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20首古诗并且有翻译和鉴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08:16:47
找20首古诗并且有翻译和鉴赏找20首古诗并且有翻译和鉴赏找20首古诗并且有翻译和鉴赏1、咏怀古迹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上黄昏.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

找20首古诗并且有翻译和鉴赏
找20首古诗并且有翻译和鉴赏

找20首古诗并且有翻译和鉴赏
1、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上黄昏.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这首诗是感事而暗喻感怀.昭君本是宫中第一美女,只因元帝昏庸按图招幸宫女,而昭君不肯行贿,招致遗骨塞外,即使思念故国,也只有月夜归魂,抱憾终生.诗人借昭君之怨一是感当时宁国公主之怨.当时唐朝依靠回纥来平定安史叛军,回纥骄横,唐朝被迫用公主下家来结好回纥,临别时,公主哭道:“国家事重,死且无憾!”肃宗流泪而还.诗人写昭君怨,正是借来表达宁国公主的怨恨.二是感恨自己遭遇.元帝昏庸不识美恶,令昭君远嫁塞外,与诗人因忠谏而遭贬斥的遭遇相符.正是悲昭君以悲自身. 诗中用“群山万壑”、“一去紫台”等宏伟的景象给昭君做陪衬,使全诗显得气势如虹,更凸显出昭君的伟大!
  咏怀古迹五首是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所导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之中所写的.诗人在漂泊之中看到天地依然,却物是人非,不觉与古人产生了“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的共鸣.而残酷的现实,也让作者显得对具有非凡才能的前人更加崇拜.
  2.江 雪
  千山鸟飞约,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诗中所写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这幅画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艺术作品中,绝不会有“纯粹”的风景诗或风景画.在它们里面总是要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容的.事实上,风景诗中的极品,尽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这首诗,也不例外.只要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3、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4.清平调词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象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5,清平调
  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那里及得到当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后人据此就编造事实,说杨妃极喜此三诗,时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认为大辱,就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李白诗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瞒不过博学能文的玄宗,而且杨妃也不是毫无文化修养的人.据原诗来看,很明显是抑古尊今,好事之徒,强加曲解,其实是不可通的.
  6.清平调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恨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多么优雅风流.
  7.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翠绿色的柳树枝头上,两只黄鹂正在对话,一行美丽的白鹭向着尉蓝色的天空飞去,杜甫客居在客栈,他打开窗户,看到对面西岭山上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再往前门河边看,一艘艘船只准备要到很远的东吴去,很壮观. 赏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原文: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
  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
  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
  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
  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
  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 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①,遥隔②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③,平海④夕漫漫.
  【评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
  [原文]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渔情.
  〔析赏〕 古代云梦本有二泽(湖),跨今之湖北省的长江南北,江北叫云,江南叫梦.这两句和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同是歌咏洞庭湖的名句,都是写洞庭湖水之壮阔的-洞庭湖一片氤氲的水气,蒸薰着整个云梦泽,湖水波浪壮阔,直摇撼着岳阳城.
  ------------------------------------------------------------------------
  黄鹤楼①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②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①黄鹤楼: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背依蛇山,俯瞰长江,与
  岳阳楼、滕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 ②鹦武洲:在汉阳西南长江中.
  【品评】
  黄鹤楼始建于吴黄武二年 (223),以楼址在黄鹤矶得名.然而费文袆(音
  衣)登仙驾鹤于此之说既见于《图经》,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之说又见于《齐
  谐志》,可见黄鹤楼因仙人乘黄鹤而得名,早以成为民间传说.崔颢于仕途失
  意之时来登此楼,其感受与传说拍合,触动灵感、发此浩歌.前半篇就传说生
  发:昔人与黄鹤俱去,空余此楼,徒有黄鹤之名而已!吊古伤今,感慨淋漓.
  又就“黄鹤去”腾空飞跃,突进一层:黄鹤飞去时白云悠悠,黄鹤一去不返,
  白云依旧悠悠,然而也只是“空”悠悠而已!四句诗一气贯注,盘旋转折.虽
  紧扣诗题,借鹤去楼空、白云飘忽写今昔变化,而诗人独立楼头的身影和百感
  茫茫的心态,亦依稀或见.后半篇写眼前景及由此引发的身世之感与思乡之情.
  晴川历历,芳草萋萋,烟波浩渺,暮霭迷蒙,久游思归,乡关何处?望汉阳树,
  望鹦鹉洲,望江上,望乡关,四顾苍茫,飘泊无依,遂以“使人愁”感慨作结.
  四句诗激情喷溢,顺流直下,与前半篇形成有机的统一体.
  此诗前四句借鉴南朝民歌和沈佺期《龙池篇》,运用了辘轳相转的句式.
  “黄鹤”三见,“空”字重出,每三句除“黄”字外全用仄声,第四句以三平
  调煞尾,第二联“不复返”与“空悠悠”失对.这都不符合七律的要求.但由
  于一气转折,自然超妙,且后两联格律精严,故论者不仅不以为病,而且视为
  创体、奇格,高度赞扬.相传李白登黄鹤楼,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
  在上头”之叹;其后作《鹦鹉洲》、《登金陵凤凰台》诸诗,均反复效法(见
  《唐才子传》 卷一、《唐诗记事》 卷二一、《瀛奎律髓》卷一).宋人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云:“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清
  人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十三选此诗,评云:“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
  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坐观垂钓者, 空有羡鱼情8 .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长歌行(汉乐府)
  作者: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希.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园里的葵花绿油油无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期待阳光.
  温暖的春天雨露滋润阳光照,世上的万物欣欣向荣多辉煌!
  常常担心寒秋季节将要来到,到那时花卉草木都衰败枯黄.
  时光流逝像万条江河流东海,什么时候啊它会再向西流淌?
  年轻时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野望-王绩
  王绩
  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③怀采薇.
  【评析】
  ?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闲具有典型性.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武,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早寒江上有怀
  作者: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韵译】: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
  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
  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评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