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经济特点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8 03:24:04
珠江三角洲经济特点是?
珠江三角洲经济特点是?
珠江三角洲经济特点是?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及肇庆市的瑞州区、鼎湖区、高要、四会等地.全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3.4%,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1.4%(1994年),近年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呈现出农村工业化程度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快等特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级团组织以当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为背景,根据当地青年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推动共青团工作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办公厅赴广东调研组对该地区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中感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团组织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作的探索,从思路上可以归结为:社会化运作,事业化发展.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1.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7.8%,不仅高于全省14.5%、全国9.7%的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阶段的平均增长速度. 2.外向型经济总体水平较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条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快速度发展.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口贸易总额高达384.6亿美元,占全省当年出口贸易总额的76.6%;实际利用外资87.98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全国当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8%和24%. 3.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的转变,并成功实现了第二、第三产业双重主导的经济社会全面联动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25.8:45.5:28.9发展为1994年的8.8:51.2:40.总体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再到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转变. 4.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该地区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很快形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了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种养业为支柱,农工技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5.城乡协调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加速城镇化.70年代末只有几十个城镇,80年代中期增加到200个,1992年达到406个,1994年达到597个.15年增长近10倍.中山、东莞两市,只辖建制镇,而没有县和乡的建制.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45.2%,比全省比例高出16个百分点.现在,该地区平均每65&127;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镇.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将现代城镇的服务功能优势与现代乡村的田园风情优势相互补充、结合,推动了城乡协调均衡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融合区. 6.社会流动走向健康有序.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外来工聚集地.现在,在该地区就业的外来务工者有数百万,形成了规模庞大、富有特色的外来务工人员流动群.这种社会流动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逻辑,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自然体现.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政府有关部门和劳务机构对外来务工者的管理,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依法管理,使社会流动从无序走向了有序.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群体的特点 1.青年群体的构成为二元结构.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群体由本地青年和外来务工青年两部分组成.据1997年底的统计,广东省青年总数为1589万,全省外来务工青年有500多万.外来务工青年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些城镇,外来务工青年与当地青年的数量基本相等.有的城镇或行政村,外来务工青年已经超过当地青年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几十倍.如,广州市东山区有外来务工青年6000多人,占全区青年就业人数的65%.又如,深圳宝安区有外来务工青年90多万,是当地常住人口的4倍多;福田区皇岗村有外来务工青年15000多,是本村青年的40倍;龙岗区爱联村有外来务工青年近3万,而本村村民只有2907人. 2.青年群体分化明显.总的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青年分为当地青年和外来务工青年两个基本群体.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联络的日益广泛,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群体的整合与分化也在加深.其中,“三高”青年和“四不”青年是两个引人注目的群体.“三高”青年是指高学历、高职务、高收入的青年.这部分青年是青年中的“精英”,他们的行为方式在青年中有明显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四不”青年是一个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青年群体.这部分青年不学习、不读书、不经商、不做工,主要靠出租自有物业生活,具有明显的寄生性.根据当地团组织的调查分析,从职业分类角度看,青年工人主要追求收入稳定,青年职员一般向往体面和荣耀的生活,公务员则更希望前途顺利,知识分子重在谋求发展机会.其中,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中各类金融机构、管理机构、新型公司的出现和迅速发展,青年职员群体迅速壮大.他们的知识水平、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都比较高,其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与青年中的其他职业群体相比,有明显不同.总之,不同职业青年群体的利益要求与精神追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且,这种需求的多样化引导着青年群体的分化.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中基于共同爱好与兴趣而自发成立的专业社团比较发达,其活动表现出明显的群体特征. 3.青年在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是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力量.在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新经济组织中,基本上是青年人在工作.如,主要在新经济组织中工作的规模庞大的外来务工青年,现在和将来都是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高新技术企业中,青年是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中山市能够被遴选为全国30个“科技兴市”的先进城市之一,与该市有一支力量强大的青年科研队伍是分不开的.据统计分析,1995年,中山市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十几个百分点. 4.职业选择注重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一般把能否给自己带来发展机遇看得比较重.据当地团组织调查,珠海、番禺两市分别有50.4%和37.3%的青年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的是长远发展前景及个人兴趣特长.在珠江三角洲这样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社会能够为各个层次的青年提供可供选择的就业机会,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劳动作为谋生手段与实现自身价值的统一. 5.注重社会生活.在调研中感到,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把“八小时”以外的社会生活看作是自己整个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把社会看作是自己活动的一个重要舞台.而且,青年社会生活的领域十分广泛,跨单位、跨团体、跨区域的社会行为,在青年的社会生活中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青年社会生活的场所主要是社会公共场所.传统的走亲访友,闲聊度日,被认为是浪费时间.在日常人际交往中,青年把自主平等和相互尊重看得很重.在该地区,青年文化不再是一种亚文化,而成为主流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文化的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