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几月几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18:16:08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几月几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几月几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几月几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9月16日)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国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几月几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几月几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几月几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9月16日)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联合国大会确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的目的是纪念1987年9月16日签署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所有缔约的国家根据“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一特殊日子.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自1976年起陆续召开了各种国际会议,通过了一系列保护臭氧层的决议.尤其在1985年发现了在南极周围臭氧层明显变薄,即所谓的“南极臭氧洞”问题之后,国际上保护臭氧层以及保护人类子孙后代的呼声更加高涨. · 1977年3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在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召开了有32个国家参加的“评价整个臭氧层”国际会议. 会议通过了第一个“关于臭氧层行动的世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监测臭氧和太阳辐射、评价臭氧耗损对人类健康影响、对生态系统和气候影响等,并要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一个臭氧层问题协调委员会. · 1980年,协调委员会提出了臭氧耗损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地球的生态系统这一评价结论. · 198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建立了一个工作小组起草保护臭氧层的全球性公约. · 经过4年的艰苦工作,1985年4月,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通过了有关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该公约从1988年9月生效. 这个公约只规定了交换有关臭氧层信息和数据的条款,但是对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条款却没有约束力.以后在《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基础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为了进一步对氯氟烃类物质进行控制,在审查世界各国氯氟烃类物质生产、使用、贸易的统计情况后,通过多次国际会议协商和讨论,于1987年9月16日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并于1989年1月1日起生效.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参与条约的每个成员组织,将冻结并依照缩减时间表来减少5种氟利昂的生产和消耗,冻结并减少3种溴化物的生产和消耗.5种氟利昂的大部分消耗量,从1989年7月1日起冻结在1986年使用量的水平上;从1993年7月1日起,其消耗量不得超过1986年使用量的80%;从1998年7月1日起,减少到1986年使用量的50%. 蒙特利尔议定书实施后的调查表明,根据议定书规定的控制进程及效果并不理想.1989年3月~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连续召开了保护臭氧层伦敦会议与《公约》和《议定书》缔约国第一次会议——赫尔辛基会议,进一步强调保护臭氧层的紧迫性,并于1989年5月2日通过了《保护臭氧层赫尔辛基宣言》,鼓励所有尚未参加《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及《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国家尽早参加;同意在适当考虑发展中国家特别情况下,尽可能地但不迟于2000年取消受控制氯氟烃类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尽可能早地控制和削减其它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加速替代产品和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发展中国家获得有关科学情报、研究成果和培训,并寻求发展适当资金机制促进以最低价格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和替换设备.1990年6月20~29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伦敦召开了关于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第二次会议.57个缔约国中的53个国家的环境部长或高级官员及参加议定书的欧洲共同体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此外,还有49个非缔约国的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又通过了若干补充条款,修正和扩大了对有害臭氧层物质的控制范围,受控物质从原来的2类8种扩大到7类上百种.规定缔约国在2000年或更早的时间里淘汰氟利昂和哈龙;四氯化碳到1995年将减少85%,到2000年将全部被淘汰;到2000年,三氯乙烷将减少70%,2005年以前全部被淘汰.这次会议对第一次会议通过的议定书中未涉及到“过渡物质”——氢氟氯烃(HCFCs)(这种物质对臭氧层的潜在危险远小于氟利昂),也提出了反对无节制地使用的要求.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第二次会议建立了国际臭氧层保护基金会,最初3年的金额为2.4亿美元.这笔钱将主要用于发展中国家氟里昂替代物的研究、人员培训和进行区域研究,并要面向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整体需求. 到目前为止,已有150多个政府批准了这项条约.生产和消费氯氟烃(CFCs)和其它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已经被奇迹般地减少了将近70%.氯氟烃的重复利用被广泛地采用.而且,臭氧安全技术现在已经可行并被广泛采用.监测表明,大气中消耗臭氧层物质增长速度已经逐渐减慢.大气中甲基溴的含量也已经减少.但是,臭氧层是脆弱的,只有社会各方面包括消费者不断地支持,保护臭氧层的斗争才能最终赢得胜利.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的确定,进一步表明了国际社会对臭氧层耗损问题的关注和对保护臭氧层的共识. 为加强对保护臭氧层工作的领导,我国成立了由国家环保局等18个部委组成的国家保护臭氧层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下,编制了《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并于1993年得到国务院的批准,成为我国开展保护臭氧层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化工、家用制冷等8个行业的淘汰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各行业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原则、政策、计划和优先项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上述两个文件为依据,我国积极组织申报和实施蒙特利尔多边基金项目.截止到1997年6月,多边基金执委会共批准了我国210个项目,获得赠款总额1.5亿美元.为配合履行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国家正在逐步制定并采取一定的法规和措施,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使用予以控制,对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生产和应用予以引导和鼓励,如生产配额、环境标志、税收价格调节、进出口控制、投资控制等政策.目前,已有一些规定出台.除此之外,我国还开展了保护臭氧层的宣传、国际合作和科研等方面的活动,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保护臭氧层的意识,并积极参与到这项保护地球环境的行动中.经过这些努力,我国保护臭氧层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许多企业或利用多边基金,或利用自有资金进行了生产线的转换.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约2万吨;一批替代产品已经面市,为削减乃至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创造了条件. 9月16日是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定的国际保护臭氧层日.2000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的主题是“拯救我们的天空,保护你自己,保护臭氧层.” 距地球表面25公里的上空有臭氧层,它能吸收阳光中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是地 球生态环境的保护伞.但是,科学家近年发现,对地球上的生物极为重要的臭氧层已“漏洞百出”. 80年代中期,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在冬季和春季会出现严重损耗,形成所谓的空洞.尤其是工业的发展,对臭氧层的破坏加剧.一般来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最大的时间是一年中的9、10月份.1998年9月人们观测到的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为2720万平方公里,今年9月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达到2830万平方公里,这相当于美国领土面积的3倍. 南极情况如此严重,北极情况也不妙.今年1月,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云集瑞典探索北极上空臭氧层变薄的原因.目前,欧洲上空臭氧层臭氧含量比1980年时减少了6%,就在1个多月前,北极以及英国、比利时、荷兰、德国北部、丹麦、瑞典南部和 波罗的海三国上空臭氧层臭氧含量降到了创记录的程度.在加拿大,有关部门发现该国上空臭氧层臭氧含量比正常值低7. 5%,紫外线的辐射量增加9%. 臭氧层发生空洞和变薄,对人类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科学家普遍认为,臭氧层被破坏直接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使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一些科学家指出,臭氧层损耗1%,皮肤癌患者就会增加3%.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臭氧层的保护,从1978年开始,我国正式加入世界气象组织大气臭氧监测网.1989年我国加入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91年加入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国人民对保护臭氧层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