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散文集 200多字的读后感 多写点感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8 11:02:31
张晓风散文集 200多字的读后感 多写点感悟
张晓风散文集 200多字的读后感
多写点感悟
张晓风散文集 200多字的读后感 多写点感悟
第一篇:
这篇《高处何所有》是张晓风的一篇哲理散文.文章有一个副标题“赠给毕业同学”,可见是为那些在攀登学问这座大山的学子们写的.可是,文章所蕴含的深意,却远远超过了做学问本身,那是一种人生的哲理,是在比较了多种人生境界后对某种至高境界的由衷赞许,是对那种看似平易却难以抵达的真英雄境界的诠释与破译.
散文作者没有用太多语言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她借助一个故事来说明问题.奇怪的是,这个看来似曾相识的故事并没有曲折离奇的地方,却在平淡从容中缓缓透出一种无法回避的魅力.那是真实的魅力,是带着悲剧色彩的人生真谛的魅力.
与过去读过的三兄弟探宝,付出愈多收获愈多,“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叙述模式相比,张晓风的故事要严酷得多也煞风景得多.第三个年轻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并没有得到鲜花和掌声,也没有看到无限风光.他看到的,只是“高风悲旋,蓝天四垂”;他感到的,只是孤独和渺小.是的,这才是人生的真实,这才是人们到达某种人生境界后必然的感受.也许这种感受带着浓重的悲剧意味,从来也没有到达或接近这一境界的人意识不到这种孤独和渺小,但并不等于孤独和渺小不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识不到的悲哀是更加深重的悲哀.所以,明知前路的艰险,明知顶峰的荒凉,明知个体的渺小,他仍然奋力前行,为的是探究真理,寻找梦想,这,才是真英雄.
“真英雄何所遇?他遇到的是全身的伤痕,是孤单的长途,以及愈来愈真切的渺小感.”张晓风在散文的最后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正是这个观点的真实和冷峻震撼了我们,也吸引了我们.
做个真英雄吧,纵然高处一无所有!
第二篇:
拿到《张晓风精选集》这本书时,就觉得一股舒心的气息直沁心脾.那满眼的绿色一下子就拂去了烦躁的心情,让人忍不住轻吁出一口浊气.
顺手翻看了几篇文章,不想却被那轻松地文笔所吸引,一口气读了下去,直到那一篇,心灵深处突然有了轻柔的触动.《我会念咒》,看过题目,不禁哑然失笑,真是个可爱的作者,从文笔来看,她应该年纪不轻了,可是却还有着一颗童心.笑着看下去,急的搜寻着她会的咒语,原来竟是简单一句“我好快乐”,“I’m so happy!”因为这句话,可爱的作者便有了大法力,可以助她穿墙直行,披靡天涯,虽然也许早已撞得鼻青脸肿,而却不自知!
这是一句何等强大的咒语啊!会心一笑的背后我不禁深深地感叹.只要学会这句咒语,就会有一个宽广的胸怀,包容的心灵,看淡一切的大智慧!这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同时也是一种心情的放松,它可以使你有释然于困难的勇气,也可以让你有傲然于挫折的豪迈.于是,我在心里也默默地念了几遍:“我好快乐,我好快乐,我好快乐!”仿佛一下子,心中的阴霾逐渐散去,有阳光暖暖地照了进来……
现在,这句小小的咒语也成为了我的大法术,我犹如一个快乐精灵般悄悄的发生着变化:脸上总挂着笑容,说话语气变得温婉了很多,好长时间不再乱发脾气,身边的人都惊讶的说:“你变了!”我会笑着回他:“是啊,因为我好快乐!”
朋友,其实生活的本质就是快乐的,如果你不快乐,何不快念念这句小小的咒语呢?
第三篇:
如果不是学校的推荐,还真难遇上张晓风这样的奇女子,读到她这样有才情的文章.这一回,我真算得上是孤陋寡闻了.作为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名声绝不局限于岛内.张晓风的散文,实在值得我细细品味.
这本集子令我心有触动的,如《平视,也有美景》、《生命,以什么单位计量》、《许仕林的对白》等篇章,令我心生怅惘的,却是那篇:《不识》.
文中写道:两个人坐着谈话,其中一个是高僧,另一个是皇帝,皇帝说,你认得我是谁吗?……
不,不识.在高僧看来,人与人其实都是不识的.谁又曾真正认识过一个人呢?
张晓风继而想到,就连我们自己,也未必识得自己吧!
几年前,一位长者曾对我说:“夫与妻之间,朝夕相处,日夜相伴.在离婚那一天,才发现,许久以来,他们并不认识对方,所谓的结婚、生子,原来也是一场错误.”
一个人,走在人生的路上,经历曲折、起伏、欢笑和泪水.多少年后蓦然回首,那个不谙世事铸下错事的少年是我吗,那个在池塘边凝视水面的孩子是我吗,那个追逐妈妈直到将鞋子跑掉的人是我吗?
是你,不是你;你知道,你不知道.
人生的河流,就这样流淌,顺势而下,激起水花时,被石块绊住脚步的我们会思考:我认识我吗?将这样的困惑拿来纠缠自己,真是幸也不幸.
张晓风这样思考:从宗教意义言,肉体只是暂时居住的房子,屋主终有搬迁之日.回族有这样的生死观:生是死的起点,死是生的结果.
而苏轼说,人生如梦.
讨论“识”与“不识”,想想“死生一矣”,的确有些宗教哲学的意味.
阅读使人思考,思考促人参悟.如果悟不透,那也是参悟的前兆,抱着这样的信念,自然更有兴致将这本书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