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 选官制度线索:先秦(______)》》》两汉(______)》》》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明清(_______)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4 04:48:58
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 选官制度线索:先秦(______)》》》两汉(______)》》》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明清(_______)
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 选官制度线索
:先秦(______)》》》两汉(______)》》》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明清(_______)
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 选官制度线索:先秦(______)》》》两汉(______)》》》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明清(_______)
汉朝以前,我国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选拔官吏制度.奴隶社会时期实行贵族世袭制;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推行军功爵禄制;汉朝建立了察举、征召等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从隋唐至明清一直实行科举制.1905年,在清末新政中,清政府下诏废除科举制.
因此该题应该这样回答:先秦(军功爵禄制)》》》两汉(_孝廉察举_____)》》》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明清(科举取士_______)
先秦是贵族世袭,两汉是察举制,隋唐是科举制
望族推荐,两汉举孝廉,明清科举制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综述
1.禅让制度: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的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夏朝启时取消。
2.世袭制度: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爵位世代相传的制度。由夏启建立,贯穿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始终。
3.军功爵禄制:战国商鞅变法时实行,奖励军功,按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强,也促进了封建制度的确立。
4.察举制度:为适应专制主...
全部展开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综述
1.禅让制度: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的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夏朝启时取消。
2.世袭制度: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爵位世代相传的制度。由夏启建立,贯穿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始终。
3.军功爵禄制:战国商鞅变法时实行,奖励军功,按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强,也促进了封建制度的确立。
4.察举制度: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两汉时期推行新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征召等。察举即选举,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西汉时主要是以才能和品德为推荐标准,东汉初重孝廉;但发展到东汉后期,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依据,使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发展形成并发展起来。
5.九品中正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以门第为选官标准,它促进了汉魏之际的士族制度的巩固和发展,隋文帝时期废除。
6.科举制度:(1)形成: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建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2)完善:唐朝贞观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创立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隋唐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3)发展、改革:北宋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程序严格,税目减少,进士科成为主要科目。实行糊名法,录取名额增加,使北宋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王安石变法时,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4)腐朽:明朝沿袭前代的科举取士制度,但只在“四书五经”内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案文体为“八股文”。使科举制度发展成为愚民政策。清朝沿袭这一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5)废除:戊戌变法诏令中明确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但法令被取消。1905年,由于国内形势的变化,清政府被迫废除科举制度。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寿终正寝。
7.“自荐求官”制度:武则天破格用人和发展科举制度的做法,重用人才,推动了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规律
1.古代选官和用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社会兴衰。因此,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统治者统治的重要举措。
2.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这些制度在执行的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3.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
4.影响我国时间最长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选官方式。明朝之前的科举制度推动了我国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积极性占主导地位;但明朝之后的科举制度消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一项愚民政策,阻碍了社会进步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收起
科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