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西域都护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09:31:41
什么是西域都护
什么是西域都护
什么是西域都护
武帝、昭帝时常在渠犁、轮台屯田,置使者校尉领护,以供应往来使者.宣帝地节二年(前68),遣侍郎郑吉屯田渠犁,与匈奴争车师,有功,迁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诸国.至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逐王降汉,使郑吉发兵迎之,“北道”亦通,遂以郑吉为骑都尉,兼护车师以西“北道”诸国.因总领南北两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始于此.西汉时,都护治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小野云沟附近),与渠犁田官相近,屯田都尉属都护,辖西域三十六国(后增至五十国).都护开幕府.属官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丞一人;司马、侯、千人各两人.都护职在东汉-西域都护府(公元94~107)
统领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盆地)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伊犁河流域)、康居(今锡尔河中游地带)等行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乌孙与汉结姻,故尤亲倚都护.自郑吉至王莽时,连置都护不绝,前后凡十八人,姓名见于史册的有十人.宣帝时有郑吉,元帝时有韩宣、甘延寿,成帝时有段会宗、韩立、廉褒、郭舜,平帝时有孙建、但钦,新莽时有李崇.至三国-西域都护府、乌孙(公元262)
新莽末(公元23年左右),西域乱,李崇没于龟兹,遂罢都护.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公元45),西域十八国请复置都护,光武帝不许.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始以陈睦为都护.次年,焉耆、龟兹叛,共攻杀陈睦,遂罢都护.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将兵长史班超平定西域,遂以班超为都护,驻龟兹境它乾城(今新疆库车附近,其址未详).十四年,班超还洛阳,继任者有任尚、段禧.安帝永初元年(107),西域乱,征禧还,自此不复置都护.至延光二年(123),以班勇为西域长史,复平西域,遂以长史行都护之职. 汉朝设立的西域最高行政军事长官.西汉宣帝第二年(公元前68年)派侍郎郑吉屯田渠黎(今新疆尉西晋-西域都护府、乌孙
黎一带),与匈奴争夺东师,使护卫鄯善以西“南道”诸国安全.至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逐日归降汉朝,郑吉派兵迎之,宣帝又命郑吉监护车师西北方(北道)各国的安全,因总领两道,遂号都护,此后“都护”就成为西汉派驻西域的最高长官的正式官名.西域都护官秩二千石,相当内地郡守,其下设副校尉、丞、司马等属吏.西域都护的设置,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民族间的团结和经济文化交流,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同时,因其在当地实行屯田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域农业生产的发展.王莽时期撤除,东汉或设或撤,安帝永初元年(107年)撤除.
编辑本段设立
西汉统一西域后,建立了西域都护府.西汉时期的西域都护
公元前108年,西汉出兵攻破楼兰、车师,打败大宛后,在轮台、渠犁驻兵屯田,建立了“使者校尉”,管理屯田事宜.这是西汉在西域设置的最早的行政机构.公元前68年,西汉派特郎郑吉、校尉司马憙到渠犁一带屯田.公元64年,任命郑吉为“护鄯善以西使者”,主护南道.公元前60年,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统管南道和北道,都护府设在乌垒城(今轮台东北).西汉从张骞通西域开始,到郑吉出任西域都护,终于完成了统一西域的大业.护,就是带兵监护;都护,就是总监护.昭宣时期进一步加强了汉王朝同西域诸国的联系.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内乱,其在西域设置的僮仆都尉日逐王降汉,匈奴在西域的势力更为削弱.宣帝遂于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任命汉王朝派驻在西域的骑都尉郑吉为西域都护,统领西域诸国.郑吉在乌垒(新疆轮台县境内)建立都护府.这是中央王朝在新疆地区设置行政机构的开始.都护是西汉王朝驻西域的最高行政长官,官秩二千石,相当于内地的郡守.其下属官有副校尉、丞、司马、侯、千人等.西域都护的设立,使汉王朝的政令通行西域,汉王朝有权对西域诸国册封国王,任命官吏,调遣军队,征发粮草.这表明,早在二千年前,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葱岭等地在内的新疆地区已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西域都护设立后,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传入西域诸国,极大地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保障了通往西方的 丝绸之路 的畅通,在南、北两条通道上,商人使者往来频繁,大大地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编辑本段辖区
中国西汉以后,对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今新疆乃至更远地区的总称.今新疆境内的西域以天山为界,分为西汉-西域都护府
南北二部,南部为塔里木盆地,北部为准噶尔盆地.西汉初年,西域共有36国,绝大多数分布在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的绿洲上.这些国家多以城郭为中心,兼营农牧,有的还能自铸兵器,只有少数国家逐水草而居,粮食仰赖邻国供给.西域诸国语言不一,互不统属,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其他原因,每国的人口一般只有几千人到两三万人,最少的仅有几百人.与今新疆相邻的中亚诸国,当时也被称为西域. 西汉初年,匈奴的势力伸展到西域,征服了这些国家.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为一体,中原和西域以至更远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汉宣帝时,始设西域都护,为西域最高军政长官.王莽时期,西域分割为55个小国,其中北道诸国,复受制于匈奴,汉遂罢都护.明帝时,东汉开始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又遣班超出使西域,西域遂平.后以西域长史行都护职.建安年间,凉州大乱,西域始与中原暂时断绝联系.西域虽然几度因政局波动暂与汉廷中断联系,但商业往来并未受很大影响. 隋朝统辖的煌郡以西、唐朝统辖的沙州(天宝、至德时沙州更名为煌郡)以西的疆域,称为西域.汉西域诸国图高昌故城遗址隋初,突厥和吐谷浑势力强盛,今河西走廊以北的沙碛和草原地区由突厥直接控制;以西的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焉耆诸国依附突厥;以南今青海地区归吐谷浑.吐谷浑的势力西达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新疆且末南),控制着南北朝时期经过赤岭(在今青海湖之南)、伏俟城(今青海湖西、布哈河南)、鄯善、且末的东西交通线. 唐代前期对西域的统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唐朝时期西域都护
①唐在伊吾设伊州,在高昌设西州,在西突厥原屯兵的可汗浮图城设庭州.西州、庭州在某些时期虽然也是军事性质的都护府的所在地,但三州实行与中原相同的州县制,在州县乡里按律令推行与中原大同小异的均田制、租庸调、差科、府兵制、学校等制度. ②天山南北地区设置军事性质的都护府.唐在西域最先建立的是安西都护府.都护府之下,从太宗到玄宗时期陆续添置军、镇、戍、守捉、堡、烽堠等一系列级别的军事建置. ③在天山以北的西突厥、突骑施等草原游牧民族活动的地区,唐朝设立羁縻性质的都护府、都督府和羁縻州,安置降附唐朝的部落.这些羁縻性质的都护府、都督府州均归安西都护府和后来设置的北庭都护府管辖. ④葱岭(今帕米尔)以西地区置安西都护府遥领的羁縻府州.睿宗景云二年(711)至玄宗开元初,唐于缘边逐步设置节度使.安西和北庭的都护也开始兼有节度之号.唐代经营西域150年(640~789),对于巩固唐代西北边防,促进民族的融合,保护东西方的内陆交通,推进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唐代以后,西域与中原均保持着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
编辑本段意义
汉朝与匈奴在西域的争霸中,除了公主出塞和亲外,真正决定性的胜利是在战场上取得的.汉武帝对西域发动了几次军事行动,最大的一次出动了十几万兵力、十几万头牲口和十几万民工,征服了大宛.由于交通线太长,补给困难,汉朝虽然控制了天山南路,但对天山以北还不能经常控制,那里的国家还受到匈奴的威胁,不敢完全服从汉朝.又经过多次战争,到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汉朝终于取得决定性胜利,完全控制了天山北路,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西域都护府的辖境包括自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天山南北,直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和帕米尔高原以内的范围,初期有三十六国,以后增加到五十国,治所设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东野云沟附近).西域都护府既是汉朝的军事驻防区,也是一个特殊的行政区.一方面它与内地的正式政区不同,不设置郡、县,依然保留原来的国,汉朝一般不干预它们的内部事务,但掌握它们的兵力和人口等基本状况;另一方面,都护代表朝廷掌管这些国家的外交和军事权,可以调动它们的军队,决定它们的对外态度,必要时还可直接废立他们的君主,甚至取消某一个国.正因为如此,西域都护府也是汉朝疆域的一部分.西域都护的设置,使西域正式成为了汉朝版图.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编辑本段撤消
清政府统一新疆后,于1762年10月设立伊犁将军府,在新疆实行以伊犁将军为首的军事统治.伊犁将军对于新疆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又分别实行不同的统治制度.在北疆实行的是扎萨克制度,在东疆汉人较多的地区实行郡县制度,在南疆维吾尔族大部分地区沿袭原有的伯克制度,但取消了伯克的世袭制.1882年沙俄被迫归还中国伊犁地区以后,清朝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建省. 辛亥革命后,1912年3月新疆巡抚袁大化遵旨承认共和,从此新疆进入民国时期.1919年,阿勒泰地区改归新疆省长管理.1944年9月以前,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相继在新疆实行封建割据式的独裁统治,他们使新疆处于封闭的状态,与中原的联系被人为地切断.这期间,新疆制度多变,局势动荡.1933年8月,英国、印度政府派出间谍利用印度商人在南疆的广泛联系,收买许多当地人充当英国间谍和宣传员,鼓吹“大土耳其主义”和“大伊斯兰主义”.1933年11月12日,在英国驻喀什领事的精心策划并给予1000支来福枪和200名士兵的支持下,“东土耳其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在喀什宣告出笼,并提出“保护宗教,杀汉灭回”的口号,推行极端的宗教主义和民族主义,对回、汉等民族人民采取斩尽杀绝的政策.1934年2月6日,马仲英所部军队开进喀什,“东土耳其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不堪一击,土崩瓦解. 1944年9月,在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三个地区以及其他一些地区,爆发了一场由多民族群众参加的起义.民族军打到了玛纳斯河西,与国民党军队对峙,时称“三区革命”. 1949年1月,国民党当局为缓和新疆各族人民的斗争情绪,改组了省政府,任命包尔汉为新疆省政府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于1949年8月26日解放兰州后,直插张掖,解放酒泉,兵临玉门关,进逼新疆.同时,中共中央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和平解放新疆. 1949年9月25日和26日,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接受中共的和平解放新疆的主张,相继通电起义.正在北京参加政协会议的赛福鼎也发表声明,代表新疆各族人民表示支持陶峙岳和包尔汉的正义行动.新疆通过和平方式获得解放,维吾尔族和新疆各族人民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新疆和平解放后,中共中央立即设立新疆分局,直接领导新疆的各项工作.1949年12月17日,以包尔汉(维吾尔族)为主席,高锦纯、赛福鼎(维吾尔族)为副主席,由新疆各民族和各界代表组成的新疆人民政府成立. 1952年9月,新疆省第一届第二次各族各界代表会议通过决议,成立了“新疆省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筹备委员会”.新疆的民族区域自治首先从帮助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建立相应的民族自治地方开始.1953年先后成立了3个民族乡;1954年成立了5个自治州、6个自治县.锡伯、回、蒙古、柯尔克孜、哈萨克、塔吉克等民族有了自治地方. 1955年9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撤消新疆省建制,并以原新疆省的行政区域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行政区域”.1955年9月20日,新疆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拥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撤消新疆省建制〉的决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草案)》.选出了37人为委员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其中维吾尔族19人,赛福鼎(维吾尔族)为主席.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
编辑本段遗址
西域都护府位于巴音郭楞西北部的轮台县.野云沟乡和策大雅乡结合部距库尔勒市113公里,距轮台县西域都护遗址
城58公里,东经85°04',北纬42°00',海拔高度990米,现已辟为巴音郭楞的一个旅游点,吸收中外游客之多. 在此处有两处古城遗址:一处是乡政府东面1公里的一座小方城池,被水流冲刷过,城垣仅存1米,夯土干打垒建筑,建筑材料为黄沙土、防潮层,拉筋建筑材料为胡杨树枝,每0.33米为一叠层,周长约百米,城内散布着青灰色陶片,有白色的刻画点云纹和水波纹,城东有一城楼,南有城门.另一处古城遗址在乡政府东面10公里公路北侧,当地人称白土墩.1928年我国著名的史地专家黄文弼先生在上述两处遗址上发掘出一些存贮粮食的陶罐,认为是西域都护府设立时期士卒在这里屯守的用物.黄文弼先生还在野云沟乡东北300米处发现了另一处较大的遗址,可惜现已辟为农田,他在所著的《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写道:“野云沟村南约半里,有一高阜,面为深沙堆集,上生芦苇,间有红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