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东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求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8 13:42:03
苏轼的东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求答案苏轼的东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求答案苏轼的东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求答案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东坡先生”.对于东坡的由来,笔者

苏轼的东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求答案
苏轼的东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求答案

苏轼的东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求答案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东坡先生”.对于东坡的由来,笔者读其尺牍,从中得到启发. 苏轼《与王定国四十一首·十三》(苏东坡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中有这么一段话:“自到此,惟以书史为乐,比从仕废学,少免荒唐也.近于侧左得荒地数十亩,买牛一具,躬耕其中.今岁旱,米贵甚.近日方得雨,日夜垦辟,欲种麦,虽劳苦却亦有味.邻曲相逢欣欣,欲自号鏖糟陂里陶靖节,如何?” 鏊ao糟:《古代汉语词典》1.拼死杀敌.2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吴下方言考·二箫》:“苏东坡与程伊川议事不合,讥之曰:‘颐可谓鏊糟鄙俚叔孙通矣.’按鏊糟,执拗而使人心不适也.”3.肮脏,不干净.看起来1、3两项都不符合本文的意境,只有第2项是作者本意,可以将“鏊糟”理解为: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不随波逐流之意.陂bei:有几种解释,一为山坡、斜坡,一为水边,水边障水的堤岸,一为积蓄水的池塘.此处与前后文呼应,应是山坡、斜坡的意思.陶靖节:陶渊明死后亲友私下称其谥号为靖节. 这里,一是苏轼明确提出 “欲自号”的想法.二是这个号由鏊糟——表面上固执任性,骨子里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不随波逐流;陂里——居住在山坡上的农家,或在山坡上生活的老农;陶靖节——像陶渊明一样的高洁品格的隐士组成.东坡“《江城子·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词云:“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境,吾老矣,寄余龄.”苏轼以渊明为自己前生,在他的身上,我们常常能寻找到陶渊明的影子,苏轼把自己躬耕东坡之地视作是陶渊明的斜川之游.他们都能在逆境中保持知识分子的气节和品格,不随波逐流;在为官方面,他们都是为官一方,造福百姓.他从陶渊明的身上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形式,生命的另一种乐趣.正是有了这种向往,才使自己没有陷入极度悲观失望之中而不能自拔.苏轼对陶渊明的向往倾慕,就是战胜物质上的极度贫困,思想上的高度压力的精神武器.苏东坡比起陶渊明,两人个性与追求并不尽相同,陶渊明归隐而不仕出于自愿,东坡则出之无奈.东坡尽管有脱俗出世的一面,但受父亲的影响,又有匡扶社稷,救助黎民的思想.在《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中写道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东坡先生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 有人考证,宋汴京城外有一沼泽地名叫“鏖糟陂”,“有大泽,弥望草莽,”“而夏秋积水,沮洳泥淖.” 因此,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司马光逝世,为朝臣祭奠之事,东坡先生与程颐争执,东坡说程颐可谓“鏖糟陂里叔孙通”,有人认为东坡是说程颐是“从脏乱之地而来的冒牌叔孙通”.余以为此说欠妥,如果将鏖糟理解为“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那么“鏖糟陂里叔孙通”就解释为“不听从别人意见,固执任性的孙叔通”,这样既符合程颐的道学家身份,也与其性格相符,同时也与东坡先生幽默调侃说话方式相一致.结合当年苏轼贬居黄州,经营东坡,“欲自号鏖糟陂里陶靖节”,就证明“鏖糟陂里叔孙通”不能理解为“从脏乱之地而来的冒牌叔孙通”.从东坡认可的、朝云的那句有名的戏言,先生“一肚皮的不合时宜”,也验证了鏖糟就是: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所以,苏轼的自号“东坡”,是有着宁愿过着农民样躬耕的清贫生活,也要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保持个人高尚的情操和人格深刻内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