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今年的教材不一样了,是最新版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2 12:12:48
听说今年的教材不一样了,是最新版的
听说今年的教材不一样了,是最新版的
听说今年的教材不一样了,是最新版的
第一章、 声现象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可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3、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也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4、在15°C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5、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6、声音能够被反射,当声音被高大物体反射回来,再传入人耳多,我们就听到了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人耳就可以听到回声(空旷的地方);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秒,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则使原声加强(狭窄的地方).
7、人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8、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
9、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
10、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到20000HZ.小于20HZ的叫次声波,大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11、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12、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声音还是有区别的,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13、噪声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4、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其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5、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16、引起听觉的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耳朵鼓膜的振动.
17、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8、听到声音的两个途径分别是:空气传导和骨传导.
19、人的耳朵能判断出发声体的方向,这是由于双耳效应.立体声也是运用了双耳效应原理.
20、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或传递能量.传递信息的例子有:声呐、B超等;传递能量的例子有:清洗精密仪器、清除体内结石等.
第二章 光现象
1.光沿直线传播.
2.光由7色光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色光三原色是红、绿、蓝.
3.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即折射.
4.光射到不透明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第三章 热现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一般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3.温度计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叫量程.温度计每一小格所代表的温度叫分度值.
4.温度的单位一般用摄氏度表示.
第四章 物态变化
1.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气化,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3.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哎,实在太长了,打不完了.不过这些也够你学的了,加油哦
我读初中的时候,初2才有物理课,第一册的第一章好像是长度,这些都是概念,真正到了要计算,要记公式的地方好像是从“压力”开始的,所有重点在后面几章——压力,压强,浮力,不过前面的基础知识一定要掌握牢靠。第2册的我就不记得了。
重要的
光现象、密度、压强、力这三个的所有知识点(后三个是第二学期的)
我们老师说,中考时物态变化、声现象都不作为重点。
其中,密度,压强,由为重要!!
好像今年的教材和以前的不一样啊,一开始应该是测量,然后是机械运动,应该是在原先学的科学的基础上再深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