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我们的衣食哪里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23:41:56
品德与社会《我们的衣食哪里来》
品德与社会《我们的衣食哪里来》
品德与社会《我们的衣食哪里来》
——说说我们的食物教学设计 设计宗旨: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本课的教学中,学生自由组合成立临时家庭,设计“家庭午餐单”,体会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产品;看看生活中的我们做得如何,指导学生的行为……把教学的视角始终投向儿童的现实生活,让教材回归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生活说话,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是中国人”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相关的内容标准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某种农产品,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活离不开工农业.衣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如今的孩子,以学习为主,对盘中餐、身上衣从何而来,很少留意观察、用心思考,因而知之甚少.生活富裕了,孩子想吃啥、想穿什么,家长都会满足他们,孩子无形中觉得一切都来得那么容易. 第一课时的教学主题是让学生懂得“食物之源在农村”,从学生日常的吃饭发散开去,涉及到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一饭一粥”来之不易,从而在生活中珍惜劳动成果. 学生特点分析 我所带的五年级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思考.而且,能自己搜集有用的材料. 教学目标: 一、具体目标: 情感目标:了解农业对我们生命及对生活的重要作用,懂得尊重劳动者. 知识目标:知道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了解其他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 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并进行初步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衣食住行与农业”和“各行各业与农业”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力求做到教为学服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及有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一句俗语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食物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了.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我们的食物,从我们的餐桌说起吧.1、教师板书课题2、同学们,你们早餐都吃了哪些食物?个别回答,小组交流. 二、课堂活动、体验感悟 活动一、 小鬼当家 过渡:我们最高兴的事就是同爸爸妈妈逛农贸市场、超市,尽情地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了.今天老师想让大家尝试一下“小鬼当家”的滋味,过一把购物瘾,同学们可以六人组成一个临时小家庭,你们来做一次小主人,到农贸市场中选购自己喜爱的食品,做一顿丰盛的家庭午餐.你们能行吗? 2、家庭成员共同填写菜单.(播放课件购物场景.) 3、汇报交流:你们小组选购哪些食物?全班交流选购情况. 过渡:农贸市场、超市的物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大小商贩满足了我们不同的需要,你有没有想过,农贸市场里的这些物品又是从哪里来得呢?(都是农民伯伯从地里种出来的.) 师:我们称它们为农产品.有些是可以直接食用的,有些是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请同学们看看,我们喜欢的袋装食品主要是以什么农产品加工而成的)4、给食物分类.交流分类情况. 活动二、大米的来历 过渡:有了农民伯伯的辛勤付出才有我们丰富的食物,那么他们又是付出了怎样辛勤的劳动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最为普通的大米和馒头的生成过程吧!1、请学生说说大米的生成过程.2、课件播放大米的自述.3、师生共同回顾大米的生成过程. (播种——育苗——插秧——浇水——施肥——喷农药——拔野草——收割——运输——打碾——脱粒——大米)4、一粒大米真是来之不易,看到大米的生成过程,我们就会想到一首唐诗《锄禾》. 活动三、馒头的生成过长.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馒头是用什么做的吗?(面粉)面粉又是用哪种农产品加工成的?(小麦)小麦是怎样来的?1、小组合作探究馒头的生成过程.2、集体交流.(耕地、播种、施肥、收割、脱粒、翻晒、磨面、发酵、制作、蒸熟、上桌)3、体验劳动的辛苦. 一个馒头的诞生,农民伯伯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耕地、播种、施肥、收割、脱粒、翻晒等农事劳动中,你们都参加过那些劳动呢?说说你们的体验.4、馒头的哭诉. 一个馒头它的生产过程是何等的繁杂,要经过这么多人的劳动,要付出这么多的汗水,它们真的是来之不易啊.可它们的命运会如何呢?请听听一个馒头的哭诉吧!5、课件播放馒头的哭诉.6、听了馒头的哭诉,我们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说一说. 三、明理导行 过渡:刚才听了馒头的哭诉,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一粒大米、一个馒头来到我们的餐桌上是何等的不易呀.可我们却并不珍惜,白白将它们扔弃,我们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其浪费是相当严重的.请同学们看一份资料.1、课件出示一份浪费情况调查表.2、明辨是非. 小林是这么说的.(课件辩是非:小林说:“食品是爸爸买的,浪费是自己的事.再说就一粒米一个馒头它能干什么嘛!”)小林说得对吗? 3、老师为大家提供一个数据,我国共13亿多人口 ,如果每人节约一粒米,可以够一个人吃一年.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粮食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粮食依然需要依靠进口来满足. 四、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少,说说我们以后的打算吧.2、看到浪费的人和事,我们应该怎么做?3、写珍惜粮食的警示语.4、利用星期天将这些警示语制作成精美的标语牌贴在食堂、饭店、我们家造房,倡议全民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