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桃花源记看出 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2 15:50:04
从桃花源记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从桃花源记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从桃花源记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有寄托的.他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乘的环境里,中年以后他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

从桃花源记看出 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从桃花源记看出 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从桃花源记看出 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有寄托的.他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乘的环境里,中年以后他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这篇文章里,他既通过渔人的眼睛把这个理想的社会标本展示出来,又以渔人的复寻而迷失否定了它的存在——至少是不在这个现实世界之中.要寻找它就只能飘然高举,《桃花源诗》最后说的“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就是这个意思.不过这也仅仅是意愿而已,谁办得到呢?由此看来,刘子骥之后而无人“问津”,似乎也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桃花源”是陶渊明理想中的社会.要弄清作者理想的实质,必须先看原诗,因为在某些实质性的问题上诗比记还要说得明确些.例如“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正是原始共耕社会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种和平生活的写照;“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说的是没有君主统治,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制度;“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则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这一原则的具体化.概括起来说,这些描写都表现了原始共耕社会的特点.记,则是先通过渔人所见来展示这个社会生活的风貌,从村落、房舍、良田、美池等一直写到男女耕作、老幼欢乐的情形;后通过村人“自云”来揭示这个社会的由来,又通过接待渔人来表现他们的精神风貌.诗和记,二者相互补充,十分清晰地勾出了这个理想社会的轮廓.
应当指出,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