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好个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30 04:07:05
天凉好个秋
天凉好个秋
天凉好个秋
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①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②,为赋③新词强说愁④.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⑤,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①选自《稼轩长短句》.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丑奴儿:又名《采桑子》.此词约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以前.淳熙八年(1187)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二十年之久.博山在上饶附近,风景优美.作者闲居上饶时,常往来于博山道中,作词甚多,此即其一.②层楼:高楼.③赋:动词,做.④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⑤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多少事,欲说还休.” 【译文】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辛弃疾
【精华点评】这首词是作者闲居上饶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上片说少年时登高望远,气壮如山,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下片转入而今,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说之亦复何益?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 情韵. 这首词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渲染了一个“愁”字,“愁”字是全词的线索.上片的“愁”是附庸风雅,故作多情的闲愁;下片的“愁”才是真正的“愁”,是忧国伤时、报国无门之哀愁. 【诗意解说】 少年时,因为不理解愁苦的滋味,为了写出好的新词,经常登高望远,无愁苦而勉强说有愁苦.然而如今,我已人到中年,饱经忧患之苦,生活历尽艰辛.这些愁苦,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说也说不尽,还是不说罢了.唉!只好说,天凉了,秋天到了.