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三坊七巷指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13:41:24
福州的三坊七巷指什么?福州的三坊七巷指什么?福州的三坊七巷指什么?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

福州的三坊七巷指什么?
福州的三坊七巷指什么?

福州的三坊七巷指什么?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在王审知建罗城之前,唐代福州人还使用着晋代建造的子城,南门护城河外的南门大街(今八一七北路俗称南街)是一片繁华的商住文化区.当时闽江的沙洲沉积到那里,那里便出现了一片陆路与河道并存的"开
  发区"."安史之乱"中原混战,南迁避难而来的各界人士很自然地选择了这片平整的土地,开始了为新一轮创业而组建家园.一个以士大夫阶层、文化人为主要居住民的街区,便在南街附近生成,这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三坊七巷街区.白墙瓦屋,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自古以来,三坊七巷一直是福州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三坊七巷人杰地灵,是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以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文儒坊 原始状态下的文儒坊是一条穿过小山包的林荫道.这些小山后来都被高大的风火墙围进了深宅大院,所以最初的名字叫山荫巷.当小山看不见,林荫又消失的时候,坊内住下的人物个个以"鸿儒"自居,于是改名为"儒林巷",进一步将"白丁"们拒之巷外.宋时,国家最高学府的"校长"--国子监祭酒郑穆在此安居,里人学风日盛,巷人引为自豪大笔一挥改成了"文儒坊".明清两代文武官员聚居于此,有明代的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清代五代世进士陈承裘,近代诗人张衍等.
  光禄坊 三坊之中靠南边的光禄坊成名较晚.那时以光禄卿身份任福州太守的程师孟上任尹始为民办实事.他扩建城池,疏通河道、湖泊、修建搭桥、办教育兴文化还救济灾民,民间口碑甚好.在扩建的鼓楼城门上添置沙漏计时器,在乌石山上建道山亭邀请大文豪曾巩作记,所作所为都表现出一种对进步文化科技的追求.当时的坊巷内有一座"闽山保福寺",程太守常与文人诗友相会在此,寺僧出于对他的尊重,以当时最时尚的手法在悬崖石上镌刻了"光禄吟台"四字,无意间为程师孟也为寺庙留下了一方文化遗产,还为这条小坊取了一个动听又有文采的美名.
  衣锦坊 旧名通潮巷,因为它是三坊七巷街区最靠近西湖的坊巷,古时被河泽包围着.据说,当年西湖的潮水与巷子里的沟渠相通,充满乡野情趣.到了宋代,水乡的景致逐渐消失,巷子里又有人出仕当了大官,先是宋代陆蕴、陆藻两兄弟衣锦还乡,后来明朝王益祥当了更大的江东提刑,为了荣耀乡里,从此改名衣锦坊.
  杨桥巷 今天的杨桥路在扩成马路之前,叫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端的一条小巷,因巷子通杨桥而俗名杨桥巷,而真正的大名雅称叫"登俊坊".在杨桥巷与南后街交叉处有林觉民故居,现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冰心小时侯曾在这里住过,她在《我的故乡》一文中,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
  郎官巷 杨桥巷之南的郎官巷,街巷窄而短,两侧的土墙和板墙民居在古朴中含着纯真.宋代筑成小巷之时,有刘涛一家数代世袭郎官一职荣耀乡里,故有此名.宋代诗人陈烈,清代名人严复的故居也坐落院内.
  塔巷 塔巷在郎官巷以南,西通南后街.五代闽国之时,这里的居民住宅刚刚构筑成小巷的模式,王审知的部将便在此募缘建造木制佛塔,并建有附属的寺院.后不知毁于何时.虽然官方曾给它定名为"修文巷"、"兴文巷",后又改为"文兴里",但老百姓始终称之为"塔巷".他们将塔看成了小巷文化的结晶.清代,在巷内曾造半爿小塔,以示名副其实.20世纪50年代,小塔移至巷口.
  黄巷 据今1600多年的晋朝永嘉年间中原战乱,乃是迁徙入闽的衣冠士族在福州择居,有一黄氏家族落户于次,故有了黄巷名字的由来.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入福州,因闻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灭烛而过",勿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巷内历代多住儒林学士人文荟萃,成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楹联大师梁章钜、进士陈寿棋、赵新等,都曾居巷内.
  安民巷 千年之前战火纷飞的年代,农民起义军占领了闽都福州,在没有电视、广播和报纸的年代,为了宣告胜利、安抚百姓,防止谣言,唯一的办法就是张榜"安民".也许是义军首领亲自择址,也许是下层官兵随手张贴,总之,当时作为城乡交接处部的一条无名小巷承载了这段历史,它的名字也就与"安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宋元时代,多少官人为它改名换姓,最终仍以"安民巷"传名人间.
  宫巷 宫巷旧名仙居,以巷中有紫极巷得名,是福州保护得最完整的古巷坊,也是三坊七巷里名人故居最多的一条巷.巷内现存明代的建筑6幢,清代的建筑13幢.其中面积在千米以上的深宅大院有10幢之多.福州历代尤以近代名人多居于巷内,如清两江总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之子林聪彝,清海军总长刘冠雄等.
  吉庇巷 吉庇巷俗呼"急避巷".明嘉定元年进士郑性之未发迹时,受屠户的凌辱.衣锦还乡后,为泄私愤而仗毙奚落过他的屠户.于是当年横行街市的恶少生怕冲撞郑性之而急避门户,因此有了"急避巷"的怪名.明代以谐音改巷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庇境安宁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