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平 《落日》原文 要原文,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19:29:02
朱启平 《落日》原文 要原文,急
朱启平 《落日》原文
要原文,急
朱启平 《落日》原文 要原文,急
朱启平:落日——记日本签字投降的一幕
(原载1945年11月2日《大公报》)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
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
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我是在七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卡叽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签字场所
签字的地方在战舰右侧将领指挥室外的上层甲板上.签字用的桌子,原来准备向英舰「乔治五世」号借一张古色古香的木案,因为太小,临时换用本舰士官室一张吃饭用的长方桌子,上面铺着绿呢布.桌子横放在甲板中心偏右下角,每边放一把椅子,桌旁设有四五个扩音器,播音时可直通美国.将领指挥室外门的玻璃柜门,如同装饰着织绵画一般,装着一面有着十三花条、三十一颗星、长六十五英寸、阔六十二英寸的陈旧的美国国旗.这面旗还是九十二年前,首次来日通商的美将佩里携至日本,在日本上空飘扬过.现在,旗的位置正下视签字桌.桌子靠里的一面是联合国签字代表团站立的地方,靠外的留给日本代表排列.桌前左方将排列美国五十位高级海军将领,右方排列五十位高级陆军将领.桌后架起一个小平台,给拍电影和拍照片的摄影记者们专用.其余四周都是记者们的天下,大炮的炮座上、将领指挥室的上面和各枪炮的底座上,都被记者们占住了.我站在一座在二十厘米口径的机关枪上临时搭起的木台上,离开签字桌约两三丈远.在主甲板的右前方、紧靠舷梯出入口的地方,排列着水兵乐队和陆战队荣誉仪仗队,口上又排列着一小队精神饱满、体格强壮的水兵.
白马故事
八点多钟,记者们都依照预先规定的位置站好了.海尔赛将军是美国第三舰队的指挥官,「密苏里」号是他的旗舰,因此从来客的立场讲,他是主人.这时他正笑吟吟地站在出入口,和登舰的高级将领们一个个握手寒暄.之后,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将军到了,海尔赛将军陪着这位上司走入将领指挥室,舰上升起尼米兹的五星将旗.海尔赛以前曾在向记者的一次谈话中说过这样一件事:他看中了日本天皇阅兵时骑的那匹白马.他说,想等击败日本之后,骑上这匹名驹,参加美军在东京街头游行行列.他还说,已经有人在美国国内定制了一副白银马鞍,准备到那时赠他使用.一个中士也从千里外写信给他,送他一副马刺,并且希望自己能在那时扶他上马.我还想起,第三舰队在扫荡日本沿海时,突然风传「密苏里」号上正在盖马厩.现在,马厩没有盖,银驹未渡海,但日本代表却登舰签字投降来了.
乐队不断奏乐,将领们不断到来.文字记者眼耳倾注四方,手不停地作笔记.摄影记者更是千姿百态,或立或跪,相机对准各处镜头,抢拍下这最有意义的时刻.这时候,大家都羡慕四五个苏联摄影记者,其中两个身穿红军制服,仗着不懂英语,在舰上到处跑,任意照相.可是我们这些记者因为事先有令,只能站在原定地点,听候英语命令,无法随意挪动.这时,上层甲板上的人渐渐多了,都是美国高级将领,他们满脸欢喜,说说笑笑.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在这样一块小地方聚集这么多的高级军官.
代表到来
八点半,乐声大起,一位军官宣布,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他们是乘驱逐舰从横滨动身来的.顷刻间,从主甲板大炮后走出一列衣着殊异的人.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哗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向在场迎接的美国军官举手还礼后,拾级登梯走至上层甲板上.随后,英国、苏联、澳洲、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的代表也陆续上来了.这时,记者大忙,上层甲板上成了一个热闹的外交应酬场所.一时间,中国话、英国话、发音语调略有不同的美国英语以及法国话、荷兰话、俄国话,起伏交流,笑声不绝.身移影动时,只见中国代表身穿深灰黄军服;英国代表穿全身白色的短袖、短裤制服,并穿着长袜;苏联代表中的陆军身穿淡绿棕色制服,裤管上还镶有长长的红条,海军则穿海蓝色制服;法国代表本来穿着雨衣,携一根手杖,这时也卸衣去杖,露出一身淡黄卡叽制服;澳洲代表的军帽上还围有红边……真是五光十色,目不暇接.
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他也是坐驱逐舰从横滨来的.尼米兹在舰面上迎接他,陪他进入位于上层甲板的将领指挥室休息.舰上升起他的五星将旗,和尼米兹的将旗并列.军舰的主桅杆上,这时飘起一面美国国旗.
上层甲板上热闹的外交场面渐渐结束了.联合国代表团在签字桌靠里的一面列队静立.以徐永昌将军为首的五十位海军将领和五十位陆军将领,也分别排列在预先安排好的位置上.这时有人说,日本代表团将到.我急翘首望去,只见一艘小艇正向军舰右舷铁梯驶来.不久,一位美国军官领先,日本人随后,陆续从出入口来到主甲板.入口处那一小队水兵向美国军官敬礼后,即放下手立正.乐队寂然.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跷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他头上戴着大礼帽,身穿大礼服,登上上层甲板就把帽子除了.梅津美治郎随后,一身军服,重步而行,他们一共十一个人,到上层甲板后,即在签字桌向外的一面,面对桌子列成三行,和联合国代表团隔桌而立.这时,全舰静悄悄一无声息,只有高悬的旗帜传来被海风吹拂的微微的猎猎声.重光一腿失于淞沪战争后,一次在上海虹口阅兵时,被一位朝鲜志士尹奉告投掷一枚炸弹炸断.梅津是前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著名的《何梅协定》日方签订人.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重逢了.
仪式开始
九时整,麦克阿瑟和尼米兹、海尔赛走出将领指挥室.麦克阿瑟走到扩音机前,尼米兹则站到徐永昌将军的右面,立于第一名代表的位置.海尔赛列入海军将领组,站在首位.麦克阿瑟执讲稿在手,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扩音机宣读.日本代表团肃立静听.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他说完后,一个日本人走到桌前,审视那两份像大书夹一样白纸黑字的投降书,证明无误,然后又折回入队.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梅津美治郎随即也签了字.他签字时没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这时是九时十分,军舰上层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但是,在全舰庄严肃穆的气氛下,他们很快也不出声了.
麦克阿瑟继续宣布:「盟国最高统帅现在代表和日本作战各国签字.」接着回身邀请魏锐德将军和潘西藩将军陪同签字.魏是菲律宾失守前最后抗拒日军的美军将领,潘是新加坡沦陷时英军的指挥官.两人步出行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立在他身后.麦克阿瑟坐在椅子上,掏出笔签字.才写一点,便转身把笔送给魏锐德.魏锐德掏出第二支笔给他,写了一点又送给潘西藩.他一共享了六支笔签字.签完字后,回到扩音器前说:「美利坚合众国代表现在签字.」这时,尼米兹步出行列,他请海尔赛将军和西门将军陪同签字.这两人是他的左右手.海、西两人出列后,尼米兹入座签字,签完字,就各归原位.麦克阿瑟接着又宣布:「中华民国代表现在签字.」徐永昌步至桌前,由王之陪同签字.这时我转眼看看日本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之后,英、苏、澳、加、法、荷等国代表在麦克阿瑟宣布到自己时,先后出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请人陪同签字.陪同的人澳洲最多,有四个,荷兰、新西兰最少,各一人.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安闲,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荷兰代表在签字前,曾和麦克阿瑟商量过.全体签字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投降书脏了
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麦克阿瑟的参谋长苏赛兰将军本来是负责把那份投降书交给日方的,这时他却站在签字桌旁,板着脸和日本人说话,似乎在商量什么.大家都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记者们议论纷纷.后来看见苏赛兰在投降书上拿笔写了半晌,日本人才点头把那份投降书取去.事后得知,原来是加拿大代表在日本那份投降书上签字时签低了一格,占了法国签字的位置,法国代表顺着签错了地方,随后的各国代表跟着也都签错了,荷兰代表首先发现这错误,所以才和麦克阿瑟商量.苏赛兰后来用笔依着规定的签字地方予以更正,旁边附上自己的签字作为证明.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
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大战中空军将士厥功甚伟,理应有此荣誉,以这样浩浩荡荡的阵势,参加敌人的投降典礼.
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
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1945年9月3日写于横须贺港中军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