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是晏子使楚及晏子将至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08:57:05
英语翻译是晏子使楚及晏子将至楚英语翻译是晏子使楚及晏子将至楚英语翻译是晏子使楚及晏子将至楚晏子使楚①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②,今方来③,吾欲辱之④,何以也⑤?”左右对曰:

英语翻译是晏子使楚及晏子将至楚
英语翻译
是晏子使楚及晏子将至楚

英语翻译是晏子使楚及晏子将至楚
晏子使楚①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②,今方来③,吾欲辱之④,何以也⑤?”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⑥.王曰,何为者也⑦?对曰⑧,齐人也.王曰,何坐⑨?曰,坐盗⑩.”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⑾,酒酣⑿,吏二缚一人诣王⒀.王曰:“缚者曷为者也⒁?”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⒂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⒃?”晏子避席⒄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⒅,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⒆.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⒇.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21?”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22,寡人反取病焉23.”
注释: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这两则故事的题目都是编者加的.《晏子春秋》是春秋时期齐相晏婴言行轶事的汇编.书中有许多结构完整、描写生动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贤良正直的忠臣形象.全书共八卷.
②〔齐之习辞者也〕齐国的很会说话的人.习,熟练.辞,言词.
③〔今方来〕现在正要来.
④〔辱之〕羞辱他.
⑤〔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
⑥〔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当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为,于、在.
⑦〔王曰,何为者也〕您就问,“干什么的?”
⑧〔对曰〕我回答说.
⑨〔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的意思.
⑩〔坐盗〕犯了偷窃的罪.盗,偷窃.
⑾〔赐晏子酒〕请晏子喝酒.赐,赏赐,古代君主拿东西给别人叫“赐”.
⑿〔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⒀〔吏二缚一人诣(yì)王〕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诣,到……去.
⒁〔缚者曷(hé)为者也〕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曷,同“何”.
⒂〔视〕看着.
⒃〔齐人固善盗乎〕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固,本来.善盗,擅长偷窃.
⒄〔避席〕离开座位.这是表示郑重和严肃的意思.席,坐具.古时候把席子铺在地上,人坐在席上,所以座位叫“席”.
⒅〔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zhǐ)〕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枳,也叫“枸橘”,果实酸苦.
⒆〔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徒,只是.其,它的.
⒇〔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为什么会这样呢?水土不一样啊.然,这样.
21〔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一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难道楚国的水土使他擅长偷东西吗?得无,莫非、难道.
22〔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圣人,这里指晏子.熙,同“嬉”,开玩笑.
23〔寡人反取病焉〕我反而自找倒霉了.寡人,楚王自称.古时候诸侯自称“寡人”,表示谦虚.取病,自找倒霉.焉,语气助词,相当于“啦”.
★晏子使楚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晏子辞①千金
晏子方食②,景公使使者至③,分食食之④,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⑤,言之公⑥.公曰:“嘻⑦!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⑧!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⑨.”使吏致⑩千金与市租⑾,请以奉宾客⑿.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⒀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⒁君之赐,泽覆三族⒂,延及交游⒃,以振⒄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⒅,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⒆,是臣代君君民也⒇,忠臣不为21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22也,仁人不为也;进23取于君,退得罪于士24,身死而财迁于它人25 ,是为宰藏26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27,一豆之食28,足于中,免矣29.”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30,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31 .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32?故再拜而不敢受命33 .”
注释:
①〔辞〕辞却,不受.
②〔方食〕正在吃饭.
③〔景公使使者至〕齐景公派使臣来到.景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名杵臼,前547—前490在位.使使者,派使臣.
④〔分食食(sì)之〕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者吃.
⑤〔反〕同“返”.
⑥〔言之公〕言之于公.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齐景公.
⑦〔嘻(xī)〕叹词,表示惊叹.
⑧〔若是其贫也〕其贫若是乎!他穷得像这样.
⑨〔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过,错误.
⑩〔致〕送.
⑾〔市租〕买卖货物的税款(指收税权).
⑿〔请以奉宾客〕请求让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奉,供养.
⒀〔再拜〕拜两次.表示十分恭敬.
⒁〔以〕由于.
⒂〔泽覆三族〕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
⒃〔延及交游〕延伸到朋友.交游,朋友.
⒄〔振〕同“赈”,救济.
⒅〔婴闻之〕我听说这样(引古语常常这样说).
⒆〔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给百姓.夫,助词,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⒇〔是臣代君君民也〕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君民,为人民之君,统治人民.
21〔不为〕不这样做.
22〔筐箧之藏〕用筐箧收藏财物,指敛财.筐和箧都是竹器.
23〔进〕向上.指在朝中.下文“退”指在朝外.
24〔得罪于士〕意思是,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
25〔财迁于它人〕财物转为别人所有.
26〔为(wèi)宰藏〕为家臣蓄积财物.
27〔十总之布〕一种质地较粗的布.总,丝八十根.
28〔一豆之食〕一样食物.豆,古代一种食器.
29〔足于中,免矣〕意思是内心满足就可以免于忧患.
30〔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书社,书写社的人名.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里,里各立社.
31〔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
32〔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想来这是管仲的错,是我的对吧?意,推测.
33〔受命〕接受君命.
★晏子辞千金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来到,(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惊叹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晏子没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两拜而辞谢道:“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有衣穿,有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并没有推辞,你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想来这是管仲的错,是我的对吧?因此再次拜谢而不能接.”

晏子使楚①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②,今方来③,吾欲辱之④,何以也⑤?”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⑥。王曰,何为者也⑦?对曰⑧,齐人也。王曰,何坐⑨?曰,坐盗⑩。”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⑾,酒酣⑿,吏二缚一人诣王⒀。王曰:“缚者曷为者也⒁?”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⒂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⒃?”晏子避席⒄ 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

全部展开

晏子使楚①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②,今方来③,吾欲辱之④,何以也⑤?”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⑥。王曰,何为者也⑦?对曰⑧,齐人也。王曰,何坐⑨?曰,坐盗⑩。”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⑾,酒酣⑿,吏二缚一人诣王⒀。王曰:“缚者曷为者也⒁?”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⒂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⒃?”晏子避席⒄ 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⒅,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⒆。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⒇。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21?”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22,寡人反取病焉23。”
注释: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这两则故事的题目都是编者加的。《晏子春秋》是春秋时期齐相晏婴言行轶事的汇编。书中有许多结构完整、描写生动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贤良正直的忠臣形象。全书共八卷。
②〔齐之习辞者也〕齐国的很会说话的人。习,熟练。辞,言词。
③〔今方来〕现在正要来。
④〔辱之〕羞辱他。
⑤〔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
⑥〔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当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为,于、在。
⑦〔王曰,何为者也〕您就问,“干什么的?”
⑧〔对曰〕我回答说。
⑨〔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的意思。
⑩〔坐盗〕犯了偷窃的罪。盗,偷窃。
⑾〔赐晏子酒〕请晏子喝酒。赐,赏赐,古代君主拿东西给别人叫“赐”。
⑿〔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⒀〔吏二缚一人诣(yì)王〕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诣,到……去。
⒁〔缚者曷(hé)为者也〕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曷,同“何”。
⒂〔视〕看着。
⒃〔齐人固善盗乎〕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固,本来。善盗,擅长偷窃。
⒄〔避席〕离开座位。这是表示郑重和严肃的意思。席,坐具。古时候把席子铺在地上,人坐在席上,所以座位叫“席”。
⒅〔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zhǐ)〕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枳,也叫“枸橘”,果实酸苦。
⒆〔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徒,只是。其,它的。
⒇〔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为什么会这样呢?水土不一样啊。然,这样。
21〔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一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难道楚国的水土使他擅长偷东西吗?得无,莫非、难道。
22〔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圣人,这里指晏子。熙,同“嬉”,开玩笑。
23〔寡人反取病焉〕我反而自找倒霉了。寡人,楚王自称。古时候诸侯自称“寡人”,表示谦虚。取病,自找倒霉。焉,语气助词,相当于“啦”。
★晏子使楚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侍臣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晏子辞①千金
晏子方食②,景公使使者至③,分食食之④,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⑤,言之公⑥。公曰:“嘻⑦!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⑧!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⑨。”使吏致⑩千金与市租⑾,请以奉宾客⑿。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⒀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⒁君之赐,泽覆三族⒂,延及交游⒃,以振⒄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⒅,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⒆,是臣代君君民也⒇,忠臣不为21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22也,仁人不为也;进 23取于君,退得罪于士24,身死而财迁于它人25 ,是为宰藏26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27,一豆之食28,足于中,免矣29。”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30,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31 。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32?故再拜而不敢受命33 。”
注释:
①〔辞〕辞却,不受。
②〔方食〕正在吃饭。
③〔景公使使者至〕齐景公派使臣来到。景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名杵臼,前547—前490在位。使使者,派使臣。
④〔分食食(sì)之〕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者吃。
⑤〔反〕同“返”。
⑥〔言之公〕言之于公。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齐景公。
⑦〔嘻(xī)〕叹词,表示惊叹。
⑧〔若是其贫也〕其贫若是乎!他穷得像这样。
⑨〔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过,错误。
⑩〔致〕送。
⑾〔市租〕买卖货物的税款(指收税权)。
⑿〔请以奉宾客〕请求让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奉,供养。
⒀〔再拜〕拜两次。表示十分恭敬。
⒁〔以〕由于。
⒂〔泽覆三族〕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
⒃〔延及交游〕延伸到朋友。交游,朋友。
⒄〔振〕同“赈”,救济。
⒅〔婴闻之〕我听说这样(引古语常常这样说)。
⒆〔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给百姓。夫,助词,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⒇〔是臣代君君民也〕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君民,为人民之君,统治人民。
21〔不为〕不这样做。
22〔筐箧之藏〕用筐箧收藏财物,指敛财。筐和箧都是竹器。
23〔进〕向上。指在朝中。下文“退”指在朝外。
24〔得罪于士〕意思是,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
25〔财迁于它人〕财物转为别人所有。
26〔为(wèi)宰藏〕为家臣蓄积财物。
27〔十总之布〕一种质地较粗的布。总,丝八十根。
28〔一豆之食〕一样食物。豆,古代一种食器。
29〔足于中,免矣〕意思是内心满足就可以免于忧患。
30〔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书社,书写社的人名。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里,里各立社。
31〔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
32〔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想来这是管仲的错,是我的对吧?意,推测。
33〔受命〕接受君命。
★晏子辞千金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来到,(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惊叹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晏子没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两拜而辞谢道:“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有衣穿,有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并没有推辞,你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 “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想来这是管仲的错,是我的对吧?因此再次拜谢而不能接。”
----从晏子使楚看晏子的外交特点
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面对楚王的侮辱,他胸有成竹、沉着冷静,凭着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了国家和个人的尊严,不辱使命。文中两则故事,展示晏子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的风采,下面让我们一道来看看晏子是如何运用过人的智慧、巧妙的言辞战胜楚王的。
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晏子身“短”,于是“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这番无礼举动,无非是想以此来侮辱晏子,进而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作为使者,在外交场合他代表的是国家,晏子受辱,自己的祖国也势必跟着蒙羞。智慧的晏子一眼便洞悉对方不良居心,“不入”表现了晏子态度的坚决;“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这句话,不卑不亢、掷地有声,彰显出晏子的铮铮傲骨。“使狗国者,从狗门入”,言下之意就是如果让我钻狗洞,那楚国就是狗国,你侮辱我是狗,就等于承认自己也是狗。在这里,晏子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办法,让对方自取其辱而又有苦难言,于是“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拿起慧的武器,不但自己没受辱,反而让对方蒙羞。
二、针锋相对,捍卫尊严。
见到楚王后,傲慢的楚王继续公然寻衅,先是讽刺齐国没有人才,后又讽刺晏子没有才能。如果说先前对晏子的人身攻击尚显得隐晦的话,那么此时的楚王已经是明目张胆、肆无忌惮了。对此,晏子针锋相对、毫不示弱,他以“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之语严斥楚王“齐无人”的谰言,显示了强烈的爱国之心。面对楚王对自己的侮辱,晏子先顺其意承认“婴最不肖”,再突施反击“故宜使楚”:我最无能,所以只好出使最无能的楚国。晏子这番机智幽默的反击,就如那功夫已臻化境的大侠,双手潇洒随意地一挥,便消解了楚王凌厉的攻势。于己,维护了尊严;于国,捍卫了荣誉。
三、类比推理,巧妙反击。
在第二则故事中,楚王以“齐人固善盗乎”来讽刺齐国人到楚国为盗没出息,企图羞辱晏子、贬损齐国。我们姑且不论楚王精心设计骗局的卑鄙,即便是真有此事,也不能以偏概全,说明齐国人没出息啊。对楚王自以为得计的诘问,晏子先机智地避其锋芒,宕开一笔,以“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喻,说明外部环境对事物内部本质产生显著影响的道理,再由物及人,顺势推导出“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的原因,即是“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这样,由“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暗地里讽刺楚国偷盗成风的不良风气,暗示楚王治国的无能。这番机智巧妙的辩驳,让楚王低头认输,让晏子不辱使命。
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外交家。起初,他按照"世卿世禄"制的传统,继其父晏弱(晏桓子)为齐国大夫,后任国相,历辅灵公、庄公、景公三朝。
晏子生活的时期,是春秋末期。这是中国古代社会发生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社会各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春秋时期的长期争霸战争,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当时中原地区出现了普遍地厌战情绪和一系列"弭兵"活动。与此同时,在各诸侯国内造就了一大批军功新贵,随着他们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和宗法血缘关系破坏,他们迫切要求取得统治权力,向衰落中的公室旧贵族展开了夺权斗争。与这一时期的社会特点相适应,晏子对外反对侵伐战争,对内,主张实施尚贤和爱民的仁政德治。晏子的政治活动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两个时期正好体现了上述两个方面。前期的活动主要是在灵公、庄公时期,以反对齐国参加对外侵伐战争,主张偃武修文为主。后期即在景公时期,以反对横征暴敛,主张宽政省刑,节俭爱民为主。
晏子一生,主要在齐国的政治舞台上度过,他忠君而不保守,机智灵活而不固执呆板,遵礼尚贤而又节俭爱民。司马迁作《史记》,将他与齐国的另一著名宰相管仲并列在一起作传(《史记·管晏列传》),并对两人进行了这样不同的评价:"晏子俭矣,夷吾(管仲)则奢;齐桓以霸,景公以治。"
在中国历史上,充满智慧的人不少,但晏婴却是一个很独特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他身处相位(三国时代的曹操、诸葛亮也是宰相),更在于他的"智慧流派"与众不同:既不同于曹操的奸滑阴狠,也不同于诸葛亮的一本正经,而是充满幽默和灵气。更主要的是:晏婴是一个丑陋的矮个子,却当上相国。不仅当上相国,而且能够以各种巧妙的方式,影响三代君主和臣民,并使齐国的影响,在春秋各国中不可小视。
据司马迁的记载,在汉武帝时,就有《晏子春秋》一书流传。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