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句子成分请问在我们的汉语成分中有如英语中的从句吗?又是如何区分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2 09:09:44
汉语句子成分请问在我们的汉语成分中有如英语中的从句吗?又是如何区分的?
汉语句子成分
请问在我们的汉语成分中有如英语中的从句吗?又是如何区分的?
汉语句子成分请问在我们的汉语成分中有如英语中的从句吗?又是如何区分的?
有的啊
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的区别相当大,学习汉语语法的时候,千万不要用英语语法来套汉语语法.
(三)句子成分
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1) 大伙úú 都散了.(《分马》)
(2)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úú 并不出众.(《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记的úú 是他的背影.(《背影》)
(4)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úú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大自然的语言》)
(5)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úú 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这几句的主语是 "大伙""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我最不能忘记的""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这几句的谓语是"都散了"" 并不出众"" 是他的背?quot;"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把中心词看成是主语和谓语也是可以的.如:
(6)一张简陋的大竹床úú铺着厚厚的稻草.(《驿路梨花》)
(7)其实这种缩微技术úú,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
可以认为"竹床""技术"是主语,可以认为"铺""使用"是谓语.
宾语和补语: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如:
(1)桥脚上站在一个人,却是我们母亲.(鲁迅《社戏》)
(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3)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分马》)
(4)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纪念白求恩》)
字下有线的全是宾语.还有一种宾语叫做"双宾语",如:
(5)现在人们叫它 故宫.( 《故宫博物院》)
(6)我给她 一本书.
"它""她"是近宾语(间接宾语),"故宫""一本书"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7)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lt;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 《荔枝蜜》)
(8)我独自一人游荡< 在田野里 >.(《挖荠菜》)
(9)从化的荔枝树多得< 像一片碧绿的大海 >,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 忘记早晚 >,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荔枝蜜》)
(10)我那时真是聪明< 过分 >.( 《背影》)
(11)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 好几回>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尖括号里的全是补语,都补充说明了前面的动词、形容词.
定语和状语: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1)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
(2)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挖荠菜》)
(3)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4)李四光[这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过一次[这样]舒畅和快乐的谈话.( 《地质之光》)
(5)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6)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 走到"北海"跟前.(萧乾《枣核》)
圆括号里的是定语,方括号里的是状语.
汉语和英语有很大不同,我觉得不存在英语那种从句,至少不是完全相同。主语和宾语可能是一个具备主谓宾的句子,但是定语状语是不能放在后面然后用连词连接的,因为汉语中要把修饰成分先说了,然后再说主要的。这也许是中国人的含蓄吧。那么就造成,汉语句子里面没有英语那样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主从关系,需要深入分析。...
全部展开
汉语和英语有很大不同,我觉得不存在英语那种从句,至少不是完全相同。主语和宾语可能是一个具备主谓宾的句子,但是定语状语是不能放在后面然后用连词连接的,因为汉语中要把修饰成分先说了,然后再说主要的。这也许是中国人的含蓄吧。那么就造成,汉语句子里面没有英语那样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主从关系,需要深入分析。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