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中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5 15:04:13
如何进行中年级起步作文教学?如何进行中年级起步作文教学?如何进行中年级起步作文教学?——郾城区第二次小学语文习作研讨郾城区商桥镇靳庄小学李志华偶尔听到流传中学校园的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

如何进行中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如何进行中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如何进行中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郾城区第二次小学语文习作研讨郾城区商桥镇靳庄小学 李志华 偶尔听到流传中学校园的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虽是一句顺口溜,却道出了当前作文教学的困窘.进入三年级的小学生一听到“写作文”便眉头紧锁,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及至到了中学,学生们便谈“写”色变.究其原因,无外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眼无物,心无思,又怎能“有感而发、一气呵成”?“万丈高楼平地起”,个人认为,改变这种现状,还得从源头抓起,从低年级做好奠基工作.新课标在低年级阶段目标中要求“对写话要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上一次的教研活动中,通过两位老师的示范课,让我们更充分的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进入三年级,学生由“写话”进入“习作”阶段,课标对中年级的习作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通过低中年级阶段目标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到了中年级阶段,已经要求学生由“对写话要有兴趣”提高到“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那么,在起步作文教学中,作为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放飞思想,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呢? 一、宜浅近忌深远 首先,教师要注意由低年级的口头作文向中年级书面作文过渡期学生的心理调适. 作为教师,都爱犯一个通病:在三年级的第一节习作课上,张口就会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写作文了,这与二年级的写话可完全不一样,大家一定要认真写,别总是写出来如兔子的尾巴……”这样一个开始,学生心理就开始有畏惧之情,兴趣随之减退,又哪来自信可言! 因此这个过渡期很重要,我们要积极创造保持作文兴趣的条件,它能为学生今后的作文学习打下基础.“教育是慢的艺术.”在起步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孩子由句到段再到短篇的习作规律,引导孩子逐步把自己想说的说明白、说具体、说生动,无论孩子们的步子是大是小,教师都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及时肯定学生习作的点滴进步,并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其次,把握学情,循序渐进. 学生在习作中之所以有为难情绪,一方面是老师要求过高,很难达到习作目标而惧写.另一方面是习作内容远离学生,无话可说难以下笔成文. 在起步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从身边的见闻写起,把“现在”写进文章;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写起,把“发现”写进文章;从自己的周围环境写起,把“周围”写进文章;从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起,把“联想”写进文章;从身边的有趣场景写起,把“细节”写进文章;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写起,把“感受”写进文章,把“体验”写进文章.从而真正意识到习作就要“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这样,孩子们有话题可说有内容可写,也就不觉得作文难了. 二、抓好点,走扎实 在作文指导课上,常常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些老师在作文课上滔滔不绝地讲,什么选材立意要新、布局谋篇要合理,讲的是面面俱到,可结果事与愿违,孩子们听的是心惊胆战,说起作文十个有九个惧怕,老师常常抱怨作文难教;还有些老师认为上作文课轻松,对学生放任自流,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难有好文,难得好评,慢慢地,孩子们便也就随意应付.因此,起步作文一定要抓好点,走扎实.具体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1、素材宜小. 指导起步作文,宜小不宜大.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首先、老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撷取素材,比如他们常见的小花小草、小动物、小游戏、小制作、小发现、小秘密、小问题、小困惑等入手进行训练,引导孩子们在习作过程中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打开他们记忆的闸门,唤醒学生生活的回忆,让学生懂得些什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假如我重新做一个小孩》中,曾经写过一句令人深思的话:“我要多玩玩.”传统教育认为“玩物丧志”,但陶行知这位坚持“生活即教育”的教育家却认为,玩既是学生的生活方式,也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玩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为他们插上无形的翅膀,获得内心独特的体验、感受.“吹泡泡”,一个小小的游戏,张老师通过不同的方式一次次引导学生观察“泡泡”,感受“使劲吹”“轻轻地吹”等不同吹法,体验游戏中的快乐,让学生结结实实的玩,实实在在的吹,真真切切的体验.同时,张老师通过一段例文学习,把观察能力和体验与训练词句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让形象与语言结合起来,感受在习作中巧用词语的妙处,扎实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其次,抓住教材中的训练点,以课文中典型的句、段、写法作为范例,引导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会“怎么写”.我们来看韩老师的《多变的提示语》一课,就是结合教材中《小摄影师》一文的对话,学习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情和语气来做提示语,可以使人物更鲜明、语言更生动、内容更丰富这一训练点,通过让孩子们听、辨、析、议认识到提示语的作用,从而灵活运用提示语,训练可谓扎扎实实.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由浅入深,层次清晰,紧紧围绕“多变的提示语”这一目标,给学生明确的方向.美国著名作家爱默森曾说过:“生活中有件明智事,就是精神集中,有一件坏事,就是精力涣散.”而我们的韩老师就做了一件明智的事,把学生的精神集中在要学的知识上——多变的提示语.学生一开始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鲜活的材料,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了不同等级的任务,层层深入,让每一个学生在表达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成功,树立了学生的自信. 2、形式宜活 学生作文难的原因之一就是无话可说,无米下锅,教师的任务就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趣味因素,减缓坡度,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教学中,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故事式导入,让他们先听,接着复述,最后拿笔写下来,一片轻松的习作就完成了;活动式导入,通过小实验、小游戏或课外活动的亲身体验,结合自己的实践讨论,最后有重点的写下来;情境式导入,通过录音、视频引导学生看、听、说、想、议、写、评,积极的参与到写作中来……这些活动易于被孩子们接受,又消除了他们的写作难的问题,在活动中关注到了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可谓一举夺得.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或经历,当我们正在讲课时,一只误闯进来的小鸟、一场突然而至的暴雨或漫天飞舞的雪花、或班级里一个孩子的奇特表现等等突发事件,都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有经验的老师此时就会做顺水人情,让孩子们积极的参与进去,及时的写出自己的见闻和内心的感受,而很多孩子的表现都会让老师眼前一亮.因此习作不能拘泥于在每周固定的时间里让学生去挖空心思凑数字应付任务.就像我们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一样,有时一节课下来,课堂中的亮点让自己激动不已、失误之处始料不及,感触很多.可一旦我们没及时记录下来,等试过之后再去回忆,情就淡了,味就没了,笔也就懒得动了. 在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大耳朵图图》中鲜明的人物对话和有趣的吹泡泡游戏,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就像在球场上,一个球队要想赢球,就必须使全体球员兴奋起来,使他们对赢球有极大的热情,这样才能保证一个良好的比赛状态.学生的习作也是如此.在“吹泡泡”的活动中,老师通过一次次的引导,最后在张老师“谁的吹法最新奇、最有趣,谁吹出的泡泡最漂亮”的激将下,一下子让学生全部兴奋起来,投入到了游戏中.韩老师则通过一段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精彩对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次次呈现,一次次燃起学生的兴奋点,而最后的练笔要求也正是学生迫不及待想要完成的.在这种情绪的影响和带动下,他们都迫切的想让别人分享这种兴奋,而此时学生的表达欲望是最强烈的. 3、要求宜宽 欧阳修就曾经说过:“作文之体,初欲奔驰.”宋人谢枋得也提出先作“放胆文”,后作“小心文”.李吉林老师有一则著名的教育格言:“小马驹要长成骏马.牧马人必须把它们带到水草丰盛的草原上,让其自由驰骋,才能茁壮成长.指导作文,应当充分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的思想自由驰骋,不受束缚,使他们感到要写,好写,写有兴味.” 起步作文“宜放不宜收”,先要让学生自由地写,在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作文,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写,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个性,而不是过多地给予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的思路.待到他们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做到“言之有物”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能力了,在引导他们把观察、思维、表达结合起来,学会审题、立意、选材、组材、练写“小心文”.逐步写出“为什么是这样的”.渐渐地,要求他们做到“精炼严谨”“言之有理”就水到渠成了. 在两位老师的习作教学过程中都体现了由扶到放、由放到收的过程,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每次的说话训练没有提出过高的要求,尽学生自己能力而言说.在韩老师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明显的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堂教学节奏与学生的思维相结合,遇到容易点就加快节奏,遇到难点就放慢节奏,引导不同层次的孩子逐渐进入课堂.而张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让学生放飞思想,自由言说,再说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说生动,从而为下面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鼓励常伴树自信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国民说“在小学低学段,培养学生学习写话的兴趣至关重要,到了三四年级,增强作文的自信心成为关键.”因此,我们对于学生的习作一定要慎重对待,在讲评习作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放大学生一段通顺的句子、一个用的准确的词语、一个没有错误的标点符号,及时的给予鼓励. 学生虽然年纪小,却是独立的、有思想的生命个体,他们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他们同样渴望得到他人,尤其是老师的赏识和夸奖.于永正老师的高分作文激励法,其魔力不容小视,可见孩子们是多么渴望得到肯定.而我们也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及时朗读、板报张贴、校信通、班级博客等形式展示佳句、好段、美文,还可以通过设置各种奖项,比如:题目新颖讲、最佳开头、结尾奖、精彩对话奖、最具创意奖等,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习作带来的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 对于老师的赏识和肯定,越是公共场合越能激起学生的动力.特别是教师的当场点评,对学生的触动会更大.课标中也提到,中年级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老师的当场点评,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肯定、赞赏,更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明白问题所在,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习作的重视,又何尝不是一次有效的习作修改能力指导!在今天的活动展示课中,老师由于时间原因,只是对两三学生的习作进行了简单的展示和点评.而我们对习作评改,很多时间都是课下独自修改,等下次习作前进行简单的点评.这让我不禁深思:习作点评放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才具时效性,会更高效? 四、自主积累,读写结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习作教学,不是简单的技法、技巧的教学,更不能把它与阅读、表达划分开来.作为教师,一定要从基础抓起,先让阅读成就一片汪洋海.只有水的丰盈,水域的宽广,才能托举巨轮,推动巨轮的航程. 水的多少,决定着船的大小.君不见,只有在那浩瀚的大海上,才会有那艘艘巨轮来往穿梭.可是,作为教师,我们往往不在意“水”有多少,更多的时间却浪费在“造船”上.很多时候,我们成功的把造船的方法、技巧、模型传授给了孩子,可孩子却很难造出船来,或者造出的船虚而不实,究其原因,阅读缺失. 最近一直在看有关如何写作的文章,其中贾志敏老师的一篇文章有介绍训练学生表达方法的一些内容,自我认为很实用,摘录如下: 1、抄写.抄句子、抄段落、抄课文等.要求字写工整,格式规范,标点符号加在指定的位置. 2、听写.听写句子、听写段落、听写一篇文章等.根据学生的情况来组织教学.学生基础不太好的,则读一句,让学生听一句,写一句.反之,则可以把一段话、一篇文章仅读一两遍,即让学生记住并写下来. 3、视写.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看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然后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刚才看到的文字写下来. 4、扩写、缩写、改写、仿写.向学生提供一个素材(可以利用让他们听写、视写的材料),组织学生扩写、缩写、改写、仿写等. 5、读后修改,誊清作文. 阅读是水,表达是桨,习作是船,我想这个比喻再恰切不过.在这些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训练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听到说、到读、再到写,把听、说、读、写“捆绑”在一起训练的. 今天,通过两位老师的习作课,给我们很多启发和深思.三年级的习作要给孩子们起步的方向、愿望、力量.老师要用丰富的活动,激发兴趣;用有效指导,扎实训练;用阅读引路,积累随行;用赏识鼓励,树立自信,从而在习作实践中,在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过程里,给孩子一个坚实的起步,快乐的起航. 教学还在进行,习作只是开始.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信很多老师在自己的习作教学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今天的起步作文研讨只是一个开始,在今后的实践中,希望老师都能把自己好的方法和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共享,困惑提出来大家一起研讨,通过卢老师为我们搭建的这个平台,让我们的作文起步教学走得更坚实,让我们的习作教学之路走得更顺畅,让我们的孩子感觉到习作像玩一样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