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 B为椭圆x^2/4+y^2/3=1的左右两个顶点 F为椭圆的右焦点,P为椭圆上异于A B点的任意一点 直线AP BP分别交直线l:x=m(m>2)于M N点,l交x轴于C点求 对任意给定的m值 求△MFN面积的最小值高三数学市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23:11:59
已知AB为椭圆x^2/4+y^2/3=1的左右两个顶点F为椭圆的右焦点,P为椭圆上异于AB点的任意一点直线APBP分别交直线l:x=m(m>2)于MN点,l交x轴于C点求对任意给定的m值求△MFN面积

已知A B为椭圆x^2/4+y^2/3=1的左右两个顶点 F为椭圆的右焦点,P为椭圆上异于A B点的任意一点 直线AP BP分别交直线l:x=m(m>2)于M N点,l交x轴于C点求 对任意给定的m值 求△MFN面积的最小值高三数学市质
已知A B为椭圆x^2/4+y^2/3=1的左右两个顶点 F为椭圆的右焦点,
P为椭圆上异于A B点的任意一点 直线AP BP分别交直线l:x=m(m>2)
于M N点,l交x轴于C点
求 对任意给定的m值 求△MFN面积的最小值
高三数学市质检的压轴题,希望有人能解答.
??????????????
每个人答案都不一样?谁是对的呢?

已知A B为椭圆x^2/4+y^2/3=1的左右两个顶点 F为椭圆的右焦点,P为椭圆上异于A B点的任意一点 直线AP BP分别交直线l:x=m(m>2)于M N点,l交x轴于C点求 对任意给定的m值 求△MFN面积的最小值高三数学市质
由图形的对称性,不妨设P点在上半椭圆.设P坐标为(x,y)
过P作PH⊥AB于点H.
那么PH=y,HA=x+2,HB=2-x,AC=m+2,BC=m-2
MC/PH=AC/AH
所以:MC=PH*AC/AH=y(m+2)/(x+2)
NC/PH=BC/BH
所以:NC=PH*BC/BH=y(m-2)/(2-x)
MC*NC=y^2(m^2-4)/(4-x^2)
点P在椭圆上,所以:3x^2+4y^2=12,4-x^2=4y^2/3 代入上式得:
MC*NC=y^2(m^2-4)/(4y^2/3)=3(m^2-4)/4
这个值与P点位置无关,当m是定值,它也是定值.
根据平均值不等式:
MN=MC+NC>=2√MC*NC=√[3(m^2-4)]
即MN的最小值为√[3(m^2-4)]
FC=m-1也是定值.
所以:△MFN面积最小值为(m-1)*√[3(m^2-4)]/2
当且仅当MC=CN时能够取到.
即:y(m+2)/(x+2)=y(m-2)/(2-x)
(m+2)/(x+2)=(m-2)/(2-x)=2m/4=m/2
x=(m-2)/2
即:当x=(m-2)/2时,△MFN取到最小面积(m-1)*√[3(m^2-4)]/2

m给定则三角形的高为定值,因此我们只要求出MN的最小值即可。由对称性我们只考虑P在x轴上方 假设P(2cosθ,√3sinθ)(0<θ<π),A(-2,0),B(2,0)所以 PA方程为y=√3sinθ/(2cosθ+2)(x+2) 令x=m,yM=√3sinθ/(2cosθ+2)(m+2) PB方程为y=√3sinθ/(2cosθ-2)(x+2) 令x=m,yN=√3sinθ/(2co...

全部展开

m给定则三角形的高为定值,因此我们只要求出MN的最小值即可。由对称性我们只考虑P在x轴上方 假设P(2cosθ,√3sinθ)(0<θ<π),A(-2,0),B(2,0)所以 PA方程为y=√3sinθ/(2cosθ+2)(x+2) 令x=m,yM=√3sinθ/(2cosθ+2)(m+2) PB方程为y=√3sinθ/(2cosθ-2)(x+2) 令x=m,yN=√3sinθ/(2cosθ-2)(m+2) 所以yM-yN=√3(m+2)/sinθ最小值为√3(m+2) 当θ=π/2时取得最小值,即P点为(0,√3)时取得 而高为m-1所以面积最小值为√3(m+2)*(m-1)/2

收起

做任何数学题,画出图来就把题做出一半来了。

思路及解题过程:三角形高FC定值=m-1,求MN的最小值即可,求出MN两点纵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即为三角形的底,设P(2cos@, √3*sin@)M:(m,y1) N:(m,y2)
A、P、M三点共线,列出方程y1/(m+2)=(√3*sin@)/(2cos@+2); (1)
B、P、N三点共线,列出方程y2/(m-2)=(√3*sin@)/(2cos@-2); (2)

全部展开

思路及解题过程:三角形高FC定值=m-1,求MN的最小值即可,求出MN两点纵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即为三角形的底,设P(2cos@, √3*sin@)M:(m,y1) N:(m,y2)
A、P、M三点共线,列出方程y1/(m+2)=(√3*sin@)/(2cos@+2); (1)
B、P、N三点共线,列出方程y2/(m-2)=(√3*sin@)/(2cos@-2); (2)
由(1)(2)得出MN=(y1-y2)的绝对值=√3*(m-2cos@)/sin@
上式对@求导,当导数为0,此时取得最小值,此时cos@=2/m,sin@= √1-4/m^2;
因此△MFN面积的最小值 =0.5*(m-1)* √3* (m-4/m)/(√1-4/m^2=0.5*√3* √(m^2-4)/(m-1),此时P点坐标:(4/m,√3*√(1-4/m^2))
思路并不难,做数学题尤其注意解题思路的培养,明确了解题方向一步一步的来,没有什么不可能,加油啊
你自己照着思路做一遍就有答案了啊,谁对说错依你的答案

收起

一楼正解~

已知椭圆x^2/a^2+y^2/b^2=1 (a>b>0)离心率为√3/2 连接椭圆的四个顶点的菱形面积为4已知椭圆x^2/a^2+y^2/b^2=1 (a>b>0)离心率为√3/2 连接椭圆的四个顶点的菱形面积为4直线L与椭圆交与不同的点 A B 已知A 已知椭圆x^2/a^2+y^2/b^2=1 (a>b>0)离心率为√3/2 连接椭圆的四个顶点的菱形面积为4已知椭圆x^2/a^2+y^2/b^2=1 (a>b>0)离心率为√3/2 连接椭圆的四个顶点的菱形面积为4直线L与椭圆交与不同的点 A B 已知A 已知椭圆x^2/a^2+y^2/b^2=1(a>b>0)的长轴长为4,且点(1,跟号3/2)在椭圆上,求椭圆方程!急 已知椭圆x^2/a^2+y^2/b^2=1(a>b>0)上一点p(3,4),F1、F2为椭圆的两个焦点,且满足PF1⊥PF2,求椭圆方程. 已知椭圆C1:x^2/a^2+y^2/b^2=1(a>b>0)的离心率为根号3/3,直线l:y=x-2与以原点为...已知椭圆C1:x^2/a^2+y^2/b^2=1(a>b>0)的离心率为根号3/3,直线l:y=x-2与以原点为圆心,以椭圆C1为短半轴已知椭圆C1:x^2/a^2+y^2/b^ 圆椎曲线数学题已知椭圆x^/a^+y^/b^=1和直线x/a-y/b=1,椭圆离心率e=根号6/3,直线与坐标原点距离为根号3/2,求椭圆方程 如何从椭圆的一般方程求椭圆的五个参数已知椭圆一般方程为A*x^2+B*x*y+C*y^2+D*x+E*y+F=0,其中A,B,C,D,E,F,均不为0,现在要去求椭圆的中心坐标(x0,y0),椭圆的长半轴a,椭圆的短半轴b,以及椭圆长半轴与X 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1)若椭圆的长轴长为4,离心率为根号3/2.求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1)若椭圆的长轴长为4,离心率为根号3/2.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在(1)的条件下,设 已知椭圆C:(x^2)/4+(y^2)/3=1 设椭圆C右焦点为F2,A、B是椭圆上的点,且向量AF2=向量2F2B,求直线AB的斜率 数学题:椭圆 抛物线已知椭圆x^2/a^2+y^2/b^2=1(a>b>0)的一条准线方程x=9/根号5,且该椭圆上的点到右焦点的最近距离为3-根号5(1)求椭圆方程(2)设F1,F2是椭圆左右两焦点,A是椭圆与y轴负半轴的 已知A,B为椭圆x^2/4+y^2/3=1的左右两个顶点,F为椭圆的右焦点已知A B为椭圆x2/4+y2/3=1的左右两个顶点 F为椭圆的右焦点,P为椭圆上异于A B点的任意一点 直线AP BP分别交直线l:x=m(m>2) 于M N点,l交x轴于C 已知斜率为2的直线经过椭圆X^2/5+Y^2/4=1的右焦点F1,交椭圆于A、B,求弦长AB 已知斜率为1的直线经过椭圆x^2+4y^2=4的右焦点交椭圆于A B两点,求AB弦长? 已知斜率为1的直线L经过椭圆X^2/4+Y^2=1的右焦点,交椭圆于A、B,求弦长AB 已知椭圆C1:x^2/a^2+y^2/b^2=1(a>b>0)的离心率为根号3/3,直线l:y=x-2与以原点为圆心,以椭圆C1为短半轴已知椭圆C1:x^2/a^2+y^2/b^2=1(a>b>0)的离心率为根号3/3,直线l:y=x+2与以原点为圆心,以椭圆C1为短半轴 已知椭圆x^2/a^2+y^2/b^2=1(a>b>0)的离心率=√6/3若原点到直线x+y-b=0的距离为√2,求椭圆方程. 已知椭圆R:x²/a²+y²/b²=1(a>b>0)的长轴长为4已知椭圆R:x²/a²+y²/b²=1(a>b>0)的长轴长为4,且过点(∨3,1/2)(1)求椭圆R的方程(2)设A、B、M是椭圆上的三点,若向量OM=3/5向量OA + 已知椭圆x^2/a^2+y^2/b^2=1(a>b>0)与x轴负半轴交于点C,A为椭圆在第一象限的点,直线OA交椭圆于另一点B,椭圆的左焦点为F,若直线AF平分线段BC,则椭圆的离心率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