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知名状元中国和国外的我都想了解还有高分高能的人物也介绍一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7 13:22:44
历史上有哪些知名状元中国和国外的我都想了解还有高分高能的人物也介绍一些历史上有哪些知名状元中国和国外的我都想了解还有高分高能的人物也介绍一些历史上有哪些知名状元中国和国外的我都想了解还有高分高能的人物

历史上有哪些知名状元中国和国外的我都想了解还有高分高能的人物也介绍一些
历史上有哪些知名状元
中国和国外的我都想了解
还有高分高能的人物也介绍一些

历史上有哪些知名状元中国和国外的我都想了解还有高分高能的人物也介绍一些
古代状元知多少
我国古代科举究竟产生了多少状元呢?据史籍记载,有唐一代,共有状元139人;五
代十国的后梁、后唐、后晋、后周沿用唐制,计有状元11人;宋代有状元118人;元代的蒙、汉状元共计32人;明朝有状元89人;清代至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制度,共产生状元114人.总计由唐初至清末,共有状元503人.
另外,辽金时期以榜首进士为状元,计有33人.张献忠的大顺政权有状元1人,太平天国的状元有14人.这样合计算来,我国历史上的状元(不含武状元和女状元)共有551人.
第一个和最末一个状元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我国历史上最末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甲辰科状元刘春霖.
关于刘春霖,他的状元其实是易名得来的.清朝末期,慈禧听政,尽做荒唐事.当时,内外交困的慈禧迎来50大寿,想从科举中得到一点吉兆.她翻开主考官列为头名的试卷,见字迹隽永,文辞畅利,不由窃喜.但她一看落款是朱汝珍,却又怒从心生:“珍”字使她想起了珍妃,珍妃支持光绪改良,所以慈禧一见“珍”字就恼.于是,名列第一的朱汝珍被弃后,名列第二的刘春霖被慈禧易名为新科状元.
历史上惟一的女状元
我国历史上才女很多,但从唐代开始实行科举到清末废止科举,历代封建王朝点出的状元中并没有一名女子.我国惟一的一名女状元产生于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提倡男女平等,自起事以来就建有女官统领的女营.定都天京后,为了选取有才干的女子参加行政工作,曾在太平天国癸丑三年(1853年)专门举行过女子科举考试,取傅善祥为第一.傅善祥是金陵人,时年20岁,很有才华.
傅善祥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一名女状元.
历代状元之最
古代状元皆人杰,在历代状元中——
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辛未科状元王维.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其诗歌艺术被赞为“自李(白)杜(甫)而下,当为第一”.其绘画被推崇为“南宋绘画之祖”,古代文人作画也自他而始.
词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甲戌科状元张孝祥.其词风追踪苏轼,气概凌云,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是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
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戊子科状元柳公权.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历史上把他和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合称为“楷书四大家”.
史学成就最高的是五代后汉乾佑二年己酉科状元王溥.他编撰了《唐会要》一百卷,及《五代会要》三十卷.这两套书不仅史料丰富,而且正式建立了会要体分类编纂的体例方法,为后世效仿.
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绍熙四年癸丑科状元陈亮.他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的命题,并和朱熹就义和利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过多次辩论.他的学说自成体系,为“永康学派”的创始人.
最为后世敬仰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佑四年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植物学成就最高的是清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科状元吴其浚.他一生历任多省巡抚,所至注意各地丰瘠与民生的关系,并依耳闻目睹,以及辑录古籍中有关植物的文献,写成了我国十九世纪最重要的二部植物学专著《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
对中国近代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丙辰科状元翁同龢.他一生两为帝师,在中日甲午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的变法主张,并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当时的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然也
资料
中国古代状元录(全)(转帖)
http://bbs.uggd.com/viewthread.php?tid=33329
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 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 (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可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一说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
中国古代社会,从庶民百姓到达官显贵,无一不坚定地认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的直接功利目的就是入仕.自孔老夫子起,“学而优则仕”成了亘古不变的知识分子的奋斗之路.因而,苦读寒窗数十年,为的就是金榜题名,为的就是以文入仕,为的就是跻身宦臣,光宗耀祖.状元及第,不但是天下读书人的毕生追求,而且在百姓心目中也具有“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巨大殊荣.一旦殿试第一,马上就由吏部考试任其官位,或翰林院修撰,或著作郎、秘书郎,或掌修国史,或做天子侍讲,从此也就步入了凶险难卜的仕途,开始了宦海沉浮荣辱的漫漫人生.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老其一生,终于登上了显赫的高位.如唐代,姓名可考的状元147人,事迹可考者29人,其中就有5位宰相、8位尚书一级的官员(含次官).而清代,114名状元中,官位累至一品尚书层次的达20人之多.可以说,在官场努力升职,成为状元这一群体实现人生价值的至上追求.
一介书生,考取状元实在不易.全国无数读书人,经过乡试、省试,最后到殿试夺魁,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宋代大文豪苏洵就曾发过“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特别到了清代,考到白发满头仍然是个“童生” 的不乏其人.四五十岁中进士,人们并不觉得他年龄有多大,“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就是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的生动写照.如宋代共产生了118个状元,据《中国状元全传》载,其中生卒年可考者51人,其中20岁—30岁中状元者37人,占72.5%,最小的18岁,50岁以上中状元者2人.清代共有状元114人,生卒年可考者54人,其中20岁—30岁中状元者19人,占35%,最小的21岁.50岁以上中状元者5人,最大的62岁.状元之路绝不易于巴蜀之道.
唐代,进士科考试主要是三场,其后各代基本沿用下来.一场是贴经,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填空.主考官从诸子经书中选取一行,然后把其中的三个字贴盖住,让考生读出被贴的字是哪几个,其用意不过是考考生的背功,测试一下考生对经书的熟练程度.第二场考诗赋,每个考生作诗一首、赋一首,这一场极为重要.如唐开元二年(714年)赋试的试题叫《旗赋》,且规定必须以“风日云野,军国清肃”八字为韵.当朝状元李昂写了一篇27句327个字的赋,全文洋洋洒洒,文辞雄劲,用韵准确,在录取的27名进士中,名列第一.第三场考试策,就时务出个题目,让考生回答自己的见解,目的是想看看考生对治国方略的独到见解,以为国家选择治国平天下的英才.这三场考试都实行淘汰制,每场皆定去留.只要一场考不好,状元梦随之破灭.宋仁宗后,又对科考进行了修改,按策、赋、贴经、墨义的次序,让参试者并试四场,综合平衡后再定夺.考生考完后,由“读卷大臣”排出前十名,呈送皇上,最终由皇上根据个人评判圈定谁为“第一甲第一名”.所以说,能中状元者大多都是当朝才子.他们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或有良好的文化氛围,或有独特的天赋异质,往往具有众人称颂的绝代才华.如明代状元杨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十二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十三岁诗名满京华,被诗坛领袖李东阳收为高足,十九岁中举人,二十四岁中状元,成为明代四川唯一的状元郎.
在这七百多位状元郎中,也不乏平庸之辈.为数不少的人高中状元后,一事无成.他们性格怪僻,饮酒成癖,穷困潦倒,暮年凄惨.唐代昭宗光化二年(899年)状元卢文焕,穷苦之极,连顿酒也喝不起,可谓够可怜的了.还有许多状元,为官一任,了无政绩,终生平平.更有甚者,投降叛军,诬陷谄媚,被史书称为“奸邪小人”.如投降金兵、助纣为虐的北宋状元莫俦.此等状元,无以入史,难留清名,可称状元中的不肖败类.
在状元科考中,有时也并非全凭真才实学,有的人就是靠走关系或是偶然原因高中状元的.唐代就有“许愿状元”牛锡庶、“自荐状元”尹枢、“相扑状元”王嗣宗等,从其绰号即可见其为人.状元裴思谦则更为恶劣,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礼部侍郎高锴知贡举,主持科举考试.他标榜公正,宣言杜绝请托.裴思谦凭与赫赫有名的大宦官左神策军中尉仇士良的关系,要求高锴让他当状元.当时,文宗皇帝是个傀儡,仇士良权倾朝野,裴思谦怀揣仇士良的信,公然对高锴说:“裴秀才非状元不放.”高锴沉思良久,自知无力相抗,不然马上就会大祸临头,只好无可奈何地把裴思谦录为状元.天下动乱,皇权旁落之时,貌似公正的科考常常难脱权宦重臣的掣肘,成为宫廷政治的玩偶,这不能不说是科考状元的悲哀.
历代状元中,大多出身名门望族.他们从小就处在优裕的家庭环境,既有重臣之后,又有名士之家.有的甚至是父子状元、祖孙状元、宰相子、尚书婿.父辈的荣耀和辉煌的地位为他们登上科考的顶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许多人就是靠名臣的举荐和培养,顺利圆了状元梦.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状元出身寒门.他们全凭自己的才智成为一国学子之冠.特别是宋太祖,为了革除唐代权贵操纵科举、营私舞弊的沉疴,在科举中加强对权贵子弟的监督限制,有意选拔了一批平民子弟科举及第.如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的状元吕蒙正,幼小时就被父亲赶出家门,随母流落龙门山,栖居山间石窟中.元代杂剧名家关汉卿的《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便是以吕蒙正的贫寒生活为素材创作的戏剧.孤贫寒酸的 吕蒙正,依靠自己的天赋才智和刻苦学习,31岁大魁天下,42岁位居宰相.成为两朝辅弼,万众景仰.各朝历代,都有像吕蒙正这样的状元郎.他们成为庶民百姓通过科举之路出人头地的幸运骄子.
科举考试是封建统治者为国家选拔官吏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看见新科进士从考场中鱼贯而出时,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一千多年来,科举制度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有真才实学的治国安邦人才,构成了统治集团从中央到地方官僚队伍的中坚支柱.但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种历史奇观:状元们以文得名,而在文学艺术上有较高成就者了无几人,很少有人步入大家之列.他们身为状元,诗赋词文,无所不通,往往都有诗书传世,有的甚至著作等身.然而,其中的绝大多数人自高中之后,从此潜心仕途,无意文字,热衷于官场得意,专注于富贵得失,已经无心无力对文学艺术加以执著探索.700多位状元中,除杨慎、柳公权等几位获得较高的成就外,大多数人都文绩平平,难传千秋.状元难入大家之列,而大家又很难高中状元.唐宋两代265名状元中,苏轼等八大家,李白、杜甫等大诗人,无一人摘取状元挂冠.这一极为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至今仍是困惑人们的古代文化之谜

文天祥 高分高能的很少

张謇,清末辞官实业救国.

陈世美

王维

其实应该是商辂最知名。
商辂(音路),(1414~1486)明代首辅。字弘载,号素庵。此人最牛的地方并不在于其他地方,而是在于他是整个科举史上唯一的一个连中三元的人。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因为明代科举考试虽增加了一些名额,但是考的是格式严谨的八股文,因此难度很大,想要中元很难,...

全部展开

其实应该是商辂最知名。
商辂(音路),(1414~1486)明代首辅。字弘载,号素庵。此人最牛的地方并不在于其他地方,而是在于他是整个科举史上唯一的一个连中三元的人。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因为明代科举考试虽增加了一些名额,但是考的是格式严谨的八股文,因此难度很大,想要中元很难,更别说是连中三元了,而商辂这个人很厉害,此人是整个科举史上唯一的一个连中三元的人,在我国历史上也有一定地位。

收起

秦桧也是状元呢……

1L的不对张謇不是状元那时那个状元是刘春霖

高分一般都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