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抗菌药的最新发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02:42:43
合成抗菌药的最新发展?
合成抗菌药的最新发展?
合成抗菌药的最新发展?
新型合成抗菌药研究进展迅速 目前,抗菌药研究仍以抗耐药菌感染药物为重心,具有新作用机制与全新结构的新化合物研究受到业内的关注.迈入本世纪迄今,先后有16种新型抗菌药首次上市,还有一些颇有开发前景的化合物正在研究中. 喹诺酮类研究两大动向 喹诺酮类药物研究出现两个值得关注的动向.第一,继续研发第四代氟喹诺酮,第二,注意研究结构变幅更大的喹诺酮. 第四代氟喹诺酮能比较均衡地作用于DNA促旋酶与拓扑异构酶IV两个靶位,在保持强革兰阴性菌活性的基础上,增强了抗革兰阳性菌与厌氧菌活性,并对支原体、衣原体等有效.近年上市的有吉米沙星与巴洛沙星. 目前正在研发中的氟喹诺酮类有多种.西他沙星抗菌活性强,MIC90:葡萄球菌≤0.06μg/ml,A组与B组链球菌≤0.125μg/ml,粪肠球菌1μg/ml,屎肠球菌0.5μg/ml,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鄄SA)为1μg/ml,对临床分离的耐喹诺酮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比当前应用的品种强得多.西他沙星本身无抗真菌作用,但与二性霉素B、氟康唑、咪康唑等抗真菌药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奥鲁沙星结构与西他沙星相似,抗菌活性亦相匹敌.ABT-492与DK-507k抗菌活性比莫西沙星、佳替沙星强,而且对耐喹诺酮的肺炎链球菌亦有较强作用.DQ-113对多重耐药性革兰阳性菌有作用,MIC为0.004~2μg/ml.AVE-6971抗甲氧西林敏感菌(MSSA)与MRSA的MIC50/MIC90分别为0.5/0.5与0.5/1.0μg/ml,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 还有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结构变幅更大的喹诺酮类药物研究得到关注.近年上市的帕珠沙星、鲁利沙星结构与一般喹诺酮有很大不同,前者的主核7-位与环丙基的碳相连(C-C键),后者1,2位与含硫四元环并联.但抗菌活性、药动学性能、安全性与一般第三代喹诺酮无明显差异. 非氟喹诺酮格林沙星(garenoxacin,BMS-284756,T-3811)抗肺炎链球菌、溶 血性链球菌、MRSA、CNSA等活性比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强,具有良好的药动学性质,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PGE-9262932对环丙沙星、喹诺酮高度耐药的MRSA,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有很强的活性.对屎肠球菌的MIC90>2.0μg/ml,在试验过的43种600株临床分离菌(包括革兰阳性与阴性菌)中有85.3%能被≤1μg/ml的PGE-9262932抑制,药动学性质与已应用的氟喹诺酮相似,但毒性低于相应的氟喹诺酮.DX-619对耐甲氧西林、万古霉素与喹诺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作用,据MIC90比较,其抗菌活性比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强32倍,比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强16倍,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研发中的非氟喹诺酮还有奈诺沙星. 还有一些新型的2-吡酮类化合物.ABT-719对MRSA、耐环丙沙星的金葡菌、表葡菌和肠球菌等有很强活性,对耐环丙沙星的铜绿假单胞菌、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和脆弱拟杆菌亦有较强作用.A-165753与A-170568抗菌谱广,对需氧菌与厌氧菌包括脆弱拟杆菌都有较强活性.ABT-255抗结核分支杆菌(包括现有抗结核药的耐药菌)活性优于利福平、异烟肼与乙胺丁醇,MIC在0.016~0.031μg/ml之间,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与大肠埃希菌的MIC分别为0.015、0.03与0.015μg/ ml,ED50各为2.5、3.6与1.0mg/kg(口服). 恶唑烷酮类研究日趋深入 上世纪末问世的利奈唑酮是全新的恶唑烷酮类化合物,其抗菌作用与万古霉素相似,对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酿脓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有强大抗菌活性,对MRSA、PRSP和VRE仍然保持高度活性. 近年来,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研究正逐步深入,发现活性更强和对革兰阴性菌也有一定作用的化合物,如AZD-2563、DA-7867、PUN-171933、PUN-179954、Ranbezolid(RBX7644)、VEC-3783以及吡嗪并吲哚或恶嗪并吲哚取代的新恶唑烷酮等.其中AZD-2563抗菌活性强,PUN-171933对流感杆菌、黏膜炎莫拉氏菌亦有作用,两者已进入临床试验,DA-7867活性更强,抗MRSA的MIC为≤0.06~0.25μg/ml(利奈唑酮在同样条件为1~2μg/ml),抗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的MIC为0.06~0.12μg/ml(利奈唑酮为0.5~2μg/ml). 新型抗结核药不断涌现 当结核杆菌对传统抗结核药耐药情况越来越严重时,不断涌现出来的具有抗结核作用的新化合物给人们带来希望. 硝基咪唑并吡喃类化合物PA-824具有双重作用机制,既抑制结核杆菌的蛋白质合成,又抑制细胞壁霉菌酸合成,对增殖期的与发育休止期的结核杆菌都有杀菌作用,与现有的抗结核药不交叉耐药,抗多重耐药性结核杆菌的活性与敏感性结核杆菌相同.该药在小鼠与豚鼠结核杆菌感染实验模型上进行短期与长期口服治疗试验中,都获得与异烟肼相同或更好的疗效,是当今最引人注视的品种之一,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二芳基喹啉类化合物TM-207作用于向分支杆菌生长提供能量的三磷酸腺苷合成酶质子泵,能抑制所有的分支杆菌,并不与临床应用的抗结核药包括莫西沙星等交叉耐药,在大鼠模型上单药治疗与目前标准三联(利福平-吡嗪酰胺)治疗同样有效. 被纳入新结核药物研究开发的品种还有:吡咯类化合物BM-212、LL-3858、二氢咪唑并恶唑类化合物OPC-67683、二哌啶类化合物SQ-609、长链磺酰胺类化合物N-辛磺酰基乙酰胺与苯并[c]菲啶类化合物苄卡利铵与乙卡利铵等. 抗深部真菌药受重视 过去应用的合成抗真菌药有20余种,但可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仅有咪康唑等5种.本世纪上市的10余种合成抗真菌药中有3种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即伏立康唑、磷氟康唑与最近上市的宝刹康唑.该药抗念珠菌活性与依曲康唑相似,抗曲霉菌活性比两性霉素B强(MIC达0.06~0.22μg/ml). 正在研究开发中的抗真菌药有:①瑞夫康唑,抗菌性能与伏立康唑相似,T1/2长达83~157h.②BAL-8557抗念珠菌,曲霉菌活性强,水溶性好,正进行II期临床试验.③CS-758(R120758)抗耐氟康唑的念珠菌属活性有明显改善.④KP-103抗念珠菌,曲霉菌.⑤TAK-456抗念珠菌,曲霉菌,新型隐球菌活性较强.⑥SS-750结构虽较简单,但抗念珠菌属、曲霉菌属与隐球菌属活性强,生物利用度高(75%),蛋白结合率低(50%),尿中排泄率为75%.⑦阿巴康唑抗新型隐球菌活性比氟康唑强100倍.⑧阿唑林具有较强抗念珠菌,皮肤真菌与鳞斑霉活性. 比较传统的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类也有一些新的化合物被发现有抗菌活性.例如,克拉普林具有较强的抗革兰阳性菌(包括MRSA等耐药菌)活性,II期临床试验有效率90%以上,革兰阳性菌清除率80~90%.目前,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对现有抗生素耐药菌有作用的化合物有:螺异恶唑衍生物KY-9、新喹啉-吲哚衍生物SEP-32196与SEP-132617、联苯羧酸酯类化合物NE-2001. 来源: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