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课下乡如何提高实效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00:32:46
送课下乡如何提高实效性送课下乡如何提高实效性送课下乡如何提高实效性送教下乡是帮扶薄弱学校的重要环节,其关键在于真实有效.只有做到前期任务具体、方向明确,才能避免送教下乡活动变成一场独角戏,也才能够让薄

送课下乡如何提高实效性
送课下乡如何提高实效性

送课下乡如何提高实效性
送教下乡是帮扶薄弱学校的重要环节,其关键在于真实有效.只有做到前期任务具体、方向明确,才能避免送教下乡活动变成一场独角戏,也才能够让薄弱学校教师有持续学习改进的热情和专业提升的空间.
■李声智 郑灯玉
前期准备:充分调研、合理规划、明确要求,让薄弱学校教师明白提高方向
为了提高送课下乡的实效性,切实帮助薄弱学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活动组织者不要仅满足活动搞了、事情做了,要不怕麻烦、不图省事,要做好一切前期准备工作,具体包括:
合理规划.活动组织者要制定送课下乡活动规划,即每学期开展几次活动,每次是哪一个学科,每次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每次活动怎么开展,每次活动的预期目标,等等.活动组织者要有系统思维的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让受帮扶的教师觉得可望不可及,从而把送课下乡活动变成促进自己提高教学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自觉行动.
明确要求.应该说,每次活动都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如何让这些人力、物力发挥最大效益,对每次活动都要有明确的基本要求,包括对组织者、送课教师以及听课教师的要求.其中,对于组织者的基本要求应该包括,根据规划提前告知给参与教师的研讨主题和目标,将教案或设计提前发放给听课教师,精心设计有关主题的观课议课表,每次活动要确保时间充足等;对送课教师的基本要求包括,提前通知送课内容和研讨主题,根据规划精心备课并提前将教学设计写出来,教案中对关键的教学步骤要写清楚设计意图,上课时要利用薄弱学校现有的教学辅助设备,要有有关研讨主题的教学论文,要耐心解答听课教师的疑惑等:对听课教师的基本要求包括,要熟悉听课内容并设想自己如何上课,要依据研讨主题在相应的表格上详细记录教师表现、学生表现以及自己的思考,要能围绕主题做一次简短发言,围绕主题提出一个问题供大家交流等.有了具体的要求和任务,才能避免让送课下乡活动变成送课教师唱独角戏.
现场操作:观课议课、专题讲座、解答疑问,让薄弱学校教师有后续学习改进的热情
传统的送课下乡活动的操作程序是送课教师上示范课——上课者说课——上课、听课教师进行评课——组织者进行总结.在其中的相互评课阶段,由于农村教师大都比较拘谨,往往都是同去的优秀教师、送课下乡学校领导评课,没有能够真正互动起来,不利于激发薄弱学校教师后续学习改进的热情.为此,不妨把送课下乡活动的操作程序改为观课——议课——专题讲座——解答疑问.
观课.送课者上主题课时,预先设计好有关授课内容和授课愿景的观课量表,也就是将研究的问题化为观察点,让听课教师按照表格记录与主题有关的信息.同时,要求教师将“思”贯穿于“观”的全过程,尤其是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热烈、意外冷场、效果不明显的地方进行思索,透过这些现象去分析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正是由于及时记录了课堂上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东西,加之深入的思考,才可能会使议课时的互动成为可能.
议课.在议课阶段,要集中话题、关注焦点,依据事实,从现象出发讨论问题.这样的议课不是对已经发生的课堂进行判断或者作出结论,而是思考和研究如何上出更加理想的课,以追求和实现更加理想的课堂教学方式.实际操作中,由于有大量的的事实记录和分析,在议课阶段,“一言堂”的现象基本杜绝,也增强了上课者与听课者的互动,为所有参与者铺就专业成长和经验共享的道路,真正实现共同成长的校本教研目的.
专题讲座.送课者一般都是区域内学校教师当中的佼佼者,对教育教学领域某个问题往往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利用送课下乡的机会,让他们面向薄弱学校教师举办相关专题讲座,一方面可以扩大听课教师的视野,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听课教师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送课者的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对教师提出的疑问,往往能结合鲜活的事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有助于听课教师提高实践操作水平,对开展教学研究也不再有可望不可及的感觉,从而有效激发他们学习改进的后续热情.
后续行为:资源共享、网络讨论、师徒结对,让薄弱学校教师获得持续学习的有效帮助
资源共享.城区学校要及时将学校的优质资源(包括课件资源、优秀录像课、优秀设计、优秀论文等)上传到网络上或将文本送给帮扶学校,让这些学校的教师及时了解相关动态、学科研究前沿等,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提供资源保障.
网络讨论.建立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网上学科工作群,让两所学校的教师能够通过网络经常相互讨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相互分享教学成功的喜悦,做到交流经常化、帮助经常化.
师徒结对.建立城区优质学校优秀教师与农村薄弱学校青年教师师徒结对机制,让他们的学习、交流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作者李声智系湖北省潜江市后湖小学副校长,郑灯玉系湖北省潜江市后湖学区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