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哪些民俗?并写出这些民俗所蕴含的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5 02:37:20
四川有哪些民俗?并写出这些民俗所蕴含的意义.
四川有哪些民俗?并写出这些民俗所蕴含的意义.
四川有哪些民俗?并写出这些民俗所蕴含的意义.
1999年9月,在国内贸易局组织开展的“全国大众化名优菜点联展联销月”活动中,由成都市选送的37个菜品一举被评为“中国名菜”,8个小吃被评为“中国名点”,如果加上四川在历届全国和部门的比赛中获奖的菜品及具有风味特色的名优菜点、风味小吃、快餐等,没有人能说得出四川到底有多少个品种榜上有名.
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简而言之,其意不过是说四川土地肥腴,气候湿润,岁无水旱之忧,因而出产丰饶.民既殷实,当然可作国之仓禀.
盆地之内,几乎没有什么物种不可在此安家落户,畜牧放养、农耕种植、野生物种,品类浩繁,这就为饮食所需的各种原料提供了充足的保证.
老天爷如此慷慨地为这方土地捧出了众多的“食资源”,加之川人富足闲适的生活态度,便一步步将四川味道送上了历史和现实食府的最高厅堂.
一地有一味,一菜有至味,任何一种菜品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原料的选择或变化,制作的精细及偶然的灵感,外来手艺的借鉴与改造,调料的重新搭配与生产……,这些菜与原料的独特不无关系,再加上各地同样独特的调味品,如郫县豆瓣、阆中保宁醋、犀浦酱油,蒲江豆腐乳、新繁泡菜、汉源花椒等,匠心独运再加各种巧合,因而才能将味道调和到最佳.
川味以它独具特色的魅力为大多数世人所青睐,但愿它也能被您喜爱.
彝族服饰——
鸡冠帽 用硬布剪成鸡冠形状,再用大小一千二百多颗银泡镶绣而成,戴在头上象一只“唔唔”啼鸣的雄鸡.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对彝族青年,女的长得象妮尾绿(一种美丽的山花)一样美丽.男的长得象金竹一样标致.他们在一个月夜.来到森林中约会,被森林中的魔王发现了,小伙子被杀死,姑娘不愿遭受魔王的凌辱而逃走.当姑娘跑到一个山寨时,寨中突然雄鸡高叫,魔王听到鸡的叫声,才停止追赶,美丽的姑娘才幸免落入魔掌.后来,姑娘知道魔王怕雄鸡,就抱着一只雄鸡来到他们约会的地方.这时,雄鸡高叫,她的情人立即苏醒复活.他们结为夫妻,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
鸡冠帽,是彝家姑娘吉祥、幸福的象征.因此,每年过“尼遮西”节时,彝家姑娘们都要绣制一两顶鸡冠帽.鸡冠帽戴在头上,表示雄鸡永远伴着姑娘.鸡冠帽上的大小银泡表示星星和月亮,永远光明和幸福.
——藏族服饰——
藏族头饰
藏帽
藏族男子
藏族广布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服饰多姿多彩、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作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过去僧官不同品级,严格区分纹饰,用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珞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衬衫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式多翻领,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优美.
帮典一一即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是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装饰品、帮典颜色相组合,或艳丽强烈,或素雅娴静.
藏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氇帽等一二十种.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见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线皮革做的.
头饰佩饰在藏装中占有重要位置,佩饰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饰品多与古代生息生产有关.讲究的还镶以金银珠宝、头饰的质地有铜、银、金质雕镂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宝.
——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反映了苗族历史悠久、居住分散风俗多样的特点,苗族支系与支系、县与县,易于寨与寨之间在服饰上都有严格区别.其服装的主要色调亦不尽一致,所谓“白苗”、“黑苗”、“花苗”、“汉苗”等就是依据所着服色或服式而来的自称或他称,也有根据妇女的裙样,称为“长裙苗”和“短裙苗”的. 其实,同一种称呼之严,不同地域的妇女服饰也各各不同.同是“白苗”,麻栗坡一带的人,上着圆领开襟窄袖青布衣,袖肘以三道黑布镶衬,内着白色衣,领围胸襟露出白衣,额部以白巾交叉而缠,白巾上又缠黑巾,黑白分明;而镇雄、威信一带的“白苗”,穿青黑色斜襟长衣,下着绉褶花裙,凡领边、袖口、围腰都以五色丝线镶绣,以宽约五寸,长达丈余的青黑布缠头,突出的白色在于裹白布绑腿. 苗族服装大多遍施图案,刺绣、挑花、蜡染、编织、镶衬等多种方式并用,做工十分考究,令人眼花缭乱.尤其从刺绣图案中往
苗族服饰
往可以寻出苗族的历史和象征意蕴,可谓是“有意味的形式”.例如,文山“花苗”,在其黑色圆领斜襟窄袖衣的领边、袖肘绣有红、黄、蓝、白等花纹,纹路多呈花状、江水状,据说这些花纹象征着苗族祖先所居之地:红、绿波浪花纹代表江河,大花代表京城,交错纹代表田埂,花点代表谷穗.禄劝、武定、安宁一带的大花苗爱披加花披肩,上绣三道方形图案,与苗族古歌上“格蚩尤老练兵场广花三道”的说法正相符,所以,传说它象征古代的练兵场和令旗,披肩两头的花纹代表过去京城的城市和街道……这些服饰的来由,大多与上古九黎三苗与黄帝逐鹿中原,战败后从黄河流域退到长江,又退到云贵高原的历史有关.因而,苗族的衣装图案并非每个能织会绣的男女都可以随心所欲地织绣,什么地方饰什么图案,什么图案表示什么,什么身份年龄的人该饰什么图案,都有严格的规定.
苗族妇女大多佩戴手镯、耳环,胸前有大项圈及银锁,有的在项圈与银锁上还垂下长短不同的银质珠穗,显得华贵富丽.
四川各民族的信仰
——汉族——
祭杜主 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川西平原等地.相传,蜀国开国国王杜宇,号望帝,归隐西山后化为杜鹃.杜鹃为提醒人们不忘农时而号鸣,直至“啼血”.人们感今他教民务农有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和七月初一祭祀他.今郫县城南有他和丛帝的陵墓,称望丛祠.每到祭之日,人们便纷纷赶来开展祭祀活动,同时,赛歌跳舞,演戏娱乐,十分热闹.在川西平原等地,当杜鹃鸣叫时,人们便认为这是望帝在提醒大家莫误农时.
祭蚕虫 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川西平原一带.相传,蜀中开国国王蚕丛教民养蚕,每年做金蚕数千头,送给百姓,凡得到金蚕的人家,养蚕一定获得丰收.他死后,人们因感恩而祭祀他.
药王菩萨 药王是民间对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尊称.孙思邈本是京兆华原人.精通医药,医德高尚.所著《备急千金要方》30卷,合方论5300首,被喻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之一.四川紧邻陕西,孙思邈两次入川行医并采药炼丹,其影响遍及全川.故四川民间供祀药王的普遍程度在全国颇为著名.许多著名中药店堂.如同仁堂等均敬奉药王塑像.四川各地如新都、广元、三台、蓬溪、石术等地均有药王届,将孙思邈作为药王菩萨供祀.
宝光寺数罗汉 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新都县一带.位于县城的宝光寺罗汉堂内有各种塑像577尊.来此上香和浏览的人们,都习惯要去数罗汉.踏进门槛第一步若为左脚,便从左数起,如为右脚,便从右脚数起.数到与自己年龄数字相同的那尊罗汉,以它的善恶美丑来判断自己是否有福.
贿耳目神 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四川部分地区.耳目神即灶神.民间以为灶神是玉皇大帝的耳目,其职责是专门观察人间发生的事情,然后上奏天庭.为使其不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坏话,给人间带来祸殃,人们每逢农历腊月二十四日晚便燃香点烛,贿以酒肉,计好于他.
除夕祭树 汉族信仰习俗.流传于岳池县一带.每年除夕之夜,各家饭菜端上桌后,首先敬神供祖,接着将每样饭菜取一点出来,切细和匀后,由家长用盘子或小簸箕端到最大最好的一棵树前祭树.据说,这样来年果树能花繁果丰,带来滚滚财源.祭树后,全家才围着桌子吃团年饭.
郊天 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川东渠县一带.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夜,各村农户皆在村外南野外设置香案,摆上供品,焚香明烛,向上天跪拜叩首,祈求五谷丰收,人丁兴旺.祭毕,观察天象及其及变化,以此预测来年庄稼丰歉.
烧袱子 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由烧纸钱演化而来.民间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祭祖或平常祭奠亡灵时,都要烧袱子.意在寄钱给祖先亡灵,好让他们在阴间有钱用,更好地庇佑子孙.
庆坛 汉族信仰.流行于四川大部分地区.旧时,人们常将住宅或庙宇里旧有的一块石头一截磉磴奉为神灵,知名人士为坛神.逢年过节要向其烧香化纸,在上面淋鸡血祭祀.平时,不准儿童、鸡犬去践踏.遇有灾疾瘟疫,或为求吉利,要请僧道术士跳神“庆坛”.
下阴 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意即下到阴间与鬼魂沟通.主持者为端公、道士、巫婆等术士.如久病不愈或诸事不顺等,便需举行此仪式,向亡灵询部原因及解决方法.
画符水 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如遇家人生病,请巫师来家举行此仪式.打一碗清水,巫师用手指在水中比划符,口中念诵咒语,声称如此这般水中已有灵,病人喝了能除疾病.
送花盘 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旧时遇有家人生病时,需请端公或自家举行此仪式.届时,备好香烛纸钱,用碗装一点米饭,置于一大盘中,再把盘送到病人床前踏板上,由端公或家属进行祈祷.祷毕,将盘送到岔路口,祝祭一番后将盘中物品抛掉.据说,这样可以送走瘟疫,使病人迅速恢复健康.该习俗现仍在一些山区流行.
--------------------------------------------------------------------------------
——彝族——
吉罗彝族信仰习俗.彝语音译,意为宝贝.祖先遗留下来的某种东西或祖先喜爱的某种动物,人们认为附有祖先的神灵,可保佑家人的平安.
祭齐罗尼荷 彝族信仰习俗.齐罗尼荷为彝语音译,意为五谷神.每年春种前或收获时,用稻草扎制其偶像,置于家中后墙前祭祀.届时,打牲献祭,祭师诵经,将一个刻有鬼状的木头抛于门外以示鬼,把一些树枝送往门外坝边以示丰收.
净宅 彝族信仰习俗.久病不起或家中遇到不吉之事,便认为家宅不洁净,需请祭师举行净宅仪式.届时,主人家准备一头猪、一只鸡、一撮荞麦和18根柳枝.祭师将柳枝插于门前平地上,将猪、鸡放在一旁,一面念经一面扫倒树枝,认为鬼魔、晦气便被驱除了.
捞油锅 旧时彝族的一种神判方式.失物者怀疑某人为偷盗堵而又无确切证据时,举行此仪式.仪式由巫师主持,在高山上举行.将菜油倒入锅中烧开,巫师念咒语后向锅内撒一把米,向油吹一口气,然后令失物者和嫌疑者轮流赤手伸入锅中捞.如嫌疑者捞出米而末被烫伤,为末偷;否则为偷了.失物者捞出米而末被烫伤为真失,否则为虚报.藏族也有此神判方式.
打鸡卜 彝族信仰习俗.作以占卜吉凶社员祸福.用锤将一只鸡打死,抛出门外,观鸡身定吉凶.鸡头向外为吉,向内为凶.横向为不吉不凶;鸡身侧卧或年地为凶,坐或立为最凶.
--------------------------------------------------------------------------------
——藏族——
造小塔 藏族信仰习俗.以印模压制泥胎,经烧制而成.为上尖下大的锥形塔,大小不一,小者数寸,大者尺许.塔内有的装密宗咒语纸条,有的装少量青稞.一般用于敬神,放在大佛塔周围或佛像及佛龛之前.在阿坝藏区,造小塔还作为祈求丰收的活动.每年藏历二三月,春耕之前,人们将造好的小塔放置在村边、路旁,或埋在田间,认为可以消灭虫灾,使粮食获得丰收.
绕佛塔 藏族信仰习俗.佛塔为佛教重要标志之一,一般内藏佛经,外刻佛像,历来为佛教徒所敬重.藏人每见佛塔,心按顺时针方向绕塔一周,口念六字真言,手捻念珠,以求平安.有的人则绕塔数周,或在塔前置供品.
转经轮 藏族信仰习俗.藏族人普遍信仰喇嘛教,即藏传佛教.信教必须经常念经,但很多人不识字,于是便转经轮,转发一圈经轮,相当于念一遍.因此,转经轮成为许多藏人的日常活动,许多人家都有手摇经轮.经轮有大小和质地的不同,但里面都装有经卷.转经轮时,黄教信奉是非曲直时针方向转,黑教信奉反时针方向转,否则被为对菩萨不敬.
跳神 藏族信仰习俗,藏传佛教祈福禳灾的仪式.流行于阿坝州北部等藏族地区.每年藏历十二月三十日除夕,各寺院都要举行驱除鬼魔、预庆吉祥如意的法会.会上,喇嘛身着古装,头戴面具,装成各种神佛鬼怪,在广场或寺院厅内随着钹、鼓、唢呐、海螺等的伴奏,分批登场,自左至右,边跳边行,并高声呐喊,以驱除鬼魔.当地民间以此驱邪鬼.
菩萨出嫁 藏族信仰习俗.流行于金川县.当地藏族认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是菩萨出嫁的日子.因此,各寺喇嘛都要抬着木头菩萨在村寨周围转一转.据说,这样可保一年顺序.人们连着数日玩狮灯,跳猴戏.以示庆贺.
忌捕鹰雕 藏族信仰习俗.藏族人民认为鹰雕是神鸟,捕杀会不吉利.
白石崇拜 羌族信仰习俗.流行于茂县、汶川、理县、北川等地.羌族信仰的神灵很多,但均无铜像,统统以白石为象征,供于屋顶的塔子上,屋里的神龛上、火塘旁,村外的山头上和神林中等.屋顶的白石代表天神,火塘旁的白石代表火神,山头上的白石代表天神,田地里的白石代表青苗土地神等.有的人家屋顶上立有多块白石,除代表天神外,还代表别的神灵.羌族人常常向白石虔诚祈祝寿,燃香祭拜.
--------------------------------------------------------------------------------
——羌族——
搜山求雨 羌族信仰习俗.若遇天旱,人们便举行搜山仪式,祈求降雨.届时,禁止人们上山进行打猎、砍柴、挖药等活动,违者将受谴责或遭痛打.若仍不降雨,再到高山之巅举持祈雨仪式.
神林 羌族信仰习俗.羌族每个村寨的山后都有一片神树林,被视为山神之所在.神林禁止砍伐,也不能在其中放牧和割草,村寨定期进行化祭.
跳盔甲 羌族信仰习俗.又叫大葬舞.在为有功将士举行葬礼时跳.参加者一般为几人到十几人,头戴皮铠甲,手持兵器,先围成圈跳,接着形成两排对阵,兵器飞舞,铜钤叮当,吼声震天,表现死者作战时的威武气概.
化翳子 羌族信仰习俗.眼睛被植物枝叶擦伤或由其他原因引起不适、流泪,以及眼球内出现白色障碍物,俗称翳子,可请端公化解.
打油火 羌首长信仰习俗.当家中经常出现怪影或怪事时,须请端公举行此仪式驱邪.届时,端公将清油烧沸装于碗内,碗中放一把汤匙.同时,点燃火把,盛一碗冷水备用.舀一匙热油浇在火把上,然后向上面洒冷水,火把猛烈爆旺并劈啪作响,然后向上面洒冷水,火把猛烈爆旺并劈啪作响.端公手持火把在各间屋子里走一遍,最后来到门外.这样,邪魔便被驱逐出家门了.
踩铧头 羌族信仰习俗.当患肚痛、腹胀等疾病时,须请端公举行此仪式冶病.一般情况下,端公将一铧头放在火塘中烧红,取出后淬一碗水给病人喝即可.遇病情严重者,须将病人平睡在床上或火塘旁,端公将烧红的铧头取出,赤脚踩上去跳舞,然后把脚踩在患者腹部,由下而上轻轻抚擦三次.
羊髀骨卜 羌族信仰习俗.由端公主持仪式,用以占卜运气、病因、行人祸福、一年吉凶、战争胜负等,所用羊髀骨须取自于用以祭祀的羊身上,一般在羊宰杀后烧煮前取骨.
--------------------------------------------------------------------------------
——土家族——
敬梅山神 土家族信仰习俗.梅山神是土家族信奉的猎神,猎人出猎前都要先祭祀他.传说,古时候有一名叫梅嫦的女子,上山打柴,遇到老虎.她在同老虎的搏斗中,衣服被撕破,浑身受伤,但仍拼着力气,最后打死老虎,为民除害.后来人们奉她为山神,加以祭祀.
跳曹盖 白马藏人信仰习俗.流行于平牙县、南坪县白马藏区.每年农历下月初六举行.“曹盖”系白马藏语音译,意为面具.跳曹盖即戴着面具跳祭祀神鬼、驱灾祈福的舞蹈.据说,这样可将鬼怪赶出寨外,保一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四川茶文化
饮茶习俗
饮茶习惯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般来说,吃完早饭,而今天恰好没什么活生的人们或者是老人们便纷纷的涌向茶馆. .成都人饮茶有其独特的盖碗茶具,即:茶盖、茶碗、茶船子.一张竹子制的靠椅,一张低低矮矮的小方桌子,还有茶馆里跑堂的沏茶师傅的手艺,相信如果您有机会亲自目睹,您一定会兀自惊讶不定的.
成都人尤其爱喝茶,爱泡茶馆.坐在茶馆中,茶客们可看川剧、可听 清音、可溜鸟、可打盹儿或者看看闲书、录像片、要么就两三个人 凑在一块儿摆龙门阵,不时还有掏耳朵的、擦皮鞋的、算命看相的 游走其间,大家都消遥自在,自得其乐,在这样的环境中你可以深 深感受到社会群体的亲和,感受到成都茶馆儿的浓浓的地方特色. 此外成都茶馆儿还有着不容小觑的社会功用,它起着“会客室”、 “俱乐部”和“民事纠纷调解处”的作用.旧时成都至般市民的住 处不宽敞,有客来时,谈话不方便,于是主人手一挥:“走,吃茶去” 人们也习以为常.欣然前往.至于“俱乐部”,中山街茶馆的“鸽市”, “百老汇”的“雀雀儿市”自不必说了,它们本身就含有“信鸽”、 “雀雀儿市”俱乐部的性质,其他的比方说专门下各种棋的、唱“围 鼓"的等形成的俱乐部茶馆也很常见.
茶馆
茶客
盖碗茶
茶师傅的工夫
沏茶
茶艺
四川茶馆
除了休闲之外,还是重要的社交场所.在旧社会,三教九流相聚在此,不同行业、各类社团在此了解行情、洽谈生意、看货交易;黑社会买卖枪支、鸦片也常在茶馆进行;袍哥组织的“码头”也常设在茶馆里.这些茶馆大多还兼营饭馆、旅店.每逢寒暑假,茶馆又成为争聘教师“六腊之战”的战场.可以说,七十二行,行行都把茶馆当做结交聚会的好去处,茶馆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旧社会的茶馆还兼有调解社会纠纷的职能.亲朋邻里之间若出现了纠纷,双方约定到某茶馆“评理”.凡上茶馆调解纠纷者,由双方当事人出面,请当地头面人物调解,双方参加辩论的对手经过一番唇枪舌战之后,由调解人仲裁.所谓“一张桌子四只脚,说得脱来走得脱”.如果双方各有不是,则各付一半茶钱;如是一方理亏,则要认输赔礼,包付茶钱.
茶馆的另一重要职能是作为社会文化娱乐场所.晚上茶馆设有川剧“玩友”坐唱,俗称“打围鼓”.另外,有些茶馆设有四川扬琴、评书、清音、金钱板等演出活动.坐茶馆的人可以边饮茶,边欣赏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曲艺节目.
四川茶馆除了卖茶,还卖糖果、香烟、瓜子、花生等小吃.解放后的茶馆还增加了打牌、下棋、读书看报、赏花赛鸟,以至于唱卡拉OK、看录像节目等,内容愈来愈时髦、新颖,但它作为民间传统社交活动场地的功能始终没变.
汉族交通习俗.用两根长竹竿扎成担架,中间部位置一凉椅或坐篼供乘坐.旧时交通不变,抬滑竿十分盛行.现在,抬滑竿仍十分流行,仍在一些旅游圣地如峨眉山、青城山等地流行,并变成当地一个旅游项目.
背二哥 以背运东西为生的人.又称背老二.见于一些交通不便的山区.所用工具为喇叭形背篼一个、绳架一副、丁字拐杖一个.一般背50千左右货物,走累了,便用丁字拐杖置于背筐下支撑休息片刻.如果背运是集体行动,领头的背二哥要呼吼节奏感强的号子,统一众人的行动步伐.
鸡公车
鸡公车,木头制成,两个扶手,一个轮子,又称独轮车.车身微翘,形似公鸡,推动时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居传为诸葛亮所创(即木牛流马),但无从考证.
解放前后的成都,除少量的汽车和黄包车外,城镇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便是独轮的鸡公车.这种一个“磙磙”的鸡公车,既可作货运工具,又是一种独特的客运工具.现今在一些交通非常不便的山区还能看到这种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