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央集权为什么会导致官员腐败和官僚主义腐败当然以前也有,可是为什么清朝腐败会这么严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11:33:58
清朝中央集权为什么会导致官员腐败和官僚主义腐败当然以前也有,可是为什么清朝腐败会这么严重?
清朝中央集权为什么会导致官员腐败和官僚主义
腐败当然以前也有,可是为什么清朝腐败会这么严重?
清朝中央集权为什么会导致官员腐败和官僚主义腐败当然以前也有,可是为什么清朝腐败会这么严重?
晕,上面那几个说的和没说有什么区别人家问清朝和别的朝代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更严重,你们说的理由都是各朝共有的为什么就清朝严重呢.
其实怎么说呢,理由比较多吧,毕竟清朝和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少数民族的统治,因此各种旗人和汉人的矛盾造成许多问题.另外朝廷大员当中虽说也有很多汉官,但仔细比较下就会知道,满官仍是主题,而满族贵族的子弟不用捐官靠着父荫即可当官造成了很多昏庸无能之辈都成为了官员了,这些积习越来越严重,到后来就形成了满清的特别腐败.
最主要的是捐官制度,从制度上腐败
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封建制度的弊端~
腐败历来就有.清朝是外族统治汉族,所以,一些皇族和满请贵族拥有很高的政权.汉人想要爬上去就必须加倍的贿络这些人,导致了腐败加剧.
最腐败的应该属明朝啊,不是清朝。
清朝的俸禄少也是其中1个原因
主要是因为清政府是少数民族,要统治偌大一个汉人占绝大多数的,就必须高度集权。
高度集权,你知道是什么结果,什么都是当官的说了算。当官的权利之大。权利越大,自然腐败的可能和程度就越大。
1、中央集权的一个显著的不良后果就是官僚系统臃肿,腐败现象丛生。清代我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因此清朝在腐败和官僚作风上是最有潜力的。
2、清朝前期对官僚问题抓得还是比较严的。但到了乾隆时期,从皇帝到各级官吏好大喜功,统治者放松了吏治,丢弃了先前廉政简政的传统,在皇帝的带头下,奢靡贪污之风日益盛行。
3、由于乾隆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六巡江南,劳民伤财,国库日渐空虚,为了充实国...
全部展开
1、中央集权的一个显著的不良后果就是官僚系统臃肿,腐败现象丛生。清代我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因此清朝在腐败和官僚作风上是最有潜力的。
2、清朝前期对官僚问题抓得还是比较严的。但到了乾隆时期,从皇帝到各级官吏好大喜功,统治者放松了吏治,丢弃了先前廉政简政的传统,在皇帝的带头下,奢靡贪污之风日益盛行。
3、由于乾隆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六巡江南,劳民伤财,国库日渐空虚,为了充实国库,百姓头上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这给腐败和官僚主义的泛滥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4、统治者面对严重的官僚问题却视而不见,粉饰太平,不听劝谏(甚至严惩劝谏之人),也是造成官僚问题严重的原因之一。
收起
皇帝个人喜好,如乾隆睁开眼睛看和珅贪污,主要还是监督制度的不完善的原因。
满清统治的基石就是用腐败拉拢社会上层,与明严厉到变态的反腐截然相反。满清以此战胜大明,也因此失去天下。
笑谈清朝的买官卖官
文章提交者:沉醉不醒 加贴在 铁血杂谈[深水区]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
这是我发在历史区的原创文章,转到深水区来的,写清朝的捐官制度。
我记得中国历史上好像所有的朝代里面只有清朝是把捐纳作为国家制度下的正常...
全部展开
满清统治的基石就是用腐败拉拢社会上层,与明严厉到变态的反腐截然相反。满清以此战胜大明,也因此失去天下。
笑谈清朝的买官卖官
文章提交者:沉醉不醒 加贴在 铁血杂谈[深水区]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
这是我发在历史区的原创文章,转到深水区来的,写清朝的捐官制度。
我记得中国历史上好像所有的朝代里面只有清朝是把捐纳作为国家制度下的正常升官途径的,其他朝代虽然有,但是都不如清朝这样成系统,而且作为国家一项重要财源来组织经营。康熙征讨准噶尔费用不足,下诏鼓励富户捐纳,因此仅仅山西一省当年1年内捐县丞1万2千人,甘肃半年鼓捣了1万7;雍正年间督考国子监,就是考察那些纳过捐,但还没有正式到任正在等缺的候补官们,结果1万多监生里面9千5百余人不及格,甚至接近6成人交白卷,(这不是我随便编个数字危言耸听,八股文是非常难得,不会就是不会,四书五经里面拿句话出来让你破题发议论,没点真功夫也就只能交白卷了);乾隆时期规定白米20石可捐县丞1个,北京城几乎所有的旗人都拿发给的老米换了个官;嘉庆晚年间国库空虚,捐生人数捐到了22万;……可怕啊,当时全国只有1300个县,竟有20多万候补在虎视眈眈。雍正的3个模范总督,李卫是雍正家奴,鄂尔泰是祖宗余荫,田文镜是捐纳出身,竟没有一个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及第。捐纳之风如此猖獗以致清朝后期官场内几无净身士人,前期正牌子进士、同进士出身的“正途”官员是不与纳捐的“异途”官员一起排班站立的,但到了后期自然而然就没有这种禁忌了,原因就是因为拿钱买官的人太多了,一眼看去密密麻麻几乎都是花钱买来的顶戴。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靠这种取士制度,不亡才叫没天理。
有一个笑话挺有意思:山西一个土财主,6岁时家里人给他捐官之后等了80多年终于等来了同知的委任状,家里接到后立马张灯结彩,在门头高悬一块大匾:斯文人家,于是有人出对联:年过八旬尚称“童”可云寿考,到老五经尤未熟不愧“书”生(谐音为同知的同和生疏的疏)。
本来捐纳的腐败弊病人人都知道,不想多说的,可是就觉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再罗嗦两句吧。一个知县,明清时代一年俸禄不过区区60两白银,官员吃喝拉撒睡、行动坐卧走就靠这些钱基本是没门了,明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创造了折火耗和踹谷堆,收钱的时候多收些熔炼手续损耗费;收粮的时候在谷堆上狠踹一脚,掉下来的扫扫也就算自己的零花钱了,别笑,张居正老人家就是靠这个养活自己的,而且只要不太过分老百姓一般也能接受,毕竟官员的薪俸收入确实是少。可到了清朝问题就来了,清朝雍正时候实行了火耗归公,火耗没有了,又时兴用制钱顶粮赋(解释一句,清朝时代官价1两白银合铜钱1200枚,可实际银贱铜贵,黑市价格1两白银只能换800枚铜钱。百姓交租用制钱,1200枚才抵1两赋税,可官员转身就能换1两半白银,因此清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雪花,很大一部分是这里飘出来的。)可国家经济发展方面,宋朝用的方法是刺激民间商贸发展,所以当时世界财富总量80%在中国;蒙元靠抢劫屠杀起家,进中原就顾了“杀尽天下张王李赵刘”了,除了将中国人口从1亿2千万降到4千1百万之外毫无建树,经济发展一塌糊涂;明朝靠的是跟今天电力、能源、交通部门差不多的办法,实行国家专营,不过那时候专营的主要是盐、铁、茶和马;清朝就很让我无奈了,当时有人提出倡导商业发展,皇帝不许,可康熙又下诏“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钱是不能从天上掉下来的,哪来?捐官。捐一个知县白银4600两,国家和个人双赢,可谓两全其美啊,可花4600两买个1年工资60两的官,不贪还等什么?这一贪~~~老百姓可就倒了霉。
说句实在话,中国历史上买官卖官的事情每朝都有,花钱买了官那就至少要收回投资成本了,我在看野史的时候读过一则故事非常有意思:康熙朝一个官员到任,先询问当地物价情况,问到当地鸡蛋价贱,1文1枚,老父台焦急万分,马上拿出3万枚铜钱派人到市场上买了3万个鸡蛋,市场蛋价陡升,养鸡人家欣喜万分,给县太爷送了金匾;照我们的智商,这位老公祖就该把鸡蛋按照3文一个卖出去赚个满怀了,可老大人爱民如子,不做那投机倒把的事。过了100来天,老大人又去询问市场情况,居民见了这位老父母亲切万分,反映现在鸡价很高,(都拿去养着生蛋了嘛)大人又着急了,回去就对下人说:现在鸡价高,正好我那些鸡蛋孵出的小鸡也该长大了,100文一只卖出去平抑鸡价,于是士人大悦,又送金匾。年终考评:卓异。老大人又在上面使了一把劲,升官去也。3万的本钱,300万的利润,还落个爱民如子的好名声,佩服啊佩服,这可比现在当官的“研究,研究”高明了不知多少倍,所以说我们的官员素质还有待加强。跑题跑题~~~就此打住。可这么一搞,那297万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阿,清朝又不许自由贸易,无法进行资本冲销,那些中间成本转来转去还不是又加到老百姓头上。这些捐来的官们在下面横行无忌,老百姓可就倒了血霉,山西黑查山一带民风向来很好,康熙早年征西的时候路过,百姓还送给军队粮食1200石,康熙亲笔写“民风淳朴”树碑立传;可到了乾隆年间这里竟然民不聊生,扯旗造反,乾隆派傅恒征讨,花费库银300万两,直杀得黑查山变了颜色。最后追究其原因,康熙路过后所有到任的官员全是捐官,没一个好东西,蚂蚱腿里熬油脂,臭虫头上刮漆粉。百姓上告,上面受理的还是捐官,再往上还是捐官,实在没活路了。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就要骂我了,因为史书中写买官卖官最猖獗的是东汉和明朝,没有清朝什么事,至少清史稿没写。我说没写并不等于没有,东汉地主势力太强大了,地方武装战斗力甚至超过了中央军,西汉时期开疆拓土是为了威震中华,文帝时长安离西北边境只有几十里,可西汉末期西北边境到长安走路要几个月;东汉皇帝在开疆上没什么作为,可地主武装代替了这一职能,因此匈奴最后是向曹操全面投降,地主把持买卖中央的官,当然没什么禁忌了。明朝太监当国这一结论是清朝下的,但实际上明朝一直是实行文官统治,皇帝在明朝权势甚至干不过大学士,因此靠一部满族人写的明史,很难得出公正的结论,至少我是不大相信明史这部书的。清史稿就更不可靠了,厚厚一本书除了歌功颂德还有什么?写的清朝花团锦簇一般,皇帝无比英明,臣子无比忠诚,看了之后真是恨不得让康熙再活500年。可清史稿是有问题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清史稿的原始资料,皇帝的实录也就是皇帝的起居注有问题。
皇帝是绝对不能看实录的,更不能改,因为史笔如铁。第一个看实录的皇帝是李世民,李世民弑兄夺嫡,逼父退位,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看了实录。但他毕竟不敢改,只是另找人大大的美化了他一番,因此二十五史里面独独唐史是两部,而且截然不同。第一个改的就是朱棣,朱棣靖难起家,名和言比李世民还不如,所以他改了实录,亲生母亲不要,把马皇后当了亲妈,但他后面的明朝皇帝没有改的,倒不是不想,是不敢,一大帮文官死死的盯着,随便说说也就算了,真要动了歪脑筋,给骂个狗血淋头绝不夸张。清朝就大大不同了,皇帝是主子,官员一律是奴才。看看《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一类的书,皇帝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就不要记档了,那个就从档里抽出来吧。”这个档是什么?实录。满清遗老们以这种东西为素材写出的玩意,可能记载买官卖官这种丑事么?
也不是清朝所有人都对买官卖官闭口不言,有说的,但是下场很惨。(这个文字狱的案子很有名)。乾隆年间湖南耒阳有个书生叫贺世盛,写了一篇文章痛斥卖官制度,知县接到举报后大怒,把贺世盛抓来非刑拷打,让其明说:是谁卖的官,是谁当的中间人,谁买的。可贺世盛总不能明说:是乾隆卖的官,户部当中间人,你买的吧?于是就给定了罪:“妄诋朝政,肆其悖逆”,本人凌迟处死,他自己的儿子,他兄弟的儿子16岁以上处斩,16岁以下的孩子和妻子、女儿发配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上报后,朝廷大臣签字同意,乾隆批复时候宽宏大量:“特宥赦之,改为处决”。不凌迟了,斩首,其他照旧。谁还敢说买官卖官?那叫捐纳,不是卖官。就好比不是失业是下岗,不是降低是负增长一样有点黑色幽默的意思。~~~~又跑题了~~抱歉抱歉,不谈时政,不谈时政。
不想多写了,再写下去就不叫笑谈了,变成了一句一行泪,一字一掬血了。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人看到了中国的科举考试,叹为观止,认为是世界上最完美的选官制度,后来依此创造了现在的英国文官制度。可是如果他们深入的看一看,看一看科举考试后面的血和泪,看一看清朝捐纳制度造成的结果,他们还会那么想么?
另外,附上清朝捐官价目表,可比超级市场都丰富,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当时1两白银约和现在150—200多块钱的购买力。大家看看,衡量衡量自己能当个什么官。
乾隆三十九年的价钱:京官里面:郎中五品官,银9600两,主事六品官,银4620两,地方官里面:道员四品官,银16400两,知府四品官,银13300两,同知五品官,银6820两,知县七品官,银4620两,县丞就是副县八品官,银980两。
光绪二十六年的价钱:京官:郎中2073两,主事1728两,地方官:道员4723两,知府3830两,同知1474两,知县999两,县丞210两。
价钱降低到也不为通货紧缩,实在是捐官太多了,等不上实缺,谁愿意花那个冤枉钱。所以越捐越多,越捐越滥,越捐越贱。
参考资料:http://bbs.tiexue.net/post_1842889_1.html
回答者: 226688999 - 榜眼 十三级 3-5 04:03
收起
清朝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满清政权入关以前还是奴隶社会。
清朝是满族政权,出于奴化汉人的目的,思想文化上压制很厉害
以往正统的汉人王朝,也同样腐化,但是皇帝权力没有清朝的大,而且手下的官吏还没有变成奴才,明以前,君权与相权有制约,明后,内阁与皇权相互制约,在权利制衡中,腐化现象要少一些,明朝的问题是文官集团势大,皇帝不得不用动用太监。
清朝入关是中国历史的倒退,说得夸张一点,...
全部展开
清朝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满清政权入关以前还是奴隶社会。
清朝是满族政权,出于奴化汉人的目的,思想文化上压制很厉害
以往正统的汉人王朝,也同样腐化,但是皇帝权力没有清朝的大,而且手下的官吏还没有变成奴才,明以前,君权与相权有制约,明后,内阁与皇权相互制约,在权利制衡中,腐化现象要少一些,明朝的问题是文官集团势大,皇帝不得不用动用太监。
清朝入关是中国历史的倒退,说得夸张一点,中国之所以从世界最先进的国家,惰落到今天这种地步,全是满这个野蛮未开化民族惹的祸。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