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复习要点帮帮忙啊海·雯Heven - 秀才 二级有答案吗,很感谢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6 11:42:14
高一地理复习要点帮帮忙啊海·雯Heven-秀才二级有答案吗,很感谢你高一地理复习要点帮帮忙啊海·雯Heven-秀才二级有答案吗,很感谢你高一地理复习要点帮帮忙啊海·雯Heven-秀才二级有答案吗,很感

高一地理复习要点帮帮忙啊海·雯Heven - 秀才 二级有答案吗,很感谢你
高一地理复习要点
帮帮忙啊
海·雯Heven - 秀才 二级
有答案吗,很感谢你

高一地理复习要点帮帮忙啊海·雯Heven - 秀才 二级有答案吗,很感谢你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
一. 人类认识的宇宙
1.16世纪哥白尼倡导“___”,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___”一词,20世纪60年代大型望远镜使用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达到上百亿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2.天体:____、____、____、____、____及星际空间的____和____等通称天体.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天体系统:总星系 河外星系
3、九大行星 距日由近到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特征: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
结构特征 类地行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巨行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日行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_____,距离为______亿千米,称一个天文单位.
距地球最近的行星是______,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是_______
二. 太阳和地球的关系
1. 太阳
(1)太阳主要成分:___和___;表面温度:_____;能量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辐射 概念:太阳以______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波长范围:0.15—4微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对地球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水、大气、生物活动主要动力
②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3)太阳大气结构 光球层——黑子(太阳活强弱的标志)
色球层——耀斑(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层
(4)太阳活动类型 黑子 对气候的影响(降水量与黑子)
对地球 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耀斑 的影响 对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2. 地球
(1)地球上 宇宙环境 ①稳定的光照条件
生命物质 ②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大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几乎在
存在的条件 同一平面上,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 ①日地距离适中 适宜的温度(液态水)
②质量体积适中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③原始海洋的形成 生命的摇篮

(2)地球的运动
自 转 公 转
中 心 地轴 太阳
方 向 自西向东(南顺北逆) 自西向东

度 角速度 15˚/小时(1˚/4分钟)
除两极外各地角速度相等 约1˚/天
近日点快(1月初),远日点慢(7月初)
线速度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
赤道最大,60˚N约为其一半 约30千米/秒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周 期 23时56分4秒(1恒星日) 365日6时9分10秒(1恒星年)
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方时(经度每隔15˚差1小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水平运动物体偏移(南左北右) 四季的划分、五带的划分
(3)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______,北半球各地昼长____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__夜越__.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现象.南半球相反.
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____,北半球各地昼长__夜长;纬度越高,昼越__夜越__.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_____现象.南半球相反.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_____,全球各地昼夜_____,各为_____小时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夏至日:太阳直射_____,正午太阳高度自_____向两极递减.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_____,正午太阳高度自______向两极递减.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自______向两极递减.
(5)四季地划分 ①我国四季以“四立”为起点(天文学):夏季是白昼最___,太阳高度最__的季节;冬季是白昼最__,太阳高度__最的季节.
② 欧美国家:将“二分二至点”做为四季的起点
③传统四季划分(北温带):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6)五带的划分
见课本23页
(7) 昼夜交替周期是_________小时,叫做__________日.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________________,叫做__________年.
全球被划分为____个时区,各时区以___________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地球公转的平面叫______,自转的平面叫______,它们的交角为_____,称黄赤交角
(8) 一年有两次直射现象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只有一次直射现象的地区是________.
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晨昏线和赤道______,与经线_______.
(9)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_____带和_____带范围扩大,_____带范围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_____带和_____带范围缩小,_____带范围扩大.
三.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 宇宙探测的发展 1957年10月,原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
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登上月球
1981年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实验成功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见书13页)
2. 开发宇宙资源 空间资源 (广阔、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太阳能资源 (主要开发资源)
矿产资源 (月岩含地球没有的能源3He)
3. 保护宇宙环境 空间垃圾的产生: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爆炸产生的碎片
及宇航员扔出的垃圾.
空间垃圾的危害:与工作的航天器相撞,产生重大损失.
空间垃圾的处置: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到其它轨道,以免碰撞;
将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
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
一.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组成 干洁空气 氮(78%):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21%):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二氧化碳:光和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臭氧: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
含量少,变化大.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
2.大气的垂直分层
气温变化 大气运动 意义
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每上升100米降0.6度)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复杂多变
(云雨雾雪在这层)
平流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臭氧吸收紫外线) 水平运动为主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
利于飞行
高层大气 气压低,密度小 80—500km高空有电离层存在,能反射无线电波
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______千米,高纬度______千米
二.大气的热力作用
1. 大气对太阳辐射 ① 吸收作用 O3(平流层)能吸收______
的削弱作用 水汽和CO2(对流层)能吸收______
② 反射作用(云层、大尘埃):夏天白天多云时气温不高
③ 散射作用:蓝光最易被散射,晴朗天空为蔚蓝色
2. 大气的保温效应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CO2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多云时逆辐射强)
(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太阳辐射是_____波辐射,其能量主要集中在_____部分,占总能量的_____%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为_____波辐射
二. 大气的运动
1.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 大气运动 能量来源: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形式: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冷热不均——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水平运动
3. 影响大气水平 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形成的直接原因)——风向垂直等压线
运动的力 地转偏向力————风向偏转至平行等压线
(见书38页图) 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___________力决定风形成的初始方向和速度,________力出现后改变了风的方向,
___________力与风向相反且改变风速
三. 大气环流 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大气环流.
意义 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以交换
是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 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见书41页图)
高纬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_____________有规律的南北移动,就北半球来说,
夏季____移,冬季_____移.(见书42页图)
2. 海陆分布对 ①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大气环流的影响
亚欧大陆 太平洋
一月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七月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②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30˚S以南显著)
3. 季风环流 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亚洲东部最典型
成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主要原因)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移动
东 亚 南 亚
冬季风风向 西北风 东北风
夏季风风向 东南风 西南风
成 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例如: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一带的西南季风形成原因:南半球的_______信风
夏季____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___偏转而成的.(见书45页图)
四. 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 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也叫锋区.
类型:冷锋和暖锋
类型 定 义 暖气团上升状况 天 气 特 征 影响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被迫抬升 阴天、下雨
刮风、降温
(锋后降水) 气温降低
气压升高
天气转晴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
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 连续性降水
(锋前降水) 气温升高
气压降低
天气转晴

2.低压(气旋)系统和 低压、高压是对_____状况的描述
高压(反气旋)系统 气旋、反气旋是对_____状况的描述
(见书47页图)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低压中心 高压中心
气流状况 从四周流入中心(南顺北逆)
中心空气被迫抬升(上升) 从中心向四周流出(北顺南逆)
高层空气下沉补充(下沉)
天气状况 阴雨 晴朗(北方秋季秋高气爽)
五. 气候
1. 气候形成因子 ①太阳辐射(造成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
(影响因素) ②地面状况 海陆分布 大陆性:温差大.7月高1月低(北半球)
(下垫面) 海洋性;温差小.8月高2月低(北半球)
山地日较差小,平原日较差大
③大气环流:促进热量和水汽的交换,是一种气候现象.
④人类活动:如排放CO2,修建水库,植树造林
2. 气候类型
(见书51、52页图)要求:会读图、且会将两个图结合起来
3.气候的变化 地质时期:3次冰期、间冰期交替出现;冰期气温下降,间冰期上升
历史时期:4个温暖期、4个寒冷期
19世纪以来:气温波动上升
变化特征:冷暖交替,近代呈波动上升趋势.
六.气候资源
1. 人类利用的气候资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2. 气候资源的特点 普遍存在性
数值特征(一定数值范围内具有资源价值)
变率较大
3.开发与利用 气候资源与农业:决定种植制度.(东北、西北一年一熟,华北一年两熟,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三熟)
气候资源与建筑 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30º—60º夹角
风与城市规划: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工
业布局在下风向;在风向随季节变化的地区,工业
布局在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下风向,居住区在上风向
气候资源与交通(机场宜设在距城市较远,地势较高的地方)
七.气象灾害
1.台风 概念: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12级以上)
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º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
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分布:西北太平洋最多最强(中国沿海地区夏秋季节深受台风影响)
灾害:强风、特大风暴、风暴潮
探测:气象卫星
2. 暴雨洪涝 暴雨形成条件 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强烈的上升运动
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分布:亚洲最多
3. 干旱 概念: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灾害: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4. 寒潮 概念: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分布:我国冬半年的主要气象灾害
八.大气环境问题
1.全球变暖 原因:主要是CO2的增多 燃烧矿物燃料大量排出CO2
吸收CO2的森林被大量砍伐
影响 海平面上升
影响生态环境和
引起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社会经济
防治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寻找新能源
加强国际间合作
植树造林
3. 臭氧层的破坏 原因: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氟氯烃化合物)
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臭氧少1%,紫外线多2%)
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防治:逐步禁止氟氯烃的排放,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4. 酸雨 (PH小于5.6的雨水)
原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 SO2和氧化氮等
酸性气体所致(我国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危害 ①河湖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②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
③腐蚀建筑物和文化古迹
④危害人体健康
防治 有效措施:研究煤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根本措施: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我国酸雨:酸雨区已覆盖国土面积的40%,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
南方出现大片PH小于4.5的地区
第三单元 海洋环境
一、 地球上的海洋
1. 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_____%,陆地占_____%.海洋水占地球总水量的____%,
淡水占_____%.淡水以_____为主,直接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淡水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2. 海洋是大气的水源——海洋水量大,是地球上的“水库”;
海洋是大气的热源——海洋热容量大,海洋与大气间存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3. 海岸是_____和_____间的过渡地带.陆海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是从_________到_________之间的广阔区域.塑造海岸地形的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目前,全球____%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海岸60千米的范围.人类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活动影响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
二、 海水的温度
1. 海洋热量收入,主要来自_______的热量;海洋热量支出,主要来自_______的热量
2.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水平规律 同一海区,不同季节———夏季高,冬季低
同一季节,不同海区———低纬高,高纬低
同纬度海区———————暖流高,寒流低
垂直规律: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
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小,常保持低温.
三、海水的盐度
1.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______%,盐度最高的海区是_______,盐度达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盐度最低的海区是_________,盐度不超过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等;在近岸地区,盐度主要受_____的影响.
3. 海洋表层盐度、温度随纬度的变化(见课本71页图)
(1)曲线1表示______,曲线2表示______
(2)海水表层盐度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水表层温度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海水运动
1. 海水运动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在______作用下形成的.海啸是由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引起的巨浪.潮汐是海水在_______和_______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2. 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洋流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_________及__________的影响.洋流按成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学洋流中由信风吹拂引起的是_______和________;由盛行西风引起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它门都属于_________.
3. 洋流的分布规律 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中高纬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无)
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 冬季——东北风——逆时针
夏季——西南风——顺时针
4.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
上升流(补偿流):秘鲁寒流
(3)航海
(4)污染物的扩散和转移
5. 寒暖流交汇处形 (1)海水易搅动,下层营养盐类被泛到上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成渔场原因 (2)暖水性鱼和冷水性鱼在此停留,因而鱼群聚集.
上升流形成渔场的原因:冷海水上泛,将海底盐类物质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6. 洋流分布图:(识记洋流名称并标出四大渔场)
(见课本74、78页图)
五.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海洋资源类型
海洋资源类型 种类和数量 分布 开发和利用及特点
化学资源 80多种化学元素 广泛 食盐、镁、溴、淡水开发
生物资源 种类数量大(2多万) 广泛 食用、药用、养殖
矿产资源 油气、煤、硫、磷 大陆架浅海海底 正大规模开采和利用
砂、贝壳、金属矿产 近海岸的滨海砂矿中
锰结核 深海海盆(北太平洋最多)
能源资源 潮汐、波浪 广泛 优点:可再生无污染
缺点:能量密度小,投资大效益低
2.海洋渔业资源 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_________海域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渔业国都分布在____国家,_____和____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
3.海洋油气开发 寻找油气————利用地震波
开采油气————海上钻井平台
4. 海洋空间资源
(1) 海洋可利用空间包括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海洋空间利用已从传统的_______扩大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
(2)海洋运输和 海上咽喉要道: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
港口建设
(见书81 图) 港口建设:荷兰的_______港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
(3)围海造陆 作用: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但要做好水利工程)
典型国家:荷兰(1/5国土)、澳门(1/2土地)
六. 海洋环境保护
1、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方面:(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洋污染物来源 陆地上的生产 (1)工业废弃物是主要来源(日本九州岛水俣湾汞污染)
(2)核电站冷却水的排放(水温高)
(3)农田杀虫剂的流入
海岸活动:倾倒废物、港口建设
石油污染:石油平台和油轮的泄漏
3.海洋生态破坏原因 海洋污染
人类生产活动:工程建设和渔业生产(如围海造陆、过度捕捞)
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4.石油污染和监测防治 石油污染主要来源: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油污染集中区域: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海上石油清污方法:(见书86页)_______________.
七. 海洋权益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正式生效.
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全球144个国家拥有 ________海里领海权
________海里专属经济区
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存在的问题 (1)在封闭或半封闭海区周边国家专属经济区可能重叠
(2)岛屿主权争议和渔业资源分配问题
4.我国管辖海域面积为________平方千米,约为我国陆地面积的________.
第四单元 陆地环境
一. 陆地环境的组成
1. 岩石
①岩石圈:包括______和______顶部
②岩石的作用 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
是生命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
给人类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③岩石的概念:矿物按一定规律聚集在一起形成岩石.
岩石
元素 矿 物 矿石(用品位表示优劣)
矿产
常见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花岗岩的矿物组成是石英、云母和长石)
④岩石分类 岩浆岩 成因: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
常见岩浆岩:花岗岩(侵入岩)玄武岩(喷出岩)
沉积岩 成因 各种岩石经外力作用而成.
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固结而成(如石灰岩)
常见石灰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变质岩 成因:已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而成.
常见变质岩:大理岩(石灰岩变质)、板岩(页岩变质)
⑤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
岩 浆
2. 地貌
地质作用 概念: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分类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产生结果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产生高山盆地
(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 地球外部(太阳能) 风化、侵蚀、搬运、
沉积、固结成岩 高山削低,盆地填平
(日趋平坦)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为主)——使岩层弯曲(褶皱山系)或断裂(裂谷或海洋)
垂直运动(为辅)——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板块构造学说 ①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分为六大板块;______板块、_____板块、
_____板块、______板块、______板块、_____板块(见书97页)
②板块内部稳定,两板块交界处活跃(多火山地震)
张裂区(生长边界)——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相撞区(消亡边界) 洋陆相撞——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陆陆相撞——巨大山脉
(喜马拉雅山是亚欧块和印度洋板块相撞产生的)
地质构造(见右侧)
地质构造 概念: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类型 ①褶皱 形成高山(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
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岩层形态 形成地形 原因 判断方法
背斜 常成山谷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
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中间老
两翼新
向斜 常成山岭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
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中间新
两翼老

②断层 形成裂谷或陡崖(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
基本形态 上升岩块形成块状山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
下沉岩块形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一地理复习预习建议 > print 返回 打印
高一地理复习预习建议
时间: 2003-05-28 15:38:15 | [<<] [>>]
--------------------------------------------------------------------------------

全部展开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一地理复习预习建议 > print 返回 打印
高一地理复习预习建议
时间: 2003-05-28 15:38:15 | [<<] [>>]
--------------------------------------------------------------------------------


作者联系方式:"文彩云" <13020056588>
---------------------------------------------
高一地理复习预习建议
根据大纲和会考的要求,高一地理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由于会考是一种水平考试,命题时考虑知识面并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等)的考查,所以,复习时,首先应该对高一年级地理上下册作全面、基础的复习。
2. 由于会考不回避重点内容的考查,所以,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还应该有重点的复习,即应该对第一单元(宇宙环境)、第二单元(大气环境)、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第六单元(人类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作重点复习。
3. 由于大纲倡导"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再结合最近几年会考命题的思路,应该对北京市的城市起源、影响北京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北京的城市规划(包括道路建设规划、及经济发展规划等内容)、影响北京工农业布局的区位因素等内容作案例分析。
4. 由于今年的夏季会考是使用新教材后的第一次会考,为了了解会考命题的思路和相关精神,应该对《会考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做重点分析和掌握。
5. 在看书复习的基础上,做题是必要的。这样,一方面可以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
※ Origin: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 整理:陈惠明 钱明霞
吴江市高级中学 2000年12月19日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
第一节 人类认识的宇宙
一. 宇宙
1. 宇宙是物质的
2. 何为天体何为星云何为彗星
3. 何为天体系统其层次如何为何说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二. 地球
1. 地球孕育生命的原因
2. 日地之间的距离。
3. 九大行星的分类九大行星离日的远近小行星带的位置。
第二节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一、 太阳辐射
1. 何为太阳辐射其能量来源
2. 何为太阳常数
3. 我国太阳能丰富地区、贫乏区,原因
4.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二、 太阳活动
1.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2. 何为黑子意义何为耀斑意义
3. 太阳活动对地球有何影响(3点)
第三节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一、 宇宙探测历史进程
1. 57年10月首次卫星发射成功----69年7月人类首次登上月球-------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上天
2. 宇航活动的意义
二、 开发宇宙
宇宙环境中蕴藏着哪些自然资源
三、 宇宙环境的保护
1. 宇宙“垃圾”的产生及其危害性
2. 解决办法
四、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及成就。
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99年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发射升空。
第四节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一. 自转特点
1. 自转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 方向(北极点上空看、南极点上空看)
3. 周期(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差别)
4. 速度(角速度与线速度特点)
二、公转特点
1. 轨道特点
2. 速度(近日点与远日点时间及速度差异)
3. 方向
4. 周期(恒星年与回归年的差异)
三、 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 存在黄赤交角(含义及角度)
2. 二分二至日的产生(二分二至日名称,日期)
第五节 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 产生昼夜交替
1. 晨昏圈含义
2. 太阳高度角含义
3. 周期(太阳日)
4. 意义
二、 产生时差(不同经度的时方时不同)
1. 何为地方时
2. 何为区时
3. 何为北京时间
三、 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
1. 何为地转偏向力
2. 北半球向右偏,南北球向左偏。
第六节 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球意义
一、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 原因
2. 规律
3. 周期(回归年)
4. 意义
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三、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 含义
2. 变化规律
四、 四季的划分
1. 何为节气
2. 四季含义
3. 北温带四季划分
4. 季节划分的意义
五、 五带的划分
1. 名称
2. 分界线
3. 特点
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一、 大气的组成
1. 干洁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
2. 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
3.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成分比例的变化及其影响。
二、 大气的垂直分电层
1. 划分依据
2. 三层的物质组成、气温垂直梯度、大气运动状况及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差异
第二节 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 大气的热力作用
1.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ü 方式事例。
ü 特点
ü 太阳高度对大气削弱作用的影响
2. 温室效应
² 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² 大气逆辐射作用:把热量还给地面
² 基本原理:
ü 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
ü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长波辐射能力强
ü 大气辐射以逆辐射为主
3. 大气热力作用的环境意义
² 缩小昼夜温差
² 地球表面形成宜人的温度环境
二、 全球的热量平衡
1. 地气之间能量转换方式
2. 全球多年平均收入和支出的热量相等
3.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热量收支失稳失衡
4. 气候变暖的危害
ü 引起生态变化
ü 影响全球经济结构
第三节 大气的运动
一. 大气运动
1. 根本原因
2. 分类
二. 热力环流
1. 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
2. 基本原理:
3. 城市热力环流的特点
三、 风的形成
1. 直接原因:
2.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概念、特点
3. 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4. 磨擦力的作用
5. 三力共同作用决定实际风向、风速
四、 气旋与反气旋
1. 含义
2. 气压分布状况、大气水平运动方向、大气垂直运动方向、造成的天气状况
第四节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一、 含义及意义
二、 三圈环流形成及方向
三、 全球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1. 名称
2. 分布规律及图示
3. 所处纬度位置
4. 季节性位移原因及规律和影响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形势的干扰破坏
1. 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
2. 亚太地区冬夏季节气压分布的差异
3. 大气活动中心及其季节移动对世界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4.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的关系
五、 季风环流
1. 季风
2. 比较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差异
第五节 常见的大气系统
一、 了解天气的意义
二、 锋面天气系统
1. 锋面的含义及两侧大气物理性质的差异
2. 锋的分类
依据、类型、图示
3. 锋面天气特点及原理
4. 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系统
三、 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1. 含义
2. 天气特点
3. 分类
4. 图示
第六节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一、 气候概念
二、 形成因素
1. 太阳辐射(最根本能源)
2. 下垫面状况
3. 大气环流形势
4. 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 气候类型
1. 名称
2. 气候分布及特点
3. 气候差异原因分析
气温差异:纬度位置不同、下垫状况不一
降水差异:大气环流形势、海陆位置影响
四、 气候的变化
1. 变化原因
2. 不同时期的变化特点
ü 地质时期
ü 历史时期
ü 19世纪末以来
3. 我国历史时期寒暖变化概况
第七节 气候资源
一、 含义和特点
1. 气候资源的含义
2. 性质
3. 特点
二、开发利用
1. 气候资源农业的上利用
2. 气候要素产生的能源利用
3. 建筑规划设计
4. 设计发展交通
5. 气候资源的旅游价值
第七节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一、气象灾害
1. 含义
2. 特点
二、 台风
1. 成因、分布
2. 台风结构及天气特点
3. 成灾原因
4. 测报和预防
三、暴雨洪涝
1. 在世界和我国的分布及危害
2. 成灾原因
3. 防御措施
四 、干旱
1. 成因
2. 危害性
五.寒潮
1. 含义
2. 危害性
3. 监测和预防
第九节 大气环境保护
一、 人类活动改变着大气环境
二、 排放温室气体
1.种类
2.来源
3.影响
4.预防
三、臭氧层的破坏
1.全球臭氧总量减少趋势及危害
2.人为原因
3.如何保护的问题
四、酸雨
1. 含义
2. 成因
3. 分布
4. 危害
5. 预防
第三单元 海洋环境
第一节 海水温度和盐度
一、地球上的海洋
1. 海洋水体的主要地理意义
2. 地球水体
存在形式
储量百分比
3. 海岸
位置特点
作用
保护和管理
二、海水温度
1. 海洋热量收支状况
2.影响因素
纬度
洋流性质
深度
3、 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4.海水调节大气温度的原理
三.海水盐度
1.盐度的含义及主要的盐类
2.影响因素
降水和蒸发的对比
河川径流的注入
3.纬向分布规律
第二节 海水运动
一、运动形式
1. 波浪
2. 潮汐
3. 洋流
二、洋流成因的分类
1.风海流及其动力
2.密度流及其动力
3.补偿流分类
三、表层洋流的分布
1.识认世界洋流的分布
2.各大洋洋流的分布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调节全球水热分布
2. 影响沿岸气候
3. 影响海洋渔场分布
4. 净化或扩大近海污染
第三节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
一、海洋资源类型及其价值
二、海洋渔业生产
1. 地区分布特点及原因
2. 洋流影响渔场分布的原理
3. 主要渔场地区分布图
4.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中国、日本
三、海洋油气开发
1. 开发历史
2. 海底寻油过程
3. 海上钻井平台作用
4. 海洋油、气开发产业特点
第四节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二)
一、海洋空间的利用
1.海洋空间划分
2.利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3.利用领域的多样化趋势
二、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
1.海洋运输的发展
2.沿海港口
作用
设施
影响发展的因素
3.世界重要海峡分布
4.世界港城鹿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