳兰的心境、性情、词义相契.何况,荀奉倩这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前代亦不乏吟咏,如唐李贺的《后国凿井歌》:“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情若何,荀奉倩. 城头日,长向城头住. 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
但是凭此就断定纳兰这句词的用典是荀奉倩事,合适吗?私以为不然.如果如前辈学者所言,的确是用荀奉倩典的话,那么细细分析这句词,“不辞冰雪”,自然对应的是原典之中的“冬月”、“乃出中庭自取冷”.而“热”自然对应的是“妇病热”,那么在这里,“热”这个词就作名词用,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症候.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为了你发热的症候,我不惜站在冰天雪地的庭中以身为你取冷.”如此一来,虽然解释得通,却不免把词解得呆了实了,也失去了一种狂热的浪漫主义色彩.
更何况,心中已然抱定了成见,然后再用“不辞”句硬生生地去凑荀奉倩事,固然总是可以讲得通,但是“不辞”句能够自然而然地引人想起荀奉倩事吗?再者,用这句词概括荀奉倩事,概括得好吗?以“热”字作为症候之义直接入词,还放在上片最后一个韵脚那么重要的位置上,实在有失水准,不似纳兰公子所为.
有人也许会说,“热”字作为症候入诗的确牵强呆板,然而何必如此死抠字眼呢?好读书不求甚解,模模糊糊意会也就够了.问题是若不把“热”字解释成发热的症候,那么这句“不辞冰雪为卿热”只能成为一个病句——不辞冰雪,按常理只能“为卿冷”,如何能够热得起来?
须知作者每写一句诗一句词,必定有他自己的道理,看似不通却往往总是合语法、合逻辑的.如果解得别扭,强行迁就语法、生捏逻辑,说明一定没有解通,真正解通了是一点儿也不别扭的.我们终究还是需要把握作者写词时的每一个心念流转,每一个逻辑变换才行.
“为了你发热的症候,我不惜站在冰天雪地的庭中以身为你取冷.”在语法上固然已通,但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除上文提出的呆板之外,我认为还在于,词上片的前四句统统是一种比兴象喻,以自然界之事喻人间之情,而末一句却落在了这样一件实事上面,前虚后实,固然是从《诗》以来即有的传统,然而虚实比例失调,比兴四句,实指只得一句,未免头重脚轻了些,读来实有突兀之感.
再来看第二解,这个注解就更模糊了.“不辞冰雪”翻译成“不怕严寒”犹可理解,“为卿”即是“为你”自然也毫无异义,那么这个“热”呢?是“送热”吗?从未见过有这样的省略法.如果作者的词义果然如注者所言的话,何不写成“不辞冰雪送卿热”呢?岂不是更达意?何况平仄妥帖?另外这样一来,连荀奉倩事中的那种自我牺牲精神也丝毫看不见了.所以此解不可取.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试着打破思维定势,把“不辞冰雪为卿热”看作一个谓语前置的主谓倒装句呢?前辈学者大多拘泥于“不辞冰雪”的句式,把冰雪看作客观环境,认为主语是省略的诗人本身.却不知可以视为倒装,把“冰雪”当作“不辞”的主语,当作行动的发起者.
试把《蝶恋花》的上片调整成这样:“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冰雪不辞为卿热.”这样一来亦可完全解释得通:“(若我的牺牲能换回你的生命),如天上的圆月那般长盈不亏,(即使)我是冰雪,我(也)不惜为你融化”.纳兰在此时,已将自己化身为一片冰雪,这片冰雪愿意为了所爱之人而融化.这种自我牺牲精神不免让人想起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海的女儿为了所爱之人化为泡沫,而纳兰也愿为所爱之人,销去原有的形迹,更重要的是,他做这一切时,是心甘情愿的.
而如此一解,“冰雪”也是比喻,与上文的比兴首尾贯穿,一气呵成,而上片的比兴象喻与下片的直抒胸臆又珠联璧合.再与“荀奉倩事说”作比较,同是自我牺牲,一种是自我伤害,一种是自我毁灭,论程度究竟何者更深更动人?人受冷会致病,冰雪受热会融化,“热”对于冰雪来说是活生生的地狱,毫无商量,作者偏将这两个绝不相容的词放在一起,体现了一种决绝而丝毫不留退路的牺牲精神.
至于纳兰为何不用人人皆晓的正常句式“冰雪不辞为卿热”呢?难道是有意给读者设置障碍么?私以为倒装的用意有二,第一自然是协调格律,“冰雪不辞”则平仄不合,然而这是次要原因,为了天然好句可以打破格律,不以词害意,作者不会不明白.重要的原因在其二,倒装句有强调作用,作者想要强调的,不是“冰雪”,而是“不辞”.把“不辞”放在句首,更能给人劈头盖脸的震撼.冰雪受热而融,想来应是苦极之事,而作者却求仁得仁,苦极不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