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诚信?大学生如何做到诚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07:58:59
如何理解诚信?大学生如何做到诚信?如何理解诚信?大学生如何做到诚信?如何理解诚信?大学生如何做到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诚信这一范畴是由“诚”和“信

如何理解诚信?大学生如何做到诚信?
如何理解诚信?大学生如何做到诚信?

如何理解诚信?大学生如何做到诚信?
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诚信这一范畴是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的.诚,指真诚、诚实;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诚”与“信”合起来作为一个科学的道德范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和交往方式的现代化,无不凸显着诚信的价值并要求践行诚信.我们可以把诚信定义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同现代经济契约关系和民主政治密切相关并继承了传统诚信美德的真诚无欺、信守然诺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诚信的本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诚信是一种人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实践中必须而且应当具有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信守然诺的行为品质,其基本要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信之诚是诚心诚意,忠诚不二;诚信之信是说话算数和信守然诺,它们都是现代人必须而且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品格.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只有树立起真诚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诚信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人们以求真务实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行动,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在现代社会,诚信不仅指公民和法人之间的商业诚信,而且也包括建立在社会公正基础上的社会公共诚信,如制度诚信、国家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组织诚信等.这就是说,任何政府和制度都要按照诚信的原则来组织和建构,亦需按照诚信的原则行使其职权.一旦背离了诚信的原则和精神,政府就会失信于民,制度就会成为不合理的包袱.
  再次,诚信是个人与社会、心理和行为的辩证统一.诚信本质上是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或者说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的合一,是道义论与功利论、目的论与手段论的合一.如果说“诚”强调的是个人内心信念的真诚,是一种品行和美德,那么“信”则是诚这种内在品德的外在化显现,是一种责任和规范.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诚于中而信于外”的说法.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目的,是人们应当具有的一种信念,而且也是一种道德手段,是人们应当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和谋取利益实现利益的方式.诚信,既可以是价值论和功利论的,又可以是道义论和义务论的.价值论和功利论的诚信观把诚信作为一种价值和实现目的的手段,认为人们如果不讲诚信就无法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也很难取得长久而真正的利益.道义论和义务论的诚信观则把诚信视为一种应尽的义务和内在的要求,认为人们讲求诚信是提升自身素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讲求诚信哪怕不能带来物质上的利益,仍然是弥足珍贵的.我们主张在诚信问题上把道义论和功利论结合起来,既把诚信的讲求视为一种谋利和促进发展的手段,又把诚信的讲求视为一种神圣的使命和内在的义务,使诚信的讲求既崇高又实用,既伟大又平凡,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价值特质.
  总之,诚信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原.它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美德和品质,而且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价值,而且是一种外在的声誉和资源.诚信是道义的化身,同时也是功利的保证或源泉.
  诚信的类型与表现
  诚信有不同的类型和表现.从纵向的历史坐标看,我们可以把诚信区分为原始血缘社会的天然诚信、中古农本社会的家族或人际诚信、近现代契约社会的公共诚信.原始血缘社会的天然诚信以与血缘关系相关联为基本特征,它产生于原始群体内部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血缘群体是同类群体的行为边界.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原始社会,个体完全依赖于血缘群体并天然地产生了对血缘群体的忠诚信用,所以“讲信修睦”成为原始人的基本行为规范.而且这种天然诚信是同天然的团结与勇敢、原始的群体主义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一阶段的诚信自然性的因素多于社会性的因素,总体上看是朦胧的、混沌的和缺乏思想内容的.中古农本社会的诚信是同身份等级依附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家族或人际诚信.农本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的内向经济,受狭隘的时空和交往的局限性制约,它依赖于家族亲情纽带和“熟人社会”进行生产、交换和消费.人们在一个知根知底的熟人世界里生活,并因此形成维系这一熟人社会的诚信及其他道德原则和规范.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的身份等级不同,所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就不同,因而诚信的内容、性质和方式也不一样.近现代市场社会,诚信以契约为基本特征.近现代社会与传统农本社会的一个本质区别在于从身份到契约、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从人身依附到人身独立.近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交换为主要方式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开放的外向型经济,它斩断了人与人之间的血缘亲情纽带,打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使“熟人社会”进入到“陌生人的世界”.在这样的社会,商品交换的诚信只能依靠契约与合同,并在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下得以展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诚信规范从潜意识形态发展为显意识形态,并且日趋明朗和具体,成为调节社会关系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准则.
  从横向的现实坐标看,我们可以把一个社会的诚信区分为经济诚信、政治诚信和文化诚信.经济诚信是指经济生活和物质文明建设中的诚信,是直接同谋利计功行为相关联的诚信,主要表现为企业诚信.市场经济应当是诚信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作为借贷者,能否获得市场信任,视其偿债能力如何;作为经营者,能否获得出资者的信任,视其经营能力如何;作为代理者,支配他人资产能否获得信任,视其依法对他人承担资产责任的能力如何;作为劳动者,能否获得劳动力市场的信任,视其敬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如何.随着电子商务、网络交易和期货交易等新的交易方式的兴起,信用伦理精神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强化信用伦理,这是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先决条件.所以,富兰克林说:“信用就是金钱.”信用、信任和信誉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通行证,也是确保其成功的动力源泉和优势资本.现代信用是经济活动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庄严承诺和社会各界对其履诺的肯定性评价.信用有借贷资本意义上的专业信用(包含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消费信用)和一般经济活动的社会信用.信任是交易双方在信用的基础上构成的经济关系,只有守信用的企业,才能得到社会公众的信任,才有从事商业活动的良好环境.信誉则是一般信用关系的升华,守信用的企业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信誉,能够得到其他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信誉又是一个企业、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甚至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信誉好的企业,在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形象,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经济诚信包含了生产诚信、交换诚信、分配诚信和消费诚信等环节,并体现在经济决策、经济活动和经济评价等方面.
  政治诚信是指政治生活和政治文明建设中的诚信,主要表现为政府诚信.治理国家应当讲求诚信.孔子的学生子贡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孔子将其概括为“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当子贡再问在这三者中必须去掉一项并请问先去哪一项时,孔子毫不犹豫地答道:“去兵.”子贡又问,在“足食”与“民信之”两项中还必须去掉一项,应该先去哪一项时,孔子答道:“去食.”在孔子看来,“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建立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对于国家之“立”比强大的军队、充足的粮食更为重要.荀子对此也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政令取信于民则国家强大,政令失信于民则国家衰弱,因此治国从政当以建立信德为主旨和根本.在现代社会,政治的民主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它要求按照诚信的原则规范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增加政府行为的透明度,避免行政垄断和行政工作的暗箱操作,做到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建立诚信政府.此外,政治诚信还包含政治活动和政治体制诚信.
  文化诚信是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诚信,主要表现为教育诚信和学术诚信等方面.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价值导向.为此,就应当加强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在各行各业中推行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和制度,坚决铲除精神文化领域中的不诚信行为.
  诚信的功能和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诚信不仅具有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而且具有约束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第一,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诚信是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和品格.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的品德和素质,不仅难以形成内在统一的完备的自我,而且很难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取得成功.程颢程颐指出:“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诚”不仅是德、善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信”是一个人形象和声誉的标志,也是人所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孔子说:“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于中而必信于外.一个人心有诚意,口则必有信语;心有诚意口有信语而身则必有诚信之行为.诚信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也是个人修德达善的内在要求.缺失诚信,就会使自我陷入非常难堪的境地,个人也难于对自己的生命存在做出肯定性的判断和评价.同时,缺失诚信,不仅自己欺骗自己,而且也必然欺骗别人,这种自欺欺人既毁坏了健全的自我,也破坏了人际关系.因此,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处世之宝.个人讲求道德修养和道德上的自我教育,培育理想人格,要求以诚心诚意和信实坚定的方式来进行自我陶冶和自我改造.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正心诚意”和“反身而诚”在个人道德修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修德的关键是有一颗诚心和一份诚意.诚意所达到的程度决定修德所能达到的高度,正可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所以,中国人特别强调“做本色人,说诚心话,干真实事”.
  第二,诚信是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立业之本.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规范.诚实守信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而且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事业单位的活动都是人的活动,为了发展就不能不讲求诚信.因为发展既蕴涵着组织本身实力和生存能力的增强与提升,又蕴涵着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外部以及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优化与完善.无论是组织本身实力和生存能力的增强与提升,还是组织内外关系的优化与完善,本质上都需要诚信并且离不开诚信.诚信不仅产生效益和物化的社会财富,而且产生和谐和精神化的社会财富.在市场经济社会,“顾客就是上帝”,市场是铁面无私的审判官.企业如果背叛上帝,不诚实经营,一味走歪门斜道,其结果必然是被市场所淘汰.诚信是塑造企业形象和赢得企业信誉的基石,是竞争中克敌制胜的重要砝码,是现代企业的命根子.
  第三,诚信是国家政府的立国之本.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主权也归属于人民.中国古代政治伦理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认为国家的领导者应当以诚心诚意的态度和方法去取信于民,进而达到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太平清明.唐代魏征在给太宗皇帝的上疏中写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贞观政要·论君道第一》)治国之道,在于贵德崇义,而德义的主要内容则是诚信.柳宗元说:“信,政之常,不可须臾去之也.”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致于败.”以上言论说明诚信是领导者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诚信构成国德,支配国运,没有诚信的国德就不能拥有长久而向上的国运.在现代社会,民主政治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更要求把诚信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政治的核心是权力.政治权力的历史形态是私权或集权,而民主政治下的权力是公权.公权意味着权力归人民所有,本质上是为人民服务的,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信任.失去人民的信任便失去了权力合法性的依据.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高度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