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7:21:3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结构严谨、生动有力的论证过程; 2、体会文章泼辣犀利、爱憎分明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1、本文的反驳方式;2、语言赏析.
教学难点:本文的反驳方式.
一、激情导入,背景介绍:1、由鲁迅图片及对他的评价导入.(见幻灯片2) 师:散文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风筝》 杂文:爱憎分明的感情、尖锐犀得的笔调是文章主要特色.2、解题:(见幻灯片3) 师:请同学们大声读两遍标题,你认为应读出怎样的语气?它与我们学过的议论文的标题有什么不同?(反对句,具有反诘语气,以引人思考,引发读者阅读欲望.) 师:鲁迅向来善于在标题上做文章,他的很多文集的名称都有其深刻含义.例如文集《二心》,就用“二心”两字揭露了“九一八”事件发生以后,蒋介石及其国民党政府“二心”于抗战、“二心”于人民的种种行为.由此可见,这个题目大有文章,那么作者为什么拟这个题,到底当时社会上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让作者以反诘的语气写下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呢?》现在有请张烨等同学上台表演.师: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这几位同学的表演,他们让我们对课文的写作背景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从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在那“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岁月里,为了批驳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他始终抱着坚定乐观的态度,鼓舞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写了这篇义正辞严的驳论文.3、检查生字词:(见幻灯片5) 师:学习课文之前,先抽查一下同学们的字词预习情况.二、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见幻灯片6) 师: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全文,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其论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直接反驳的?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其论据又是什么?作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三、整体感知、分析结构:(见幻灯片7) (一)研讨问题1:
师:可以看出,由对方的论据不能得出“自信力”的结论,只能得出“他信力”和“自欺力”的结论,由此可以看出对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同时,失掉了“他信力”和发展了“自欺力”的人是国民政府及走狗文人,而不是全体中国人,所以对方的论证还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因此,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这是直接反驳中的哪种方式?(生答:驳论证)师:(板书)驳论证属于直接反驳,
师:在这里,老师就有两个疑问了,第一: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但作者在开头却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呢?(这叫“欲擒故纵”.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推出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能成立了,也就更具有讽刺效果.) 师:驳这部分内容,在语言上还出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你们发现了吗?(着重号和双引号),谁知道这里的故事吗?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又是什么呢?“强调皆泼辣讽刺”,有人说:“鲁迅先生的杂文就像投枹、匕首,直刺敌人的胸膛.”我们应当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部分内容?(生答)师板书:犀利泼辣、充满讽刺 (二)研讨问题2:
师:为了达到进一步驳倒对方的目的,作者还运用间接反驳的方式,也叫正面立论(板书).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刚才大家思考的第二个问题.作者从正面树立的观点是什么?其论据是什么?作者最后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师板书:慷慨激昂、饱含赞颂 (三)归纳小结:通过刚才这两个问题的探讨,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驳论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生总结,教师板书)四、拓展延伸、仿写自信:(见幻灯片9) 师:鲁迅以他爱憎分明的感情、尖锐犀利的笔调为我们完成了这篇不朽的驳论文.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灿烂文明史的民族,尽管历尽沧桑,受尽磨难,但不屈的民族始终屹立于民族之林,靠的就是自信!自信,即相信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毛泽东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无不是自信的体现.下面,请同学们有“我们自信,如同春天的清风在阳光下拂过明媚的脸”仿写句子三个.(放音乐《红旗飘飘》) 师:自信催人奋进.它是激励的始点,是培植生命之树常青的沃土,是理想航船乘风破浪的“帆”.自信是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只要树立自信,自信不灭,终能成功.因为我们中国人是有自信力的.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老师光临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