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革幼而聪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02:36:27
文言文 革幼而聪敏
文言文 革幼而聪敏
文言文 革幼而聪敏
原文 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宿卫,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梁书江革传》) 2译文 江革小时候就很聪明,很早就显出他的才华和天赋,六岁时就会写文章.江柔之非常赏识他,说:“这个孩子一定会振兴我的家族.” 江革九岁时父亲去世,他和孪生弟弟江观一起相依为命,读书也没有老师朋友指点,兄弟两人就互相勉励,读书始终十分刻苦.十六岁时母亲也去世了,他因为孝顺而闻名.服丧完毕后,江革就和弟弟江观一起来到太学,被增补为国子生,在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南齐的中书郎王融、吏部(官员),谢朓对他很推崇.谢朓曾经担任皇家夜间警卫,回家时(顺路)拜访江革.当时下着大雪,(谢朓)看见江革盖着破棉被,铺着单薄的席子,但是沉醉于学习中不知疲倦(寒冷),叹息了很长时间,于是就脱下自己身上的棉衣,并亲手割下半片毡给江革作为卧具才离开. 3注释 革:人名,江革 属文:写文章 柔之:江革的父亲江柔之 深:十分,很 艰:去世 赏器:赞赏,赏识 兴;振兴 俱:一起去 父艰:父亲去世 弟观:弟弟江观 同生:孪生兄弟 少:年少的时候 傍无师友:读书没有老师和朋友指点 兴:振兴 俱:都 闻:闻名 过:经过,拜访 耽:入迷 敝:破旧 著:穿 训勖:督促,勉励 宿卫:值夜班 钦重:敬重 襦:短袄 4注释 齐:南朝齐 服阕:服孝期满 5作者 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学家.约生于梁末陈初,在八十岁左右去世.世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他随父姚察在陈朝灭亡后到隋朝做官,迁至北方,故两《唐书》中《姚思廉传》称其为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 祖父姚僧垣“少好文史”,还“医术高妙,为当世所推”①.曾多次治愈皇帝和王公大臣的疑难病症,得到赏赐颇多.名声也越来越大,以至于边地和外域都前来求医.僧垣“每得供赐,皆回给察兄弟”②.姚察、姚最兄弟就是靠这种较充裕的收入,游历求学,购聚图书,见闻日益广博. 姚察十三岁时就显露出才华,“于宣猷堂听讲论难,为儒者所称”③.姚察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保持终生,即使在当了陈朝吏部尚书以后,仍大力寻求天下图书,遇到没见过的书即马上抄录下来.他聚书多达万余卷,并都阅读过①,为梁、陈、隋之际公认的著名学者.隋平陈以后,隋文帝杨坚也以能得到姚察而高兴,他对臣下说:“闻姚察学行当今无比,我平陈唯得此一人.”②姚察的著作很丰富,有《汉书训纂》30卷,《说林》10卷,《西聘》、《玉玺》、《建康三钟》等记各1卷,还有《文集》20卷,并行于世.此外,还有未撰成的梁、陈二史. 这样的家学传统,对姚思廉有良好影响,少年时就喜好史学,不仅聪颖,而且勤奋学习,除了读书,再没有其他嗜好,甚至从不过问家人的生计状况. 6出处 《革幼而聪敏》出自姚思廉的作品(《梁书江革传》)[1] 《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姚思廉撰《梁书》,除了继承他父亲的遗稿以外,还参考、吸取了梁、陈、隋历朝史家编撰梁史的成果.该书特点之一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当时流行的骈体文,而以散文书写.
江革幼年起就很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