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CHINA怎么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13:12:36
ON CHINA怎么样
ON CHINA怎么样
ON CHINA怎么样
一直以来,我对于外国人对中国的观察记录都保持着浓厚兴趣,每遇到一本都会毫不犹豫地读完.每种相异文化背景都会带来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透过他们的眼睛去看那些我们早已熟悉的人和事,物与景,会有让人觉得陌生的熟悉感.这种违和感对于我来说常常是种乐趣.这本书覆盖了1949年至今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视角偏重于外交,特别是基辛格博士本人介入与到中美的外交之后的历史.一国的外交必然和其历史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息息相关.所以,这也是一种窥视一个国家历史进程的方法.而且,外交这一视角是真正的外部视角,外交正是一个国家对外部的表达,这不同于很多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对中国内部的观察.对于基辛格来说,这种视角的选择是自然而然的,他拥有着其他观察家所不具备的亲历感受和历史经验.令我惊讶的是基辛格博士对于中国的强烈的好感,以及对中国未来所持有的乐观态度.也许解释他所呈现近乎谄媚的态度的更好的理由之一是,因为国内版本删减了一些负面内容.书中几乎没有太多的批评内容,即使是那些天灾人祸也仅仅是客观冷静的简短描述,不带任何个人评价.对于几代领导人的描述则皆是美好的词语:毛,"强势而又冷峻,是诗人也是战士,是预言家也是旧制度的破坏者";周,"60年来公职生涯中遇到过的最有魅力的人";邓,"高瞻远瞩,契而不舍,实事求是".对于一些有争议的历史事件的看法也颇为善意.例如,毛发动 Wen Ge 的原因有一段相当新颖的描述:“现代化技术的本质是普及同化,这对任何社会的独特性都是威胁;而中国社会恰恰以独一无二为标榜.为了维护这个独一无二的特点,中国在19世纪拒绝效仿西方,结果几近沦为殖民地,饱受列强凌辱.一个世界后,毛发动 Wen Hua Da Ge Ming 的目的之一就是清除有可能把中国纳入一个普遍性文化的现代化因素.” 这些不仅让我想起一个毛时代的词:"糖衣炮弹".但这可能只是种狭隘的恶意.作为一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基辛格博士终身都在从一个美国人的视角反思如何缔造和平.而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时常表达着他对中华文明的钦佩.所以并不需要怀疑他希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平共处的美好愿望的真诚(正如,他在后记中对中美关系做了悲观的历史分析,却做了乐观的展望).中国有一则古训,教导我们如何与人相处:"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国与国之间的相处也许也能借鉴此训.尊重与自己相异的文化,审视本文化中的缺点,这样才能扩大相互宽容的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