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的内容介绍快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3:23:17
《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的内容介绍快啊《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的内容介绍快啊《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的内容介绍快啊【简介】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

《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的内容介绍快啊
《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的内容介绍
快啊

《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的内容介绍快啊
【简介】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篇名.唐王勃作.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作者“无路请缨”的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骖帷暂住.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cān)騑(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被绣闼(tà),俯雕甍(méng),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xū)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dì)眄(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奉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
  这里是过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象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象繁星一样的活跃.城池坐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荚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象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刀光剑影,如紫电、如清霜.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
  披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回荡在衡阳的水边.
  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象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象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展美景,尝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明白了兴衰贵贱都由命中注定.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的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懿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饶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写作背景】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少有才名,以诗赋居长.《滕王阁赋》是其力作,也是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写此文,正是王勃流放越南途中,路经南昌,恰逢洪都府知府阎公重修滕王阁,莅临其宴,一气呵成此赋,王子安之才气当时技惊四座,使阎公目瞪口呆,惊为绝世奇才.
  【评价】
  此赋描写滕王阁四周景物和宴会盛况,意境开阔,大气悠远.结尾更是抒写羁旅之情,寓怀才不遇的感恨.其文始志存高远至结尾意气消沉,可以说是王勃短短人生的实际境况,但消沉而不萎痱,至末句时虽有避世之感却又存希望,也许这就是王子安当时的真实心态吧.
  文由心生,读此赋抚揣王子安的人生,我们会有很多不同的感悟.此是赋外之言,然读此赋不知王子安心路,当逊色多多也.在我们读此赋时惊羡王勃的文词绚丽,对仗工整,气势奔放自然时.我们更应该触摸作者的灵魂深处,感受他写此赋时的心态,在其精美的表像下寻找那一颗孤独的灵魂,及他灵魂深处发出的无望呐喊,也许会更增加此赋的个性魅力,此是很多读此赋者未知之美感矣.嗟呼,读其文尝不知其心态,实文之悲哀呼?还是读者之悲哀?
  综上所述,实是王子安作此文时之大环境也.赏古文,如要知其中精髓,必先深了解作者之人生.因古文在我国历朝都是借物抒怀之作,或言怀才不遇,或无力回天而愤世嫉俗,或避世以求自保吟诗作文抒胸臆,个中情结,各人心态异而呈文之不同.但一脉相承的都或是借物抒怀,在或华丽,或凝重的文采下,隐藏着的是一颗不甘寂寞的灵魂.他们的思想在文采的表像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华丽的笔风很多,至所以他们的诗赋能传之于后世,就是因为他们的文字具有了实质的灵魂与他们在当时大环境下呈现出的理性思想.一篇小小的古文,能让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才是他们文字历久弥新的原因所在吧?
  【写作技巧】
  通读全文,我们可以用以下四方面来解读王勃的写作技巧.
  第一:精
  精有二种解释,一种是用词简练,
  通观王勃全文,说实话确实是用语简练.这一点在文中处处可以见到.如描写地理位置“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了了数字,就将洪都(南昌)的地理位置说的一清二楚.由大及小,大气而不遥远.而且在这几字中将洪都的险要位置中心地位说的一清二楚,此等用笔老到之举,岂是一个精字了得.描写节气“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又是一目了然.描写人“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也是数字.像此种字简意深之例,通文比比皆是,看我等动辄洋洋数万言,才知其贵重也.此为我等后学当学之一也.
  第二:点睛妙用
  〈滕王阁赋〉系属名篇,名句佳言当不谓小.世人常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自是不待言下.此为写景之最也.其它如写地势“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写励志如“东隅已逝,桑榆百晚”.“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写虚境如“渔舟唱晚,响穷鼓蠡之滨;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那一句不是惊世骇俗之佳句,此等妙笔,全文俯首拾来皆是,处处设疑,处处点睛,有此等点睛妙笔,怎不让其赋妙不可言呢?所以呀,我们现在写作,也要注意用词之精,一篇文字如有一二句点睛妙笔,全文皆活也.写散文者应记之.
  第三:博
  中国有句古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此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写作的知识面一定要广.熟读唐诗三百首,只要我们用心的熟读了,那么对其中的意境、技法、格律、也会有自然而然的熟悉,在此种情况下,无疑对于我们自身的写作是有好处的.
  博览群书,也就是说肚子里有墨水,俯首拾来皆成句,是我们写作者必须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厚积薄发,看多了,识多了,写起文来自然也是轻车熟路,事半功倍也.看看我们现在的什么少年作家,还有那些看了几句摘撷的名句或是翻了几本哲学就动辄大言不惭的主儿,也敢在那里叫嚣自己学富五车,实让人殆笑大方耳.
  我们看王勃的〈滕王阁赋〉,就可见王勃所学之博.如地理“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对于南昌的历史了如指掌).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远景、在南昌的四周地理)”.“响穷鼓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中景,南昌周边)“.如节气“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节令).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节气)”.典故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孟尝高洁.阮籍猖狂”等等.可见王勃引用之泛,而且入情入理,浑然不着痕迹,这样的引用如胸中无万千书卷,又如何能信手拈来呢?所以,写作者博览群书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必须要做的.否则,临时抱佛脚,拉一些似是而非的典故来引用只能是东施效颦,徒画蛇添足罢了.而且知识面不广,创作面就会受到限制,这是写文时的大忌,愿文学爱好者明之.
  第四:收放自如
  位成功的文字作者,比喻他的功底最佳用词就是收放自如.该收时候收,该放时候放,也就是在一篇文里,始终抓住中心,在引申面上,又抓住诠释之重,这样层次感分明,中心明确,让读者一目了然而又能将作者的中心思想毫无保留的灌输给读者,这样的作家,才是成功的作者,因为读者的思想已跟着他的思想互动.
  〈滕王阁赋〉在很多人的思想里是一部写景之作,没错,此赋写景是古文中难得一见的妙作.但就实而论,此文据我认为应该是抒怀之作,只是为了应景,融抒怀于景,兼得益壮.王勃之笔力自不待言,但在写景的表像下要表达自己的思想,作者就必须具备对文字熟练的驾驭能力,也就是说要能做到收放自如.〈滕王阁赋〉的如何收放我在赏析中已有详尽的禅述,现在读者可以反过来仔细体会.当然对于一般的文字工作者,是很难做到收入自如的,那就存在一个循序渐进的问题,那就是由简如难,慢慢进步.同样我们以〈滕王阁赋〉为例,我们可以从他的技巧里找到我们循序渐进渐进的路子.
  【赏鉴】
  王子安开篇极俗,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这样的陈词滥调来点题,虽不失风雅,但落于其时文人之俗套,未见新意,谈不上出色之举而泛泛起笔罢了.但王子安何等样人也,俗中起妙笔,笔锋一转“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给人以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时又一村之感.此句接连上句,又为下句定位,可谓妙笔.区区数十字,将南昌的地理位置描写的清清楚楚中,个中的大气,实非常人所能及,此为王勃此赋第一次佳句高潮.
  此节从此而下,是王勃描述宴会盛况之笔,也对阎公极尽赞美之能事,更有自嫌.结尾句“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自喻童子,王子安自谦也.“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这二句引用得当,也可以说切中当时宴会文人墨客佳朋之盛,虽有过誉之嫌,但为行文,却也失于当时境况之佳引.作为客人,王子安合赞诸客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节以节气入篇,“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可谓与开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地名开篇相得益彰,而且遥相对仗,点题明确.此节大部份描写近景,写出了滕王阁周边的近境.名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节气中的山水之色,可见作者用心之细.文采飞扬,让固定的文字而他的妙笔而充满动感.如“尽、清、凝、紫”四字用的极妙,也让静态的山水变的动感十足.“鹤舞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罔恋之体势”.此结尾是准确的定位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写出了滕王阁的地势极佳,通过凫渚、岛屿的实景点出了滕王阁身处鄱阳湖畔.桂殿兰宫,是对应节内文字说滕王阁的气势非凡,罔恋之体势,即指滕王阁依山临水.了了几句,滕王阁的具体位置与雄伟气像尽展无遗.
  由第二节入篇写景,至第三节由近及远,是为远景描写矣.其第三节开首远近结合,先是说身处滕王阁之高,点出了滕王阁的高度,因为站在滕王阁上,可以轻易的俯视别人的屋背,也为以后的极目远望留下了伏笔.写近而不近,文字的运用王子安收入自如也.从“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远景),钟鸣鼎食之家(近)”;至“舸舰迷津,青龙黄雀之舳(近远结合,意会),云销雨雾,彩彻区明(远近结合,意会)”.这种远近结合,远近意会的写法,让人在景色中迷离,赏其美感而存意会,实写作之妙法也.接下去的绝世名句“落霞与孤婺齐飞,秋水共秋天一色”,可谓写景之作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妙笔.落霞(静)、孤骛(动)、秋水(近)、长天(远).四个简单的景物,通过王子安的“齐飞”、“一色”点晴,整个都活了起来,可谓动静结合,远近相宜,将这四种物事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并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这在绘画技巧上,就叫活灵活现,将整个静态的画面整个的盘活了.阎公当时有一感叹“全篇有此一句,足胜佳作数千矣”,可见一句妙句对全文的影响力是如何的巨大.王勃的灵光乍现,也会我们留下了百思不觉乏味的好句也.
  就此引入,“渔舟唱晚,响穷鼓蠡之滨;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看似是画蛇添足,是上句的引申,实是助力之作,为上句增添饱满.更是用二个地名,点出了滕王阁的中心地位,这种始终围绕滕王阁这个中心引申的写作方式,是散文写作的必备技巧,否则有离题之嫌.
  第四节王勃开始借景抒怀,但未深入,主要是借远景而怀远,抒其时境况与当时心态.全节全部用对比句,以加深自己的感触.如写景:“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写实:“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四美具,二难并”.景情相融:“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样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借景抒怀:“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心态实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沟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这样的对比句,目的就是加深王子安自己的感悟.通过一个个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王勃触景生情,由此深入怀悲,在感叹人生失意的同时,也对王室奉召以还抱有希望,这种失望与希望并存的心境,在全节的对比句中我们加深了印象,并为下文王勃的抒怀打下了很多的心理基础.
  写景王勃由近及远近结合及远,层次分明.写情同样也如此,由浅入深,先在第四节借景点情,逐渐深入,至尾句“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而起高潮却戛然而止,实为第五节留下伏笔也.第五节一开篇“嗟呼!时运不齐,命运多舛”.直接点入主题,好像突兀,但有第四节辅垫,回味一瞬,亦觉自然,此中的视觉冲击感,让我们又不得不感叹王勃的善于制造高潮,往往转折的笔锋,能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接下去“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鸿梁于海曲,岂乏明时?”.借古时名人鼓励自己,虽极尽无奈,却又存希望于圣主.相信自己终究会有苦尽甘来的那一天.“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更是写出了他那种既存希望却又失望的无奈心态.至此刻,王勃当时的迷惘心态可谓是一览无余.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弥益,不坠青云之志.”此两句是王勃铭志之语,短短二十字,将他的高傲风骨,积极向上在危难之时不坠志向的心衷描写的极其到位.凡后世怀才不遇者常以此两句作为励志之名言,就可见此心的高洁了.“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以上这些文字是上句的进一步诠释,也可以说是注释,他引用典故,表明了自己不因失意而失志,在逆境中奋起的高远志向.犹其是“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之句.更是说明了自己不因暂时的失意而失望,而是卧薪尝胆,以图他日东山再起.从其对孟尝与阮籍的怒其不争来看,王勃此次流放确实心存不甘,时时牵念复返长安,展自己凌云之志的良好愿望.
  “勃,三尽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第六节王勃以自我介绍开篇,说明了自己的境遇与志向.一句“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点明了自己的怀才不遇.然后他并未就此深入,而是笔锋徒转,接以自嫌,再捧阎公等与坐长者,以明自己奉宴之心.结尾更是以“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赞阎公等人,与上句的“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的失望到“钟期既遇,奏流水何以惭”的知音之语相慰,足见王勃处世之老成.这种对比句,无疑加深了赞誉的力度.从景写情至抒怀再牵回近境宴会场面,王勃收入自如,处处不着痕迹,如此笔力,名列初唐四杰之首也就不足为怪了.畅远而不忘中心本意,写散文者当注意也.
  第七节是结篇,也是王勃全文的总结.他以一声“呜呼”的叹息起笔,给人以一种又要大发失意之志的感觉.谁知王勃岂是常人所能把握,他用字合情理,岂能作无谓之笔呢?接下去”胜地不常,筵席难再”.犹如生花之笔,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可众人犹未回神,王勃却又转折笔锋“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自感叹而伤神,浑然一体,不着痕迹的将悬念折了又折,虽心意相同,然一愉一悲,更添其时宴、人之牵念.“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至此,王勃之意陡然明了.非王子安不尽欢也,实是盛宴难离,知音难弃也,如此谦卑之语,当博其时宴上人之欢也.可王勃一题二意,既拍了宴会上的人的马屁,也应了此赋是应景之作的原意.更抒怀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即好景不常,虽有意于好景,然天下又有几人能常留好景呢?此深深的感叹,应是王勃当时的实际心意.“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最后的收尾,王勃有点自得,因为其作实名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也即其时的引子.他的意思是说,既然有了好的引子,相信其后的赋定是佳作.然其序已冠绝古人,何人在此序下还敢献丑呢?“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王勃让宴会上的人作其赋,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金玉在前,非佳材何敢跟其赋,实多言矣.吾不知其时宴上人等是否还作其赋,但世之留存,唯王子安之序也,常引之为憾,然莫可奈何也.王勃以此语结句,像似歉逊,但傲然文人之气,跃然纸上.以此收篇,并无不妥,只是苦了宴上诸人,不知其时何以为继.
  【诗文赏析】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