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8 17:10:59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说:我给颜渊讲课,他经常都只是默默地听着,感觉起来好象笨笨的.可是离开教室之后,我观察他私下的言行,倒也能充分发挥课堂上我讲的那些道理.所以颜渊其实并不笨啊.
本章有几处需要强调一下:
1.此章的断句除了以上的方式之外还有一种方式“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但此两种方式的文意相差不远.
2.“不违”的原因.分析起来,默默地听课少有反应(不违)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胆小,胆小的学生不论听得懂不懂,都有可能反应少;第二类就与智能有关了.由于孔子注重“两端四角”启发式教学,所以智能低的学生的确有可能因为听不懂,而少有反应.智能中等的学生也有可能因为一知半解,而成为少有反应的填鸭对象.至于智能高的学生则有可能因为觉得老师讲得不好,而意兴阑珊;亦有可能因为老师讲得非常好,自己又心领神会,故而不需要多有反应.
公冶长篇,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孔子问子贡说:你觉得你和颜渊相比,谁比较优秀呢?子贡回答说:我那能比得上颜渊呢?他知道一件事情,可以推悟出其它相关的九件事来;至于我啊,知道一件事情,只能推悟出相关的一件事来.孔子说:是啊!的确比不上他,我和你都是比不上他的).及本章的下文“亦足以发”看来,这里“不违”的原因其实相当明显,就是智能高的学生因为老师讲得非常好,自己又心领神会,故而不需要多有反应.
3.本章除了从颜渊的角度来分析之外,还可以分析一下三件有关孔子这方面的事情:
第一是孔子的言教与身教.
如同前面“不违”的原因一节一样,孔子在本章委婉地借着智能聪明的颜渊上课时的“不违”,及下课后的“亦足以发”来表达了自己上课的内容实在是相当完整详实的.相较于本章,论语中另有一章可以与此章一起读一下.述而篇,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大家以为我对你们有所隐瞒吗?我对大家其实根本是毫无隐瞒的啊!我的一切作为都呈现在你们眼前,那就是我啊)!在此章中孔子就以比较直接的方式点明:除了言之外,行也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孔子除了言教之外,还相当重视身教,毕竟一切学问道理还是得经由行为来落实到人生之中.把为政篇本章及述而篇此章合起来看,我们可以知道孔子的言教及身教都是相当完整详实的,作为他的学生如果能对此两者都付以心力努力学习,必能有成.
第二是因材施教.
由本章的“退而省其私”,也可窥见孔子为了提升教学效果,的确花费了相当多的精力在了解学生的本性及资质,以作为他因材施教的根据.
第三是教学相长.
孔子于本章中虽无对此点说明,但论语中有另一章系从这个不一样的角度来看“颜渊不违如愚这件事”.先进篇,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孔子说:颜渊不是能帮助我的人啊,因为他对我所讲的道理,无一不是满意的).孔子在此章中是以颜渊因为闻一知十,而对孔子言行少有疑问.虽然因此对于孔子自己直接的帮助不多,但是身旁有此高足,对自己的言行不是也有着一定程度的提醒作用吗?况且感觉起来,孔子此章中的语气恐怕还是欣喜更胜于遗憾吧.
4.论语中有另两章与本章也稍有关系,在此顺道提一下.
季氏篇,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孔子说:侍奉君子时,有三种容易犯的过失:在不该说话的时候说了话,就是过于急躁;在应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就是有所隐瞒;没有注意君子的神色反应之下便轻易开口,那就像盲者一般瞎了眼).
季氏篇,孔子曰:君子有九思,…疑思问(孔子说:要成为君子,必须要注意考虑九件事情:…有疑问时,要考虑问及如何问).
由于心领神会、闻一知十,所以本章中颜渊的不违,不能算是隐,也不能算疑而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